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转换中美狄亚形象的嬗变

时间:2022-10-26 07:14:37

语境转换中美狄亚形象的嬗变

【摘 要】美狄亚形象展现了女子遭弃复仇的母题。本文以希腊神话“金羊毛”、欧里庇得斯戏剧《美狄亚》以及克里斯特・沃尔夫小说《美狄亚・声音》为例,浅析在不同语境中美狄亚形象的嬗变,并说明其变化符合作品产生时代的主观和现实需求。

【关键词】美狄亚;母题;语境转换;形象嬗变

美狄亚作为西方文学的典型形象,产生于希腊神话。从欧里庇得斯创作的悲剧《美狄亚》开始,以美狄亚为原型的作品层出不穷,女子遭弃复仇的母题也不断被演绎。而在创作中,随着语境变化,作家的阐释悄然演变着。施拉格尔(Schlagel,Richard H.)认为,“所有经验和知识都是相对于各种语境的,不论是物理的、历史的、文化的还是语言的。由于语境变化, 因此人们审视这些问题的角度也是变化的。” [1]在改编和再创中,一个个既具稳定性又有新特性的美狄亚就诞生了。如同拉辛所说:“不应当津津乐道地嘲笑诗人们对传说所做的某些改动, 而应当用心研究他们如何巧妙地利用了这些改动, 使传说适用于他们处理的主题。” [2]本文以希腊神话“金羊毛”传说、古希腊欧里庇得斯戏剧《美狄亚》和德国当代克里斯特・沃尔夫小说《美狄亚・声音》为例,结合各自语境特点,简要分析美狄亚形象的变化,论证三个文本中的“美狄亚”尽管存在差异,但都符合作家所处时代的现实需要。

一、美狄亚形象的共性――演变中的稳定成分

在诸多演绎中,美狄亚形象在变化中有稳定特性。其一,美狄亚的特殊出身未变。作为太阳神的孙女,赫卡忒神庙的女祭司,她拥有非凡的智慧和魔力。其二,美狄亚与众不同的个性如一。来自蛮荒之地的公主,高贵骄傲,带着率真勇猛的蛮族精神,意志坚定,爱恨分明。其三,社会暴力的背景延续下来。菲勒斯中心下两性的失衡,群体压抑中个体的无奈,丧失话语权的美狄亚作为女儿、妻子、母亲、异邦人,与社会的统治势力进行激烈抗争。这些共性特征自美狄亚形象产生开始就逐渐稳定下来,在例举的几部作品中保持着相对一致,有利于对照比较其他变化。

二、美狄亚形象的嬗变――不同语境下的多样阐释

(一)希腊神话――无情的棋子。不同于中国对圆满的追求,希腊神话中神没有完满的品格,英雄人物常面临悲剧结局。神话传说中的美狄亚并非故事主角,而是为了成就英雄事业的辅助角色,是一枚被神摆布的棋子。金羊毛传说中,美狄亚被天后赫拉操纵。赫拉使她产生了留在宫里的心愿,又让阿佛洛狄忒派爱神厄洛斯用箭射中了她,美狄亚才不顾一切爱上伊阿宋。接着,在她要寻死时,“赫拉改变了她的心绪” [3],连前往希腊也是“赫拉已在她心里洒下这种渴望的种子” [4]。之后,赫拉让美狄亚觉察到伊阿宋的危险帮助他,又使她在复仇女神的控制下弑兄。最后,她失去利用价值,阻碍英雄追求,于是被抛弃成了必然。神话中美狄亚形象是单一而又无情的。既然连使她放弃一切的爱情都是神给的,那么她就成了彻头彻尾的“恶妇”。生长于蛮荒之地的野性,继承于父亲的凶猛阴险,使她的冷静和凶残让阿耳戈英雄们都心惊胆战。说到底,她是古典命运观的牺牲者。英雄时代女性生存以男性为中心,人的命运由神操控,一切早已是定局。当然,美狄亚有其特殊之处。纵然爱情是被赋予的,美狄亚对于爱情的追求却是积极自主的。如同英雄的权力和力量,美狄亚的理想是她的爱情。男性为理想不择手段会受到认同,而她却被视为“恶魔”、“妖妇”。只有非文明的异域女巫才会有如此异样的行为,美狄亚因此脱颖而出,引发后世的进一步演绎。

(二)欧里庇得斯戏剧――超凡的普通人。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脱胎于“金羊毛”传说,创造了最广为流传的故事蓝本。比较希腊神话和欧氏戏剧,我们能感受到欧氏的美狄亚内涵更丰富,更像个“超凡的普通人”。戏剧中的美狄亚接近圆形人物,她仍有凶猛诡诈的一面,但细节赋予了她更多特质。欧氏层层铺垫,增加美狄亚行为的合理性。她抛弃一切追随爱人来到异乡,对丈夫顺从,与当地人友善,伊阿宋的背叛是忘恩负义。受了委屈的美狄亚,“躺在地上,不进饮食,全身都浸在悲哀里……一直在流泪,憔悴下来,她的眼睛不肯向上望,她的脸也不肯离开地面” [5]。面对国王的无理刁难和伊阿宋的责难,她顽强抵抗,坚持“不要那种痛苦的富贵生活和那种刺伤人的幸福” [6]。她“对仇人很,对朋友却很温和” [7],爱憎分明的个性令人敬佩。欧氏增添“弑子”情节,使得故事更加残酷凝重。其实美狄亚并非冷血无情,她只是无法释怀被损害的尊严和理想。杀兄是为救夫,逼她动手的是被父权阻挠的强烈爱情;毒死科任托斯公主是报怨,唯一依靠的丈夫的背叛和国王的压迫驱逐使得她走上绝路;弑子是无奈,她有过心软和迟疑,但为了孩子不被仇人侮辱,为了使丈夫接受更彻底的惩罚,近乎别无选择。这不是巫女的妖魔作为,而是一个女性对于不公命运的负隅顽抗。欧氏淡化了神性,认为命运在人自己身上,美狄亚的行为都是自主选择。奴隶主民主制由盛转衰,提倡个人意志,受此影响,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反映社会矛盾,塑造近似于同时代普通人的形象。男权的压迫,使得妇女地位基本等同于奴隶,失去话语权。“即使你的丈夫爱上了一个新人――这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8]。他将丈夫弃妻的问题提到道德地位,为同时代女性发出了“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 [9]呼喊。于是欧氏笔下的美狄亚,有着普通人的感情,却张扬了超凡的个人意志。

(三)沃尔夫小说――替罪的完人。德国当代女作家克里斯特・沃尔夫的长篇小说《美狄亚・声音》与之前的文本相比,美狄亚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作者将美狄亚塑造为风姿绰约的“东方女神”,彻底抹掉了其罪行,展现了一个理智仁爱的完人形象。她逃离科尔额斯是因为那个国家腐败堕落,国王为了保权弑子,为兄弟收尸的美狄亚被陷害。伊阿宋背叛后她真诚祝福格劳克公主,却因揭发丑恶屡遭栽赃――地震瘟疫的天灾,公主的跳井自尽,孩子被杀的弑子恶名……美狄亚成了黑暗势力的“替罪羊”。“人们愿意确信,他们的不幸归咎于一个人,这个人他们能轻而易举干掉。” [10]男性话语中残忍复仇的美狄亚不见了,极富现代女性独立意识和率真精神的女巫引起了卑鄙猥琐的当地人的疯狂妒恨。上下联手,将国民所有的不幸归罪于整个社会唯一清醒的“异者”。沃尔夫的美狄亚也是立足于社会现实的。除了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还应考虑社会主义理想破灭的作者,对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的反思。她借传统讽刺当下,意图揭示社会暴力对少数公平正义追求者的压迫与摧残[11]。

三、小结

美狄亚形象具有广泛的可阐发性。基于“圆形人物”的诸多特征,后代凭着书写者的主观意愿进行改编,衍生出多样的美狄亚。但总的来说,无论美狄亚形象怎样变化,我们都不应脱离语境单纯分析文本。而剖析改编背后异变成分的深层意图,往往能找到现实原因。美狄亚形象及其多样变体,是文学史上的珍宝,也是我们了解作品背后时代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Schlagel,H.Richard.Contextual realism:a meta-physical framework for modern science[M].New York:Paragon House.Introduction,1986.

[2](前苏联)谢?伊?拉茨格.对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进行历史―文学分析的尝试[A]//陈洪文,水建馥.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4](德)古斯塔夫?施瓦布.古希腊神话与传说[M].高中普,关慧文,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5][6][7][8][9](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等.古希腊戏剧选[M].罗念生,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10](德)克里斯塔?沃尔夫.美狄亚?声音[M].朱刘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1]罗炜.不要低估这种能量――评沃尔夫的新作《美狄亚?声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上一篇:荀子的礼治思想分析 下一篇: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关于实践与制作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