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6 03:08:02

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受传统听力教学模式的影响,听力课堂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图式理论的产生为提高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图式理论强调“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实践表明,将图式理论应用到听力理解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并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词: 图式理论 大学英语听力能力 培养

听力理解作为基本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据统计表明,人们在工作的时候,一般交际所使用的言语技能的比例分别为听45%,说30%,读16%,写9%,由此可见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听是被动的接受过程,教师在听力课堂上仅仅进行简单的机械操作和讲解,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只是被动地听英语材料,根据问题给出答案,听力课堂上缺乏主动性。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对认知心理学“图示理论”的概念的理解、发展来探讨如何利用图式理论来提高听力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一、图示理论的发展

“图式”(schema)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781年由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在其著作《纯批评理论》中提出的。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勒(Bartlett)1932年在其经典著作《记忆》中,把“图式”定义为“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正式发展“图式”理论的是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R.C.Anderson,他把图式定义为一个抽象的知识体系,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都涵盖在这个体系之中。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这一理论有着观点一致的释义:图式是“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的结构”(Carrell & Eisterhold,1983),是“人们所常遇到的情景的原型知识(stereotypical knowledge)”,是“人们用已有的结构来记住新资料的一种方法”。一个图式就像一个有许多空档(slots)的知识构架,当新的信息和存在的具体背景知识融合在一起并被放至合适的空档时,图式便被激活了,也就是语言信息被理解了。

二、图式理论下的听力理解过程

图式理论认为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运用了“自下而上”(top-down)和“自上而下”(bottom-up)两种方式。“自下而上”是一种微观信息处理方式,听者通过声音辨析,然后逐步聚合成高级图式――字词句、语法结构及语篇。“自上而下”则是宏观信息处理方式,是听者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对接收到的言语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它强调听者利用长期储存在大脑中的背景知识来分析、处理输入的信息,是一个预测、检验、证实的认知过程。

大量的研究证明,正确而高效的听力理解模式并不是自始至终单一的“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模式的运用,只有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程序有机结合起来,在听力过程中适当地交互使用这两种模式,即互动模式(interactive),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英语听力过程中的记忆、理解和推理能力。

三、图式理论在听力中的运用

图式可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基于图示理论在听力过程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程序,可将“自下而上”的语音、词汇等作为基础训练,加强语言图式基本功训练;将“自上而下“的背景知识介绍、篇章修辞结构的讲解作为重点,帮助学生激活与建立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1.语言图示

语言图式是指听者或读者所掌握的语音、词汇、句法及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语言图式是理解文章文字的基础。

听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语音知识的掌握和训练,如英语语音的连读、弱读、同化、失爆等,帮助学生熟悉英语句子的重音、语调、节奏等特点,讲解基本的英音和美音之间的区别。要注重学生的语音语调的正规训练,把语音的纠正与听力中的听与模仿相结合。

在词汇方面,听力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词汇量和听力水平的关系,利用听力课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总结各题材文章的常用词汇,如新闻题材、社会文化题材、科技题材等。对于生词和难句,教师可预先布置给学生,让他们熟悉并记忆这些词汇和结构。这样,已知信息越丰富,新的信息越少,解码和编码就越短,新的图式也越容易构成,同时为进一步的新的图式的构成打下了基础。例如:

(1)W:May I see your ticket please?I think you are sitting in my seat.

M:Oh,you are right.My seat is in the balcony.I’m terribly sorry.

Q: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2008年6月CET4)

此对话中,听者需辨析“balcony”一词的含义,此处指的是剧院的“楼厅包厢”。

(2)M:I just received an Email from one of my former classmates.I was surprised,I hadn’t heard from him for ages.

W:Well,I’ve been out of touch with most of my old friends,only one or two still drop me a line occasionally,

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2008年12月CET4)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out of touch”这一短语的掌握,意思是“失去联系”,如果理解了这个短语,则答案很容易选出:She has lost contact with most of her friends.

语句的句法、语法结构也会成为听音者的障碍。因此,教师也要利用听力课来增加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例如:

(a)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我非常赞同)。

(b)He’s been sick all week,but I’ve never felt better in my life.(2007年12月CET4)此句的意思是“我的状态很好”,但有的学生却把这个句子理解为“我从来没有感觉很好”。

2.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指听着或读者对世界的认识(如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和对相关材料的话题即题材的熟悉程度,即相关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依据。在听力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一方面利用激活的图式采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文章进行预测,从大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另一方面让学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听辨出关键词、句,以便检验、证实或修正预测。掌握了这种技巧,教师就能在教学中事半功倍。教师可灵活采取各种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如头脑风暴法(联想和主题相关的词或短语)、画图、讨论、单词游戏、回答问题、预测等。

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后多涉猎目的语文化知识,选读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听力上的困难。

3.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指听者或读者在篇章、修辞等方面所具备的知识,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即听者的篇章知识。形式图式是调用内容的能力。形式图式是随着阅读材料的丰富,即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才形成关于相似语篇结构的知觉印象。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引导其归纳出各种修辞结构的语篇类型:因果、对比、分类、过程、问题解决模式等,并提醒学生关注语篇段落及语句间的连接手段和话语标记。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无论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还是形式图式,对于听者理解听力资料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以语调、语音等语言特征为线索来感知语篇的结构和重要内容,同时还要帮助学生通过了解篇章的高阶语篇模式,运用相关背景知识及篇章匹配策略,即图式理论的形式和内容图式来更好地把握语篇整体组织结构。这样,学生必能对整个听力材料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听力能力也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丰玉芳.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理解[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1,(1):229-231.

[2]刘列斌.认知与英语听力策略刍议[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3]Bartlett,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4]Carrel,P.L. & Eisterhold,J.C.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1983,(17).

[5]Rost,M.Introducing Listening[M].London Penguin,1932.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师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 下一篇:中职幼师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