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信息传播的弄潮儿

时间:2022-10-26 05:59:35

做信息传播的弄潮儿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这篇新闻速写,所报道的是2003年10月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一“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的场面。如今“神舟”六号、七号早已上天,“神舟”八号飞船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空间交会对接。可见八年前的重大“新闻”,已成了“旧闻”,学生对课文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怎么办?与其做旧信息的传声筒,不如做新信息传播的弄潮儿。根据教材编制意图,本单元皆为新闻体裁,属于“信息传播”这一主题系列,我们不妨以信息论为指导,用元认知控制的理念设计课堂教学,下面笔者试图用案例加以阐述。

一、检索、整理信息

1 学习目标定位

训练信息社会检索信息、整理课文的能力;感受杨利伟出征场景并品味课文记叙的语言信息;拓展、创新课文的有关信息。

2 紧扣目标检索“航天”信息

中国“神舟”飞船系列,“神舟”五号飞船上天的意义;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环绕地球航行,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登上月球;“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实验。

3 回归文本整理课文信息

结合语境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出征、瞩目、梯队、演练、极限、横空出世、问鼎苍穹、蕴含、夺人风采、瞬间、定格”;课文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这次伟大的出征由几个场面构成?你认为哪个场面最感人,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品一品。

二、感受、品味信息

学生自主检索和整理信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文本信息。“我”能品味所读段落隐含的重要信息吗?

1 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感受为英雄送行的场面

“深秋的大漠,寒意逼人。”环境描写,反衬送行的热烈气氛。“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一组排比句,表现人们对英雄出征、实现飞天梦的重视、激动与美好祝愿。

2 朗读第7自然段,感受英雄露面的场面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和翟志刚。这时广场上奏起欢快的《迎宾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其中“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微笑”的神情,表现了英雄沉着老练和对执行任务的自豪与充满信心。

3 扮演角色(杨利伟、总指挥李继耐和叙述人)朗读课文第12至15自然段,感受英雄奉命出征的场面

扮演杨利伟的同学发现“中国人民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中的“航天员”有嗦的嫌疑,可以删除后一个“航天员”。“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标准的军礼”体现了英雄优秀的军人素质,也表达了中国宇航员征服太空的坚定信念。三个“定格”构成一组排比,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高度融合,层进地揭示了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4 诵读最后自然段,感受英雄踏上征程的场景,品味其中隐含的信息

“5时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对五星红旗的“深情”“注视”,是一个战士向祖国行注目礼,表达决不让祖国失望、―定圆满完成任务的誓言;果断的“转身”动作,表现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用这个动作在向太空宣告:“我来了!中国人来了!”

三、拓展、创新信息

如果说感受和品味信息是阅读积累,那么拓展和创新信息就是阅读创造了。教学环节上分两个步骤:

1 质疑探究,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之间质疑问难、互问互答,或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质疑探究的程序为:(1)“我”能提出阅读中的问题吗?如简单问题“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2)“我”能提出阅读中有价值的问题吗?如“课文第7自然段记叙杨利伟走出问天阁,接着不是继续顺序,而是第8至11自然段的插叙,这里四段插叙有什么作用?”明确“插叙”交代了有关的背景资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基本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还使文章的结构富有变化,第11自然段平稳地过渡到下文。(3)“我”能提出别人不能提出的问题吗?如“广义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这篇报道消息不像消息,通讯不像通讯,究竟是什么体裁?”明确:与许多同题材的新闻相比,本文体裁上确有独特之处。它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更丰富,更生动,又比通讯更简略。作者抓住一个场面以速写的形式对航天员出征进行报道,但写一个场面时又突出写主要人物杨利伟的活动,写杨利伟又主要从细微处着手,这样新闻速写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如多用排比句加强语势,记叙描写之中穿插议论抒情,使文章增添感染力和穿透力。

2 合作创造,拓展“新闻速写”的新内涵‘

依据教材已供信息,设计两项活动,先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表演。(1)“采访英雄活动”:假设杨利伟出征前有3分钟的被采访时间,作为记者的你,最想问的什么问题?假如你就是杨利伟,你如何回答记者的问题呢?(2)“采访送行者活动”:假设你是记者,你最想问送行者什么问题?假如你就是被采访的送行者,你如何回答记者的问题呢?表演前的酝酿准备是关键,必须明确受访者的角色、身份和性格;可以充分利用文本已经提供的信息,也可以自创新的信息;一人扮采访者,另一人扮受访者,合作展示各自的才华;表演时可着重通过体态、神情和个性化语言彰显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边表演,一边请观众评论。课堂教学的美丽风景这里独好!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

上一篇:在英语学习中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析 下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