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结尾初探

时间:2022-10-26 08:26:29

语文课堂结尾初探

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也理应如此。“导语”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习兴趣 的作用;而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设计得精妙,能产生“余音绕梁”、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的艺术效果。常听学生反映:“这堂课老师教的好是好,就是听到后头忘了前头,脑子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课后很快就忘了。”这表明课堂教学的结尾非常重要,虽然结尾在一节课中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是几句话,却是画龙点睛,余味无穷。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所以结束语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收好这个口呢?

一、感情召唤法

诗歌、散文都是饱含深情地,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让学生感染到,受到心灵的教育。我经常运用激情的语言对主题、人物,加以引申性的总结,创造一种带有诗意的意境,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激发起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还有时运用音乐、图片,给学生视听上的心灵撞击。在学习在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时,我是这样结尾的,“我们的父亲是支柱,他为家庭奔波,为生活忙碌,他有时粗暴点,又有时太粗心,他的话语是简简单单的,让我们生畏、让我们心存隔阂。可是他总会站在我们身后默默的看着一天天长大的我们,他会问我们的妈妈我们怎么样了?他会在我们睡的时候摸下我们的头,父亲的爱是默默的,是无语的,要用时间去阅读。相信大家都能和作者一样来慢慢的体味到父爱。”

二、悬念式结尾

悬念就是挂念,常指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悬念之法移用到课堂教学 上就是要让学生对获取知识、掌握能力,保持急切、渴望追求的心态。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和整个教学系统工 程来说,一堂课的结尾,应巧设悬念,催人思索,成为学生游向知识大海、构筑知识大厦的起点。有些内容比 较复杂、篇幅较长的课文,往往需要几个课时才能讲授完毕。教师往往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 奇心理,在一课结束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议论,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真正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三、比较式结尾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式结尾就是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课文教学的结束阶段,从文章的内容、思想、结构、表达、语言等不同方面,有所侧重地把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课文与以前学过的某一篇课文或某一个单元课 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概括出它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从中总结出规律,把握住特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规律,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和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

例如教学舒婷的诗歌《祖国啊,亲爱的祖国》一文,教学的最后一步,我指导学生把它与刚刚学过的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两篇诗歌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在表达感情方面各有什么特点?通过反复比较,学生很快明确了:这两首诗都是抒发作者的爱国之情。《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像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与了民族复兴的希望。《祖国啊,亲爱的祖国》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四、续写法

有些课文的结局设置的很巧妙,不明确交代人物最后的命运到底怎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广阔空间。在教完这类课文后,如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就能达到读写相长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评议式结尾

有些课文尤其是古文和外国文学作品,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思想上的局限性,往往是精华和糟粕、积 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并存,作者对一些事实、人物的记叙、评价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甚至宣扬一些消极、腐朽、没落的东西,腐蚀人们的灵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结束时,联系课文的 具体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真地加以评议,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扬美抑丑,扬善抑恶,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识别能力,全面、准确地认识历史事实和人物 ,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说到底,是教师的知识、智慧、感情以及课堂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以上是我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归纳出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结尾方法,实际上远不止这几种。结尾要悉 心设计,要有个精采的结局,但结尾没有 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它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探索,细心地去总结,灵活地去运用。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语文课堂教学结尾要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总结规律,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帮助学生积累新 知识,不断扩大学生知识领域。

上一篇:浅析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试论体育课堂上的篮球意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