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在七方面深化改革

时间:2022-04-03 06:05:29

马凯:在七方面深化改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说,2008年发展改革系统在推进深化改革方面,一是抓紧制定经济体制改革年度意见,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健全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

二是修订并实施新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规范实施备案制。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出台代建制管理办法,扩大代建项目范围。建立重大项目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有控制、有步骤地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稳步推进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强输配电成本监审,完善标杆电价和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改革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合理调整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价格。完善排污费征收方式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四是抓紧处理电力行业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推动电网企业主辅分离。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继续落实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抓紧研究电信企业全业务改革模式。

五是加快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六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落实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引导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

七是加大法制建设的工作力度,抓紧起草《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修改完善《政府投资条例》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尽快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深入推进“五五”普法。

(摘自2007年12月10日《经济参考报》)

尹蔚民:2008年全国事业单位基本实现聘用制

人事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谈到2008年人事工作任务时表示,将加大推行聘用制度力度;争取2008年在全国事业单位基本完成聘用制推行工作。

将修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进一步规范聘用制度的实施,逐步实现新老职工同工同酬,并总结事业单位进人督导检查工作,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施意见,完善公开招聘制度,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进人行为。

2008年我国人事工作将根据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精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按照急需先建、单项突破的要求,抓紧出台单项政策法规,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暂行规定和处分暂行规定。根据事业单位性质和特点,建立与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

(摘自2007年12月17日《中国人事报》)

肖扬:公正要看得见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近在全国法院司法改革工作会议上说:深化司法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司法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最终途径的作用,及时处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制裁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最大限度实现公平和正义。

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如果裁判不公,人们非但不能形成对司法的信仰和遵从,反而会产生对抗和抵触。当然,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必须由廉洁、清正的司法队伍来保证。古人所说的公生明、廉生威,就是这个道理。

高效,既要讲效率,也要讲效益。不但要看审结了多少案件,而且要看化解了多少矛盾纠纷;不但要看裁判结果是否公正,而且要看裁判是否得到了执行。如果效率低下,就会使公正的效果大打折扣,会使当事人在漫长的等待中失去信心;如果裁判不能得到执行,司法权威也就会受到破坏。

权威,与其说是一种权力,毋宁说是一种威望,即通过严格的司法程序、规范的司法行为向当事人和全社会展示的一种威望、一种公信力。

公正是看得见的公正,高效是能感受的高效,权威是被认同的权威。其中公正是核心,高效是要求,权威是保证。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司法失去公正,高效就没有意义,权威难以树立;司法不讲效率,案件久拖不决,公正就会大打折扣,权威也难以树立;司法没有权威,即使办理的案件再多,也不能起到有效化解矛盾、定纷止争的作用。

只有法律被公正、高效地适用,裁判结果被不折不扣地执行,司法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自觉拥护和一体遵从,才能真正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

(摘自2007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吴晓灵: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2007年12月5日在财资市场高峰会上表示,我国将不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市场功能,推动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以场外市场为主、场内市场为辅的债券市场格局。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债券品种不断丰富,投资者选择日益增多,交易工具不断创新,相继引入债券买断式回购、债券远期交易、利率互换等衍生易产品,拓宽了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截至2007年8月末,债券市场共发行5026.2亿元金融债券,6425.8亿元短期融资券;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157.57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问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企业债券达到2952亿元。

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将进一步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在下一阶段积极研究发展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能把信用风险从基础金融产品中剥离出来进行交易,实现信用风险的转移,有助于我国建立市场化风险交易与转移机制,促进金融产品价格的形成,提高市场功能。

我国将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有关工作,加快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

(摘自2007年12月14日《经济参考报》)

上一篇:农村基金热引发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下一篇:怎样理解物价“结构性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