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时间:2022-10-26 04:03:46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是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规律和特点,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理论体系,它包括若干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比如科学发展的价值观,科学发展的统筹观,科学发展的速度观,科学发展的质量观,科学发展的协调观,科学发展的辩证观,科学发展的责任观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和理论观点相互联系,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新思想、新观点上下功夫,将人们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认识上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是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是科学发展的战

略目标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在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相伴生的经济现象,形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出了我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深刻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的特点,尽快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能使得我们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特点之一,高增长和相对的低通胀。特点之二,高增长高投资。特点之三,高增长高消耗。特点之四,高增长低就业。特点之五,高增长高储蓄。特点之六,高增长和资金流动性过剩。特点之七,高增长高顺差。特点之八,高增长低收益。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但其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经济的快速增长将难以为继,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将难以实现。党的十七大将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调整为“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深刻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个调整是在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是对发展理论的重大丰富和重大创新。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仅应在“快”字上做文章,更应在“好”字上下功夫,在今后一段时间,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不断提高和巩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稳定性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确,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需求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信用体系,从制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不断提高和巩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可持

续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不断提高和巩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协调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不断提高和扩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给人民群

众提供的发展成果

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总量增加,并不能意味着社会和谐。如果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忽视人的发展,那么,就会加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最终经济发展又好又快也难以实现。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以较低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和人工成本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要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

(摘自11月14日《今日信息报》)

上一篇:一批规章和文一件开始施行 下一篇:物价持续上扬探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