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时间:2022-10-26 07:06:49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美育运用到语文的教学中,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不仅被美有所感悟,从中还得到了熏陶,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在心理和思想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升华。在本文中,笔者从欣赏语句,品味语言之美;创设情境,感受意境之美;熏陶感染,体悟情感之美;言行揣摩,体现形象之美;引导诵读,鉴赏整体之美;拓展延伸,学习创造之美这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04-01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并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让学生逐步的形成良好个性以及健全人格,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美育,其含义就是通过形象的熏陶,使学生受到感染,并在潜移默化中重塑学生的灵魂。教学实践证明,充分的反映了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美育运用到语文的教学中,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不仅被美有所感悟,从中还得到了熏陶,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在心理和思想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升华。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怎样渗透美育教育的呢?

1 对语句的欣赏,从而品味语言之美

在我国语言不光生动优美,含义深远,还能够准确细腻的表达情感和见解。因此,我们往往认为语言教材就是美的载体,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多以丰富多彩的形象和富有抒彩的语言来衬托出艺术作品的美。教材中选用的大多文本都是美与文质相并存的语言精品,这既有典范性,又不失特色。例如,在语文教材的本文中,有的采用韵律格式,表现得是一种形式之美;有的琅琅上口,洋溢着的是一种韵律之美;有的语言优美,描绘的是一幅景观美的满怀深情,歌颂了一种人文之美。虽然文本采用的手法不容,但是却都蕴含着美的成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熏陶,不断地享受“美”带给自己的愉悦心情。

2 创设情境,感受意境之美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审美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精神和谐。欣赏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揣摩语感,以景生情,使学生从文章描述的景致联想到优美的意境,使学生感受意境之美。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或者教学辅助工具,创设意境、制造气氛、配乐朗读等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更加完美的境界。

3 熏陶感染,体悟情感之美

语文的美育需要靠情感的“渗透”和审美实践的感染和陶冶来实现。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不论是哪个佳作名著都会蕴含着作者无限浓厚的情感,但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例如,有的文本是托物言志,就是描述一个事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由得借景抒情,就是描写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力求准确的理解文本作品的内在含义,把握住作者情感脉搏的跳动,且能够将作者创作时候的情感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文本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使学生在情感的体验过程中理解文本的美,受到启发和教益。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好的方法。

4 言行揣摩,体现形象之美

好的任务形象能够唤起学生内心对美的向往,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情感。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的优秀的人物形象,例如,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有潜心科研的爱因斯坦;有勤学苦练的怀素等等,他们对于事业、对于科学、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且能够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深深的感受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揣摩人物的言行举止,且能够通过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找寻他们的思想根源,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和灵魂。

5 引导诵读,鉴赏整体之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形象生动且优美的语句;有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已经,还有感人肺腑的抒彩。例如,广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雄伟壮观的山河,都能够在作者的笔下富有生命,形象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体验所描述事物的整体美感。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生不能够体验到事物的整体美感,因此,引导学生体现整体美感成为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背诵文本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时间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将课本的精髓甚至整篇课文背诵下来,从而使学生体会整体之美。

6 拓展延伸,学习创造之美

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将学会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对于审美教育来讲,也是为了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创造能力。创造美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还能够体现学生宝贵的心理特征。因此,在小学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体现美的机会,引导学生感受美,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机会,将整个审美过程提升到高一层的境界。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性和教学的具体内容,诱导学生开展一些创造美的活动。

7 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美育渗透,要能够生动想象的将文本的思想的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学生的拥有一份愉悦的心情、满足的精神、情感产生共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在美的享受中收获知识、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为社会的发展培育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涂明兰.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9):237.

[2] 谷春风.论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9):194.

上一篇:转变思维,抓好小学语文教育 下一篇:高效课堂应让双弱生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