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时间:2022-09-18 01:23:51

帕金森氏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观察并总结5例帕金森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前准备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康复指导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帕金森病;护理;康复

帕金森氏病是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不稳为临床表现。我科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住帕金森病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者5例,5例患者入院后予完善常规检查,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65~77岁,平均年龄71.5岁,其中4例为步态不稳摔倒致股骨颈骨折,1例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入院后予改善机体营养,控制血压,改善肺功能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2w拆线后出院。平均住院日18d,出院时已在医生指导与陪护下下床行走,恢复良好。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5例患者入院时情绪多较为低落,焦虑,抑郁。分析其原因:①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5例患者多有服用左旋多巴药物,但多不能坚持,因长期服药带来很大副作用,且疗效不肯定。因此患者对疾病治愈缺乏信心。②有研究表明患者焦虑、抑郁与脑部器质性病变有关,随着病情的进展影响了去甲肾上腺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同路,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下降,从而导致抑郁与焦虑[1]。③患者由于疼痛、行动不便、床上大小便等原因,引起患者很大的受挫感,情绪低落。针对这些原因,主动与患者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家人多与患者交流,以表达对患者的理解与关爱之情,使患者能安心治疗,化解负面情绪。

2.2饮食护理 患者术前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与低蛋白血症。这是由于患者肌张力增高,肢体震颤,能量消耗多,同时由于植物神经紊乱,消化系统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吞咽困难与呛咳,影响患者的进食与食欲[2]。因此在术前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但是服用左旋多巴的患者不可进食高蛋白食物,因为蛋白质代谢中产生的中性氨基酸可与左旋多巴竞争入脑而影响药物疗效。因此饮食上存在矛盾。我科是根据患者低蛋白的程度,术前适量补充蛋白质,以0.8~1g/kg为宜。蛋白质选用鱼虾、牛奶、鸡蛋、瘦肉等。合理安排进食高蛋白的时间,为保证药物疗效,选择在晚饭时多进食高蛋白食物,临睡前喝牛奶。

2.3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5次/d,10min/次,并予术前给患者练习吹气球,以训练患者的肺功能。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等。术前晚灌肠,禁食禁饮,术晨予备皮,清洁皮肤。

3术后护理

3.1病情观察 了解术中出血量与补液量,术后予心电监护,观察伤口敷料及伤口引流管引流液的色、质、量。尤其是术后24h内。若出血量多,每小时大于100ml,术后连续3h超过500ml,同时出现心率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患者烦躁不安等现象时及时汇报医生处理。本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后3h出现引流量多达700ml,予停止负压引流,输血,加快输液速度,加压包扎止血后血压平稳。

3.2护理 术后予平卧位,患肢外展中立位,15~30°为宜,两腿间放一梯形枕,以防止两叉。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踝关节僵硬,始终保持90°,患者不会发生足下垂,这与患者本身疾病有关。

3.3饮食护理与预防便秘 帕金森病患者术后仍需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进餐时抬高床头30°,进食宜慢,选用半流质食物,防止呛咳后引起吸入性肺炎。同时由于卧床休息,活动少,肠蠕动减慢,很容易出现便秘。张晓燕等调查发现老年帕金森氏症患者便秘发生率达80.7%[3],而本组患者术后都有便秘现象。排便间隔时间平均4.5d,最长可达到7d。对策是:饮食中增加谷类等膳食纤维的食物,补充足量的蔬菜和水果,多饮水,饮水量2000ml/d以上。

3.4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预防 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为伤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等。

3.4.1预防伤口感染 术后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时更换已浸湿的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监测体温变化。复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计数。并定时观察术肢末梢血运与患肢肿胀程度。本组患者未发生伤口感染。

3.4.2预防深静脉血栓 全髋关节置换是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预防方法是:①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患者由于肌强直,致关节僵硬,尤其是踝关节不能自主活动。同时由于静止性震颤,患者功能锻炼不能自主进行。本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30min,震颤缓解后进行锻炼。术后第1~7d,即可进行踝泵运动,同时鼓励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即护理人员立于患侧,右手放于腘窝处,左手放于膝关节上,嘱患者用力下压护理人员的右手,然后防松。如此反复,训练几次即可主动练习。并可进行抬臀,收缩臀肌活动。术后8~14d,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抬高

3.4.3预防假体脱位 患者卧床期间始终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时,两腿间夹一枕头。患肢避免外旋内收。教会患者正确的下床方法。下床时先将健侧肢体移向床边,健侧肢体离开床着地,患侧肢体外展,屈髋

3.5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仍需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要指导患者坚持进行①平衡训练:双足分开25~30cm,向前后左右移动重心,躯干和骨盆左右旋转,保持平衡。②姿势步态训练:扶拐行走时目视前方,两脚分开,起步时要使足尖尽量抬高,以脚跟先着地,尽量迈开步伐前进。③肢体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各关节的活动,尽量主动活动,必要时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徐敏等研究表明康复训练不仅仅限于早期患者,对于中、重度帕金森病患者仍有一定疗效,减缓致残速度[4]。因此,我们还是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4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帕金森病是运动障碍性疾病,属于神经系统中运动减少-肌力强直综合征,是一项慢性疾病,坚持康复训练能能减缓患者的病程进展。因此,出院后仍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锻炼。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6月,均能扶拐行走,进行2~3h/d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康杰, 陈彤.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焦虑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380-381.

[2]徐珊珊 候芳 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指导[J].现代护理2005,11(2):103-104.

[3]张晓燕 张雅静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的个体化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7,13(35):3490-3491.

[4]徐敏 忻珊 社区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62-63.

上一篇: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