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时间:2022-10-26 05:43:16

如何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其今后工作的基础。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语文担负着很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同时,强化自身素质,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个性和精神力量,活泼、快乐地成长。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立足自主发展的目标,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要着重培养和养成。传统教学中,教师虽然也用很多方法教授学生知识,但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再加上教学思路呆板,造成“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比较突出,学生不能从中得到良好的熏陶和发挥,只是机械地背诵知识,而不能自主地学习知识。新课改要求我们把“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既要在课堂上“授之以鱼”,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样我们就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一、为学生提供交流空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需要学生掌握并且理解运用知识,若课堂气氛过于紧张,学生不敢提问甚至反驳教师的不同意见,就不能很好地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势必会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创设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必不可少。语文教学是涉及听、说、读、写等多种综合能力于一体的学科,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全方位的人才,不但能说会道,还要能读会写,具备超强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具备自学、自悟的综合能力。

经验交流能够带动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助,因此为学生提供交流空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由成绩好、学习方法先进的学生做组长,带领副组长、组员一起学习。由于每个组都有优有劣,优等生要帮助学困生,同时学困生也要积极向优等生进行讨教。同时引进竞争机制,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将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让学生都努力学习,人人都奋勇争先。我们也可以将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分成一组,由于他们水平比较接近,容易有共同语言,在讨论过程中也容易面对同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有助于他们自主学习,共同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他们的想象能力

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想象作为创新的前提,需要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亟须重视和面对的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往往想象力丰富,头脑中有很多奇怪的念头,如何将这些灵感捕捉下来,化作学习的动力,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学中,我挖掘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创新。

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都见过火烧云吗?”有的学生回答见过,有的学生则回答没有注意过。这时我对他们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为见过的同学详细地介绍了火烧云,为没见过的同学讲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形态变化等等,我们学过之后,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描写的,给我们什么启发。”经过我的引导,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对火烧云的形状和形态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尤其是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见到了火烧云。这时我让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山石投影,让学生进行联想。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有了《火烧云》课文中的写作方式启蒙,描述山石投影时就显得非常轻松容易了,很快学生就根据课件中的内容说了自己的感受,不仅描述得绘声绘色,同时也让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技巧,锻炼了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三、巧妙设置疑问,让思维的火花绽放课堂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才能够更加喜欢探究和钻研,喜欢所感兴趣的学科。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因为有了疑问,产生好奇心理,才会有思考和动脑。课堂上,教师要想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就必须进行交流,师生交流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来体现,这个时候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十分重要。一个设计巧妙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认知基础。因此,提问能联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擅长突出重点、把握时机和角度去提问学生,在一问一答之间,有时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问得好,学生就会回答的精彩,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抓住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置疑问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只有学生在头脑里产生了“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才有兴趣探究问题,有动力去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很快地投入其中。只要我们将问题设置的巧妙,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就能让整个课堂洋溢着积极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发展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积极探索、主动求知的最大动力,也是学生愿意学习、自主学习的主要条件。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制造机会,注重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具有集趣味性、知识性、容量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点,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求知欲望,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会对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收效明显。多与学生沟通,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多去总结,多去实践,就会找到提升学生兴趣的方法,让他们主动学习。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我们都应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放在首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