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原则及类型

时间:2022-10-26 03:41:20

城市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原则及类型

摘 要:当前在人地矛盾突出的现实面前,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不仅及时而且必要。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园林的设计要倡导节约理念。列举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六种类型:节地型、节土型、节水型、节能型、节材型、节力型。

关键词:城市园林;节约型园林;建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5.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2-0023-02

1 引 言

近年来,由于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着注重视觉形象而忽略环境效益的现象。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追求豪华奢侈、铺张浪费的风气十分盛行,园林绿化建设中攀比斗富之风愈演愈烈。在追新求异、急功近利的思想指导下,各种奇花异木飘洋过海,大树移栽之风屡禁不止。不仅如此,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如反季节栽种和逆境栽植,追求视觉形象的挖湖堆山,甚至填湖造园等等,屡见不鲜。不讲科学的园林绿化建设,不仅造成宝贵的水土、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耗费巨资带来的是当地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 因此,当前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口号,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及时。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其为节约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绿化不是减少园林绿化投入,也不是简单的降低绿化档次和水平,而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从资源集约利用、技术进步、规划设计和改善管理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2 构建节约型城市园林的原则

2.1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按照生态优先的理念,以乔木为主,科学配置植物群落,提高城市人工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营造节约型园林。

(1)以乔木为主,科学搭配植物群落。遵照城市绿化以乔木为主的原则,按乔、灌、藤、草多层结构和科学搭配的方法开展城市绿地建设,不仅提高了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安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2)控制修剪植物应用,减少绿地养护费用。

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能力营造园林绿化。要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之路,彻底改变现有的园林绿化美学观念。要抛弃矫揉造作的园林趣味,追求朴实自然的园林气息。

2.2 园林绿化设计倡导节约理念

(1)在绿化设计中,树立节约型绿化设计理念,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设计思想。倡导绿地建设向自然生态转型,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物种多样性”原则。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征,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

(2)在种植设计上,注重按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合理配置,增加乔、灌、藤、宿根花卉的使用,力求扩大绿地复层结构比例,充分发挥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试验表明,乔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得多,10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和50m2生长良好的草坪相当。大量应用耐旱植物,不仅能节约大量水分,还能营造独特的景观。

(2)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减少水资源浪费。

3 节约型园林的几种类型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周期长且涉及面广。既要从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抓起,又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同时还应从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出发,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确保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节约型园林的研究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节力等几个方面。

3.1 节地型园林

节地型园林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建设节地型园林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在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气候环境,在节约资源与能源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必将成为我国园林绿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应大力提倡屋顶花园、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型园林形式,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3.2 节土型园林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需要的回填土和种植土,大多来自于山地和农田,大量的园林土方工程,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那些从视觉效果出发而堆砌的高大土丘,因植物生长困难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节土型园林建设应从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设计要求出发,尽量节约利用宝贵的土壤资源,以利于缓解园林绿化与农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园林绿化节约土壤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是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回填。

3.3 节水型园林

节水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广泛提倡使用集水技术,推广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据统计,喷灌比地面浇灌可节省水约30%~50%,滴灌比喷灌可省水约40%,可节能50%~70%。地下滴灌是目前最新、最复杂、效率最高的浇灌方法,它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水分蒸发损失小,不影响地面景观,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是园林绿化中极具发展潜力的浇灌技术。

合理利用城市生活污水、中水浇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废水利用率。利用处理过的生活污水进行浇灌,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生活污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在冬、春两季选定取水时间段,大量抽取城市生活污水,对土壤瘠薄的绿地实施污水浇灌,是增加土壤肥效、提高植物生长量、降低管理成本的有效方式。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浇灌。

3.4 节能型园林

近年来,由于大型城市广场、音乐喷泉和景观大道等形象工程的盛行,造成全国各地在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的电能消耗量不断增加,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更有甚者,花哨的夜景照明不是用来突出园林中的景物,而是追求造型奇特的灯具装饰效果,或者追求亮如白昼的夜景效果。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而且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中能源消耗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并亟待出台有关城市园林绿化夜景照明方面的设计规范。

节能型园林绿化作为节约型园林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提倡并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实现安全清洁的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日常管理。那些远离城市的郊野公园或高速公路绿化,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解决照明、灌溉问题,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另外,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的园林小品、指示牌等,既有利于营造节能型园林绿化,还能够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3.5 节材型园林

建设节约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富有创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或再利用的方法,形成十分奇特有趣的园林小品。如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假山石”,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利用死树枯干形成的园林景观等等。此外,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与其将其大量焚烧或作为生活垃圾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或环境的破坏,不如将其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

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加大地方树种的运用,绿化植物主要来自苗圃的生产苗木,推广耐干旱植物种类。

3.6 节力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应以便于养护管理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求在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大约10年的养护费用就相当于园林的建设费用,园林的养护费用已经成为政府的巨大负担。尤其是在我国,随着人力资源成本逐渐提高,园林绿化的养护成本也将越来越高,现在若忽视养护管理问题,园林绿化有可能很快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难以承受之重,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节约人力、便于养护,理应作为节约型园林的考核标准之一。

4 结 语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要综合考虑以上六种类型,进行综合设计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符合人们需要、又节能生态的公共绿化设施。

上一篇:辉南县林下野山参种植产业发展调查お 下一篇:居住区环境营造中的绿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