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铺满孩子的成长之路

时间:2022-10-26 08:27:12

让爱铺满孩子的成长之路

摘 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作为劳动力涌入城市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部分孩子则由老人代为看护。由于老人的行动不便等因素,广大农村孩子在心理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引导和监管,使得极大一部分孩子心理存在缺陷,甚至误入歧途。面对如此现状,广大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就需要不断提升和加强,用爱心为学生们的成长架设桥梁。

关键词 心理成长;缺陷;提升和加强

笔者从事教师职业20余年,目睹了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经历了教育事业的诸多改革,面对国家强有力的教育保障制度和对人才的重视力度,闲暇之余经常会对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和总结。青少年作为中国未来的人才储备和建设中坚力量。时常会觉得自己的肩上责任的沉重,特别是身为一名偏远的农村教师。农村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大趋势下状况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由于家庭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而仍在读中小学的孩子们则由家里的母亲老人看管照料。由于缺少了父母的引导和沟通,这些孩子严重缺乏自信心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有些甚至自闭,不愿与人沟通。长此以往造成性格缺陷,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当下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桎梏。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面对国家提供的大好机遇,广大农村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勇于走出农村,走进城市,艰苦创业,谋求发展。由于居住条件和户籍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仍在读中小学的孩子们留在了农村。父亲由于工作原因不能陪伴左右,给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缺少了父爱的孩子会缺乏一种安全感和稳重感。给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学生生活带来了障碍。《中国青年报》曾经刊登了一篇《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 该文章是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专访。在读者和网友中引起巨大反响。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随后通过新浪跟进了一项调查(1988人参加)。数据结果显示,认同孙云晓的观点的网友大约为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26.3%的人觉得不好说;仅13.0%的人认为父教并不缺失。

综观当下农村的学校教育,我认为经济已经不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因为当下国力的日趋强大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不管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学校硬件设施都正在大幅度的提高。国家为了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推出了“蛋奶工程”等多项措施。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补给已经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义务教育的推行也使学生的上学开销变得微乎其微,学生上学面对的经济压力已经不再是“老大难”。而父亲们涌向城市务工,使得家中原本代表厚重和依靠的父爱严重缺失。子女的教育主要落在母亲和爷爷奶奶的肩上,而隔辈人和母亲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控制加溺爱,孩子没有选择权,个人的兴趣得不到空间发展,个人缺乏自主能力,生命成长的空间基本上都是围绕学习,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都被禁止和扼杀了。尤其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发奋苦读,一切生活的琐事都被长辈一手包办,造成青少年生活技能缺失。担心孩子的未来和命运,灌输的思想不是宏观管理而是过细的管理和教育,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对未来的影响,这些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在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叛逆和不自信,甚至会自暴自弃,误入歧途走向犯罪。而溺爱指的是爱用物质来表达,爱就是物质,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永远把孩子当婴儿养,形成病态的命运和情感捆绑。他们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主张,对于自己的行为没有办法负责。这种状态下的直接产物是孩子变得自大,浮躁,没有担当。

这种教育现状给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光要重视孩子的文化提高,在此同时还要在孩子的精神层面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使孩子能够全方面均衡发展。对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策略。

早上晨读的时间给学生们阅读一篇关于青少年精神修养的榜样故事。并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发言,在积极轻松的环境里让同学们自发的开拓思维,在故事中得到熏陶和教育,由点及面,在生活的点滴中不断感染同学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自发的形成正确的精神体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具有责任感,能够有担当。

午饭时间,放一些是讲述父母关爱的故事,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和艰辛,学会孝顺,学会感恩。因力父母是孩子的至亲,如果对父母的关心、疼爱不会感恩的话,那么孩子对别人就更加不会懂得感恩,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因此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千分必要。通过这一环节旨在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衣食都是父母为他们创造的。不管他们的父母为官为民,家世显赫还是清贫。他们的父母都非常的不易,为了他们努力的撑起了一片天空。引导孩子能够理解父母,感念父母的恩情。尽管有些人的父母远在外地,但是他们也心系子女,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背井离乡。

睡觉之前,播放一些能够有助于睡眠的轻音乐,让学生结束一天忙碌的学习后,能够精神放松,安然入梦。这样在保证了学生睡眠的质量前提下,才能让他们第二天的课业精神饱满。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老师也要注意学生们的心理变化,注意他们感情的波动,做到有问题随时解决,疏通引导,不让这些问题积压。这样学生们才不会产生心理包袱。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阻碍他们健康向上的成长。

上一篇:浅谈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 下一篇:让我们的教育人生充满智慧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