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6 08:03:59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

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6.34±10.25)min,术中出血量为(72.14±15.39)mL,卧床时间为(7.54±1.08)d,住院时间为(14.58±2.54)d,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对照组为2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

Total Hip Arthroplasty Hip 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Clinical Analysis/ZHONG Dong, YUAN W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34):067-07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hip 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clinical results. Method: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80 hip 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or average. 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traditional screw fixation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di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omparative indicators were observed surgery, treatment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s. Result: The operation time was (56.34±10.25)min, blood loss was (72.14±15.39)mL, bed time was (7.54±1.08)d, length of stay was (14.58±2.54)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dicator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2.5%; adverse reactions rate of the observed group was 7.5%,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7.5%,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Total hip replacement; Hip osteoarthritis manufacturer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Nanchuan, Chongqing 4084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4.021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是因人体关节软骨功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关节退化、损坏,从而引发的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1]。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以及关节肿胀。患病早期的主要表现为髋关节间歇性疼痛,随着病情发展,此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使患者心理、生理上都存在严重痛苦。当前治疗的方式主要有螺钉内固定治疗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螺钉内固定治疗作为传统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方式在临床中被广泛推广,但此种方式会使患者有较长的卧床休息时间,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症状,预后较差。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新型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得到一定使用,但是其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为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本院选取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治疗的80例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80例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39例,年龄28~65岁,平均(50.36±10.28)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9~65岁,平均(51.06±10.37)岁。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8~64岁,平均(49.92±10.68)岁。80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影像资料确诊后均为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按照致伤原因分:车祸致伤19例,观察组7例,对照组12例;高空坠落损伤2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10例;跌倒损伤36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18例。临床病症:髋臼骨折17例,股骨颈骨折22例,单纯髋关节脱位4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无其他肾脏、心脏、肺脏等器质性疾病患者;(2)所有患者均符合Hartofilakidis以及Crowe分型[2];(3)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4)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不遵照医嘱进行治疗的患者;(2)排除临床治疗中并发严重外伤患者;(3)排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4)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使用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取硬膜外麻醉,经X线检查后治疗医师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取合适的螺钉,在患者骨折处进行钻孔后把螺钉置入,随后对螺钉进行固定,固定效果满意后将患者的伤口缝合。

1.3.2 观察组 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1)术前准备:患者接受手术之前对患者股骨以及骨盆拍摄全长正侧位X线片,对患者髋关节损伤处使用CT进行检查并且进行三维重建,将患者髋关节髋臼、股骨变异现象以及髋关节发育不良行为完整掌握,明确判断患者髋关节周围的骨质并选取相应的治疗模型。(2)方法:对患者采取硬膜外连续麻醉方式,取侧卧位。从髋关节前侧进行手术入路,切口行至患者髋关节外侧,沿着患者臀部前缘肌间隙进行分离,将患者髋关节前侧充分暴露并把患者关节囊切开,使用外旋方式将患者股骨头脱出。在股骨头上方2 cm处位置行股骨颈截骨,把患者股骨头取出后将患者髋臼完全显露。使用手术器械把患者髋臼底部的坏死组织全面清除,将卵圆窝显露,把真臼找到。对患者髋臼进行打磨时要注意将卵圆窝作为打磨的中心点,把患者髋臼打磨成“先立后斜式”,尽量选取比较小的臼杯打磨从而将骨量确定并得到比较合适的骨面覆盖。对髋关节缺损较严重的患者,要注意先选择自体股骨头使用摆锤把股骨头修整之后再对患者进行植骨,随后对患者使用螺丝钉进行固定。治疗医师使用髓腔锉把患者的股骨髓腔扩大,扩大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把握髓腔的狭窄程度和发生异常后的前倾角,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要将患者髓腔扩大之后进行髂腰肌松解。随后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使用盐水将患者切口彻底冲洗,随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1.4 观察指标

1.4.1 手术各项指标 在出院前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

1.4.2 身体恢复情况 患者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级别,其中判定标准根据Harris评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判定[3]。显效是患者接受治疗后Harris评分≥85分,切口逐步愈合,临床病症得到显著改善;有效是患者接受治疗后Harris评分70~84分,切口正在逐步愈合,临床病症得到有效改善;无效是患者经治疗后Harris评分≤69分,切口、临床病症没有任何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3 不良反应 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率,分为感染、关节松动、深静脉血栓、褥疮。不良率=(感染+关节松动+深静脉血栓+褥疮)/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患者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出院前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x±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

(mL) 卧床时间(d) 住院时间

(d)

观察组(n=40) 56.34±10.25 72.14±15.39 7.54±1.08 14.58±2.54

对照组(n=40) 83.51±12.63 167.84±16.24 12.06±2.57 21.26±3.25

t值 12.365 25.624 10.365 9.264

P值

2.2 两组疗效比较 患者接受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2.658,P

2.3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7.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7.5%,观察组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5.365,P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有效率(%)

观察组(n=40) 34 5 1 97.5

对照组(n=40) 25 8 7 82.5

表3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组别 感染

(例) 关节松动(例) 深静脉血栓(例) 褥疮(例) 不良率(%)

观察组(n=40) 1 1 0 1 7.5

对照组(n=40) 3 3 2 3 27.5

3 讨论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软骨损伤有密切联系。关节软骨主要功能为分散应力、吸收震荡以及减少关节摩擦,对支持骨关节正常运行有重要意义。有关研究表明,当前对髋关节的损伤原因主要是高强力冲击,这种高强力的能量主要受作用力为人体关节软骨[4-5]。虽然有研究认为人体髋关节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并不受到损伤[6],但本次研究发现,人体内的应力超过压力限度就会导致体内的软骨细胞损伤甚至死亡。人体内骨关节营养供给除滑膜分泌出的滑液之外,还包括骨关节正常活动的过程中对软骨形成的挤压,主要原因是随着溶质跟随滑液通过人体的软骨基质散入到细胞中,使骨关节新陈代谢完成。骨关节出现损伤之后,骨关节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诱导的滑膜细胞出现转化、迁移,最终导致患者骨关节细胞出现变性、异常。

研究发现,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完善各项相关检查,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某项指标出现异常,要对患者先进行保守治疗,将原因查明后对异常指标及时控制,对髋关节内出现异常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感染因素会相应增加,这要求手术治疗之前对患者术前各项检查化验重视。为对患者的骨质条件以及髋关节等进行充分了解,术前要对患者进行骨盆片、含股骨正侧位片检验,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要指导患者进行CT检查,方便从多种角度对患者的髋关节进行充分了解。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影像资料中提供的信息将对患者使用的假体类型初步判断[7]。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评估,可保证手术有效率提高。

传统螺钉内固定术是传统治疗中被广泛推广使用的治疗方式,治疗原理为通过螺钉任骨质与螺纹不断咬合达到将骨关节固定的目标,在手术治疗中如合理运用对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内固定以及复位作用。此种治疗方式切口较小,对鼓膜的剥离深度有限,所有临床特征是操作简单、对骨组织的损伤较小。但是本次研究联合多方面实验发现,传统螺钉内固定术的固定力量有限,对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关节炎固定效果差,术后容易出现感染[8-10]。并且术后有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时间,容易使患者出现伤口、泌尿、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状。本次研究的结果和相关文献[11-12]所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传统螺钉内固定术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了不良影响。

当前全髋关节置换术凭借着不良反应小、手术有效率高等优势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推广。本次研究中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观察组患者,将运用观察后发现:(1)手术入路选择。对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切口入路时通常选择合理入路位置进行入路,这需要治疗医师将患者髋关节的损伤部位、程度等确定。本次观察组的40例患者均从髋关节前侧进行入路,研究认为,从髋关节前侧入路省时、快捷,仅将患者外旋诸肌群切断即可,因此患者其他肌肉组织的伤害较小,术后可促进患者及时康复。同时髋关节骨关节炎在关节脱位或者周围组织增生时,部分病例外的髋臼外侧缘骨质缺损就可以将髋臼更好显示。本次研究结论和有关文献都说明了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选取手术入路方式的重要性[13-14]。所以临床研究中笔者不提倡对患者进行软组织松解。本组患者经术后随访6个月,均没有出现骨关节脱位等不良反应。(2)处理髋臼骨缺损。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主要原因是股骨头脱位或者髋臼骨折,这些现象会导致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存在一定困难,也会导致手术治疗后关节松动,所以在患者体内放置假体时要对髋臼和骨盆环的连续性充分考虑。如果假体与患者体内的骨关节没有完全接触或者不稳定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植骨操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松动不良现象,笔者分析此种现象和患者过度使用髋关节有关,对患者进行深入治疗后患者骨关节松动现象得到抑制。(3)术后处理。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时咳嗽、排痰,手术后7 d内根据患者病情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术后7 d后患者在医护人员辅助下开始借助工具进行下地训练,主要练习部位是患者的外展肌功能以及四头肌功能。对患者进行训练主要是预防因长时间卧床引起的泌尿、呼吸道、切口感染以及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状。同时引导患者及时下床训练还可将患者的髋部肌肉有效锻炼,把患者髋关节周边的软组织张力有效加强,防止患者出院后出现股骨头脱位现象[15]。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有临床推广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洪.人工髋关节置换在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8(10):1048-1049.

[2]田玉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10(1):43.

[3]俞永,张奉银,曹晓波.改良髋关节外侧入路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10(9):941-944.

[4]郑连生,向保国,林浩.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10(1):62-64.

[5]阿卜杜瓦伊提・阿卜杜拉,杜曼・吐鲁木汗,史,等.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中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疗设备,2014,11(1):43-45.

[6]王勃.全髋关节置换在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38-39.

[7]陈仁贵.全髋与表面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4,21(31):15-16.

[8]罗毅,丁晓川,侯伟光,等.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严重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5,3(4):368-370.

[9]游镇君,孙俊英,查国春,等.生物型人工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近段畸形合并终极髋关节疾病[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3(3):265-269.

[10]郭涛,张亚奎,张星火,等.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8(13):1498-1500.

[11]安晓,董纪元,龚科,等.解剖型股骨假体置换治疗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4(5):431-434.

[12]柴伟,郝立波,张国强,等.股骨头坏死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J].中国医刊,2013,6(1):32-34.

[13]欧阳连.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27例[J].江苏医药,2015,6(7):703-704.

[14]曹寅生,卢敏,姚共和,等.生物型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29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骨伤,2013,11(10):962-965.

[15]王亚平,路通.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52(67):8961-8966.

(收稿日期:2015-05-18)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青年脑梗死患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