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问题链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10-26 04:00:18

精心设计问题链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波普尔指出:"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问题并不是那么好提,问题过于简单,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问题太难,失去提问价值,会让许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问题链是指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按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实际,提出若干基础问题及核心问题,并根据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将这些问题组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链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问题链的设计决定着学习活动的方向、顺序,也决定着学生思维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问题链设计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设计并合理运用问题链,是支持教师教授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具,有利于将知识点由简单引向复杂,将学生的错误回答或理解引向正确,将学生的思维由识记、理解、应用等较低层次引向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层次.有效的问题链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下面就此谈谈做法,以期与同仁探讨。

1 "问题链"设计生活化,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构建有效问题链,使学生能尽快进入课堂教学的主题是我们的共同愿望,而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新课程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把"问题链"与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出科学对象和科学模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一课时,设计了如下问题链:

问题1:如图1,请观察加油机为汽车加油过程,从中能给我们哪些信息呢?

加油站里加油,学生似乎司空见惯,没想到

数学与生活如此接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来了,(多媒体演示加油时加油量、金额跳动的情景)

问题2:在此次加油过程中,加油量确定时,金额能确定吗?

问题3:观察加油机为汽车加油过程中金额y(元)和加油量x(升)的变化,并填写下表。

加油量x(升) 2 4 8 …

额y(元) …

问题4:你能说出x和y是怎么变化的么?

问题5: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x和y之间的关系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将与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镶嵌在真实的情境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变成一种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运用已有经验,在情境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建构假想或猜测,寻求证据等,经过学生自己的主动发现和探究,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使数学学习实现从学校情境到社会情境、从虚拟情境到真实情境迁移。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传授了新知识。

2 "问题链"设计梯度性,引导学生攻坚克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设问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三思而后问,对问题进行系统设计。问题链的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难易兼有,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不同层次的分析能力。教师整堂课的问题设计,既要兼顾知识型问题的设计又要兼顾理解、应用型问题的设计。

案例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倒数"一课时,设计了如下问题链:

通过一系列算式,引出倒数的概念,

问题1:怎样准确理解倒数的意义?

问题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

问题3:你还会求哪些数的倒数?

问题4:你是怎样求这些数的倒数的?

通过铺设这些小问题,让学生们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开始提出的问题,效果很好。创设有效问题链是突破"重难点"的有效措施。

3 "问题链"设计开放化,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封闭、单一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思维,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是充满挑战和思维参与的问题,所以问题的设计应重视渗透多学科知识,重视答案的开放性。反思以往的课堂教学"重讲解、重记忆、重模仿、轻思维。"如通过"旧题新问、不拘泥于教材、条件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等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把一节课再次推向高潮,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案例 我在上《看图找关系》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图象信息题,我以下面这道题为题材,进行了问题链设计。

题目:六年级同学到文化广场去春游,一部分同学步行,另一部分同学骑自行车沿相同路线前往。步行的同学先出发,如图是步行和骑自行车的同学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y(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如上图)

问题1: 步行的同学比骑车的同学早出发几分钟?

问题2:谁先到达终点?比另一队早几分钟?

问题3: 骑车的同学在出发后多长时间追上步行的同学?

问题4: 你根据图象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在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之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所获得的信息,"他们的出发地相同""骑车的同学追上步行的同学时离开出发地有多远?"有三组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回答的三个同学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经过多组同学的相互补充,共从图上罗列了近20条信息。

课堂上的设计开放性问题要讲究一个"度"字,对开放性问题的教学选择,必须适应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备课时要对全体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大致估计,选择那些接近于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是通过学生的现有知识能解决的可行的问题.为使学生能获得各种水平程度解答,而最有效、最经济的途经之一便是与课本内容相匹配,将典型的例题及习题进行适当的改编就可以获得.

总之,数学课堂,无论课型如何,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媒体,要使课堂生动,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设计课堂问题并正确运用。有效问题链的设计和运用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只要我们加强研究,以"问题链"来梳理教学的脉络,在这个平台上,就一定会拓展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空间,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上一篇:如何上好乡村体育课 下一篇: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多样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