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不能干”

时间:2022-10-26 04:48:37

“老师,我不能干”

有一天,我们学折纸,在示范讲解之后,我说:“看谁最能干,能学会自己折小猫的头。”发纸的时候,一个清脆又响亮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不能干,我不折嘛!”我一愣,这是谁?原来又是小吉。上次,我们户外游戏玩轮胎,收拾轮胎的时候,我说:“我请几个能干的小朋友把轮胎送回家,谁愿意来?”就是小吉说:“老师,我不能干,我不来嘛!”其实,把轮胎送回家并不是需要多大技巧的事,只是需要力气和耐力,我知道他是想偷懒,便说:“你很能干,能把轮胎送回家的,不信你试试,你真的很能干的。”他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去了,事后我当然赶紧表扬了他其实很能干,但也没把这事更多地放在心上,今天他又这样说,问题就有些严重了,应该好好分析和处理。

我们班的小吉,他的家庭条件很好,爸爸在外地部队上班,回家的时间较少,妈妈工作也较忙,有专职保姆照顾他。在生活中,保姆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都帮他做了,还常背着他,生怕有一点照顾得不好。因此,他人虽聪明,但自理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孩子也是会和其他人比较,当他发现好多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会自己穿脱衣服了,而他还不会,他便会觉得自己不能干。当他发现在幼儿园只要一动手做手工,别人总是很轻松很容易,做得也漂亮,而自己总是觉得是那么难,做出来也总是不尽人意,因此,他便自己给自己下了结论“我不能干”。这么小的孩子给自己下了这样的结论,当然对他的成长很不利,他的这种认识肯定是必须改变的。而要改变他的这种认识,让他变得能干起来,而且认识到自己能干,显然不只是老师努力就能办到的。

他的妈妈一学期难得到幼儿园来一次,都是由保姆接送,这次我专门约见了他的妈妈,向他的妈妈介绍了他在幼儿园的情况,并告诉她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对他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妈妈也认同这种观点,然后,我们达成了共识。第一,在家里,让妈妈要求保姆对他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尽可能让他自己做,不会就教他,让他慢慢学会。第二,让妈妈多抽时间陪他,多带他做做手工等,并注意鼓励他自己动手,表扬他的点滴进步,让他认识到他其实不是不能干。第三,老师多表扬他的其它优点,该动手的时候对他多单独辅导,由易到难,鼓励他的点滴进步,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不能干,而是越来越能干了。

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小吉变了很多,很多事,他都会争着自己做了。比如,看他扣扣子扣得很吃力,一看老师走近了,他会说:“老师,我会扣,我自己来。”这时,我们也会顺势表扬他,“真能干,自己的事自己做,真乖!”他会高兴地向我们笑笑,看得出来他很开心。上手工课时,他不会再说:“我不能干,我不做嘛。”而是笑着开始边看其他人边学着做。因为我告诉过他:“如果什么都不想做,也不学着做,最后会变成什么也不会做的人。而慢慢地学着做,哪怕每天只学会做了一点点,到最后,就会变成很能干的人。”他变得勤快了,变得能干了,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再也没说过“我不能干”。我们知道,在他心里,他也知道他变能干了,我们都真心替他感到高兴。

上一篇: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大自然的智慧与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