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系统投资在商业银行

时间:2022-10-26 03:39:56

论信息系统投资在商业银行

【摘要】银行之所以投资信息系统,是因为能够带来收益,例如能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及提高服务水平,为银行带来收益。但是,由于IT投资带来隐形投入和产出,IT投资的收益往往很难量化。管理者们不禁要问,每年高昂的IT投入和维护费用究竟能不能带来持续的收益。随着商业银行自身的不断发展,对信息系统的容量要求也将变高,这也势必对信息系统投资及运行成本提出挑战,“云”计算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孕育而生。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 IT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大商业银行建设各自的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实施信息化战略、提升整体科技运行水平,商业银行逐步加大对信息系统投资力度。银行之所以投资信息系统,是因为能够带来收益,例如能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及提高服务水平,为银行带来收益。但是,由于IT投资带来隐形投入和产出,IT投资的收益往往很难量化。管理者们不禁要问,每年高昂的IT投入和维护费用究竟能不能带来持续的收益。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查斯曼(Strassman)调查了292个企业,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企业的IT投资和投资回报率(ROI)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将这种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productivity paradox):“我们到处都看得见计算机,就是在生产率统计方面却看不见计算机(Computers everywhere except in the productivity statistics.)”。索洛悖论是指“IT产业无处不在,而它对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却微乎其微”。

二、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成本和收入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利息抽入及手续费佣金收入,前者与后者约在7:3左右。如今,商业银行的运作已和信息系统息息相关,通过信息系统在如下几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收益。

一是通过信息系统提供不间断服务,实现7*24小时的服务,延长服务时间,获得不间断的收入。商业银行通过信息系统,突破了以往7*8小时的服务限制,在晚间也能够提供服务,如通过ATM存取款,通过网上银行系统购买各类金融产品。二是通过丰富的分销渠道直接产生中间业务收入,如通过网上银行和柜面购买理财产品,买卖贵金属及外汇,企业客户则通过资产托管或对公理财使商业银行获得各类手续费、结算费、佣金等中间业务的收入。而这类分销渠道往往通过信息系统建设而成,如电子银行系统。三是通过树立企业的品牌,通过信息系统建设CRM(客户关系管理),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吸收存款,转而增加贷款,获得息差收入。这类收入是间接收入无法直接计算信息系统对其的边际贡献。

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的生产成本要素主要来自于资本及劳动力。资本投入包括购买各类信息系统所需的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基建电力及支付各类运营商的网络资源费用等等。这类投入主要着重硬件。劳动力投入包括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工资,信息系统需要软件开发得以实现其功能,另外也需要维护人员确保系统可用,从而对外提供可服务时间和服务水平。

三、银行几类重要的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则主要包括核心系统、系统、灾备系统。

核心系统是商业银行信息系统中的关键系统,核心系统处理着商业银行所有日常交易的账务信息,实现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功能,如存放客户的基本信息,账户,余额等关键要素,每天发生的如存款、pos消费、个人及对公客户的转账等交易都要经过核心系统。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系统一般都运行于大型机,而大型机有运行稳定可靠,并发能力的优点,因而成为核心系统的首选。

系统则是在核心系统,与外界发生关系的系统,最主要的系统如网上银行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网上银行系统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对外服务,以廉价的internet作为其提供服务的媒介,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的重要分销渠道之一。CRM客户关系管理则对管理、维护客户提供了方便,通过和营销系统及电话银行系统的整合,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从而维护保持现有客户起着关键作用。

灾备系统则是对核心系统在灾难发生时的保障系统。在商业银行大多实现了数据整合后,这样利在于实现了集约化管理、节省成本,而弊则是集中了风险,为此,建设一个灵活,可接管能力强的灾备系统便尤为重要了。

四、展望

信息系统投资的收益难以估算(Erik Brynjolfsson 1996/2003),但是却可以从上看到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直接和间接地产生收入,从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商业银行自身的不断发展,对信息系统的容量要求也将变高,这也势必对信息系统投资及运行成本提出挑战,“云”计算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孕育而生。

上一篇: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现状及建议 下一篇:国际贸易中影响服装出口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