在华韩资企业集群的社会网络效应研究

时间:2022-10-26 01:14:12

在华韩资企业集群的社会网络效应研究

摘要:随着外商直接投资不断进入中国,外资企业的集聚现象越加明显。这种集聚不仅给外商投资企业产生一定经济效益,也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总结了韩资企业在华投资集群现状,运用社会经济网络决策模型分析了韩资企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概括了在华韩资企业集群的三个特点,并进一步阐述韩资企业集群社会网络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为克服社会网络负效应,在华韩资企业实施本土化战略的意义扣具体措施。

关键词:企业集群;社会网络;网络决策模型;韩资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1)02-0044-05

Jackson 和Wolinsky[7]在对社会网络形成原因的研究中构建了“社会经济网络决定模型”,该模型表明:经济个体在建立社会网络联结时一方面能够获得信息、协同、支持等形式的(内在价值)收益, 同时也要为联结的建立和维持耗费时间、精力等成本。经济个体i的网络联结效用

社会经济网络决策模型如下:

济个体间才会建立联结,从而形成社会网络。通过权衡成本和收益来决定是否建立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在价值和成本的博弈中形成的。

韩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自1992年中韩建交起,纷纷来中国投资,1994年以后,具有代表性的韩国大企业集团开始在华大规模投资。经历了近18年的发展,已经从成长期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韩资企业配套服务的具有供应链梯度层次的企业集群和与之相适应的相对紧密的社会网络体系。

起初一少部分韩国投资者进入中国进行探索性投资,随后通过关系介绍吸引了更多的韩国人来中国投资[8],由于地理位置的临近、生产经营的集聚,共同的文化背景使众多韩国投资者在集群内部交往频繁,大大减少维持网络联结成本,增加了彼此间信任,通过权衡成本和收益,这种社会网络关系使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和有效,从而使集群内部的分工协作能有序地开展起来,大大加快了投资中国的步伐。随着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具有优势的韩国企业进驻中国,并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群。

2.在华韩资企业集群的社会网络特点

(1)网络关系联结紧密。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大约有50―60万韩国人长期居住在中国,在华韩国人一般居住比较集中,如北京望京、山东青岛的城阳、上海闵行,其集聚地内部交往频繁,韩国商会等民间组织是社会网络的重要联结点。韩国商会密切关注各地招商信息,积极向来华投资的韩国企业推介,同时商会代表并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意见,为会员提供法律、财务等咨询服务。这种社会网络的强联结使得网络中的其他关系也产生较密切的关联。

(2)网络的社会资本功能强大。

对于在中国创业的韩国投资者,特别是占较大比重的中小投资者来说,网络内部相互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信息传播,彼此的信任稳定了交易协作,网络中的成员拥有了较多的社会资本。以亲缘、地缘、业缘为基础的社会网络本身更容易建立信任,加之在华韩资企业集群内部经济和文化交往的密切,使这一网络群体积累了较大规模的专属于该群体的社会资本,因此,韩资企业集群社会网络的作用强大,向心力强。另外,社会资本是准公共物品,加入这一社会网络的企业因此而获得利益,他们有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与中国当地政府协调的整体优势增强。然而,社会资本具有专用性,多个个体之间形成和使用的社会资本,如信任、规范等,一旦脱离该网络体系,其使用价值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完全消失。

(3)强复制性和弱根植性并存。

在华韩资企业集群中配套完整, 自组织能力较强,根植性较弱。韩资企业大多采取独资经营方式,与中国人的投资合作较少,以天津为例,1 000多家韩资企业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其中60%为LG等大型企业进行配套,很少选择中国本土企业做生产性配套服务。同时,这些企业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层中的中国人比例不高,即使选择中国管理者,大多首选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文化趋同、易于沟通是主要原因。

三、在华韩资企业集群社会网络效应分析

1.有关社会网络联结关系的理论解释

社会网络理论中有关强弱联结关系解释说明:网络成员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使得网络中传递的信息也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从而降低了创新的机会和可能性。相反,网络中的结构洞和弱关系可以获得最新的信息和知识,能够促进集群创新。弱联结能在紧密联结的小集团间传递重要信息。在小集团间起架桥作用的弱联结,能把分裂的结构联结在一起,并使这一集体的成员产生有组织的行动。

如图1中有四个组织群体,群体内部是强联结,而群体之间只有弱联结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弱联结,该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可能感觉自己处于一个团结的组织中。但由于弱联结的缺乏,整个组织的结构是分裂的。研究表明,包含多个不相连的小集团的组织,往往经常发生小集团之间的冲突(Nelson,1989)。

我们可以用图1来反映这种弱联结将分裂的结构进行整合。图中假设有四个组织群体(如:群内韩资企业、群内其他企业、东道国政府以及咨询、银行等其他服务部门),每个群体内部是强联结,而群体之间是弱联结的关系。虽然群内韩资企业成员可能感觉自己处于一个团结的组织(韩资企业集群)中。但由于缺乏与当地其他企业、东道国政府及当地服务部门的弱联结,韩资企业集群在当地的根植性会很弱,整个组织的结构是分裂的。因此,个体间弱联结的加强将对整个组织或组织联合体的社会网络联系起决定作用。

2.在华韩资企业集群作用

在华韩资企业集群的社会网络连接紧密、社会资本丰富,本国复制性强等特点是把双刃剑,在华投资整体发展作用都是双向效应。

(1)能形成高效的分工合作,强化了经济联系。

首先,集群内的社会网络强联结强化了经济网络的联系。集群内部由配套、协作关系形成的经济联结,使在华韩资企业集群形成了很好的分工协作格局,降低了组织内部的谈判、搜寻、合作成本,特别是较强的本国复制性减少了国际合作中的文化冲突,降低了跨国管理的难度。其次,集群内部的社会网络也促进了经济关系的稳定。地理上的临近性使韩国产业集群得以在中国构建强大的民族化的社会网络,从而降低了韩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使得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更加稳定。

(2)社会网络与经济网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强联结的社会网络具有互惠性。网络联结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经济联结反过来丰富了社会网络的内容。强大的社会网络给韩资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对韩国投资者产生吸引力,使韩国在华投资规模不断增加,集群效应更加明显。因此,在华韩资企业集群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社会网络与经济网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强联结的社会网络限制了集群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发挥。

强联结反映了长期的、累积性的联系,联结各方具有较强的信任和了解,增强了信息的传播。但强联结的社会网络提升了信任和相互联系的同时,也导致群体中的个体安于共享信息,缺乏创新的动力。由于缺乏外来管理技术人才的联结,使在华韩资集群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极大限制。由于弱联结的缺乏,在华韩资企业所在的集群结构是不完善的。外界很难对紧密联结的小集团传递重要信息。集群内其他企业、东道国政府、当地行业协会在小集团间不能起架桥作用,也就不能把分裂的结构联结在一起。

(4)弱根植性使网络的维护成本提高。

在华韩资企业多为独资企业,在管理上保持了较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式管理理念有较大差距。目前很多在华韩资企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瓶颈制约,符合条件的本土管理人才更是稀缺。韩国投资者一般要求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具有语言和观念上一致性,同时还要能够获得中下层本土员工的信任,需要有很强的文化冲突的协调能力,这种复合型管理人才相对短缺。这一方面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四、实施本土化战略,改善社会网络负效应

1.主动培育结构洞和弱联结, 提高创新能力,实施产品研发本土化

韩国企业的本土化水平与欧美、日本企业相比是相当低的。韩资企业在起用中国人方面比较保守,直接从事生产的员工几乎都是中国人,但在管理层中国人所占比重却很低。因此韩资企业一般成本较高。另外,在研究开发方面,韩资企业在中国的研发投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研发本土化程度非常低。除三星、LG外,大多数韩资企业采取技术研究和开发在韩国,而产品在中国当地生产的投资方式。

事实上,中国市场已经具备了国际性,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并出现思维碰撞, 从而产生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因此, 韩资企业应该重视在华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育, 与韩国国内的研究相互促进,实施产品研发本土化战略,积极引进在华韩资企业集群网络外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提高网络中信息交流的活力, 增强韩资企业集群社会网络的结构洞和弱联结, 从而提高网络自身的创新能力。此外,韩资企业加入另外的社会网络, 有利于培育网络结构洞,这也是培育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从事手机配套生产的韩国高技术企业Sensetech和 Khvatec先后落户天津, 进入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 为世界各国手机生产商提供近距离服务[8]。

对在华中小韩资企业而言,经营初期的战略大多是以出口为主的效率追求型战略,所以开拓中国内需市场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但是,金融危机后韩资中小企业的战略也开始向兼营内需和出口的战略转型。考虑到这种战略变化,那么本土化战略是能够确保内需市场的重要战略性工具。随着韩资企业对华投资剧增,有必要将本土化经营、本土市场的扩张、全球竞争力提高等纳入研究视野。

2. 大力发挥社会资本的效用,实施生产管理本土化

在华韩资企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本土化, 这不仅给中国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也提高了韩资企业在中国的根植性。实施本土化战略可以利用强联结点,做好与中国政府和民间的沟通,进一步发挥商会等强联结点的作用,加强与中国政府的沟通, 同时可以拓展民间沟通渠道, 让中国社会充分了解和信任韩资企业,营造和谐友好的外部环境, 在中高层管理者中适当增加当地员工,实现生产管理本土化,使中方雇员受到社会羡慕, 提高员工对韩资企业的归属感。

高社会资本对网络成员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韩资企业集群在中国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网络,强大的社会资本是新进入中国的韩国投资者的巨大财富。应该继续发挥这一网络优势,不断引进新的投资者, 扩大集群规模,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积极提高文化根植性, 实现品牌、促销策略的本土化

与以出口为主的效率追求型企业相比,对开拓东道国内需市场的市场导向型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其价值链活动、人力资源、决策权的本土化水平要求都比较高。中韩两国尽管文化接近,但仍然有较大的差别。韩资企业应注重两国文化的融合, 发挥文化力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选择本土的合作伙伴, 这将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要将一些知名品牌在中国深入人心、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同时,在企业国际化营销众多要素中,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是最需要本土化的内容。把洋品牌做“土”,贴近中国消费者。在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特点深入了解、对中国文化精髓透彻把握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灵活运用本土化促销策略。跨国公司以公共关系本土化来实现回报社会,塑造做中国优秀公民的良好形象。持之以恒地开展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获得社会公众的赞誉,以促进中国人民对韩资企业及产品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与中国驻韩国经商参处陈洲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访谈记录[O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009-10-06.

[2] 魏忠,李杰.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发展新探讨[J].天津社会科学,2006,(4).

[3] 张士军,宋春丽.青岛韩资企业投资趋势及引资政策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8,(3).

[4] 赵庆日.从韩资企业在青岛的发展看东亚经济合作发展模式的变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5] Mitchell,J.C.Social Networks in Urban Situations:Analysis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Central African Towns[M].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69.10-18.

[6] Coleman,J.S.Sociological and Economic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Social Structur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8,(94):95-120.

[7] Jackson,M.O.,Wolinsky,A.A Strategic Mod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Networks[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96,(71):44-74.

[8] 苑雅文.环黄渤海合作区域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7,2(2):84-87.(责任编辑:于振荣)

The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 of Korean Clusters in China

PAN Qin-hua1,LI Yuan-xu2

(1.SEM,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2.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Wit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ontinually entering into China, it is obviously that Industry Cluster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s increasing. This agglomeration not only benefit for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but also impacted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theory, 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d the status of Korean-invested clusters in China. Then, by using Social-Economic Network Decision Model,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formation of Korean cluster, and overview three features of Korean cluster in China. And further, on this basis of elaborating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social networks of Korean cluster.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ocial network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calization strategy in China.

Key words:Industry Cluster;Social Network;Social Economic Network Decision Model, Korean-invested enterprises

上一篇:中国住户生产核算:基本范畴与核算方法 下一篇:新股发行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