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时间:2022-10-26 03:02:42

试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摘 要: 尼采在其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中指出,在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代表的是迷醉与狂放,象征着一种非理性的欲望;日神阿波罗代表的是理想与秩序,象征着一种美的外观现象。悲剧正是起源于酒神和日神两种基本力量的结合。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中既有追求甜蜜温馨美好爱情的生之向往,也有直面人生悲剧,向死而生的硬汉精神,这两种精神乐章的交响,也预示和铸就了亨利难以逃避的人生悲剧命运。

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日神精神 酒神精神

一、尼采与《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哲学的诞生地。在这部著作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温克尔曼都以人与自然、感性和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反倒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宙斯之子,是太阳之神和光明之神,他高大俊美,是男性美的代表,象征着纯洁、年轻和节制。古希腊举行日神祭时,少女手持月桂枝排列整齐,缓慢而庄严地向阿波罗神庙移动,给人以神圣的美感。日神是光明之神,它的光辉使万物呈现美的外观。尼采说:“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①,所以说,在尼采看来,美的外观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幻觉,而日神正是这种美的外观的象征,所以日神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梦的状态,日神冲动便是一种制造幻觉的强迫性冲动,具有非理性的性质。

酒神狄奥尼索斯是繁殖和狂欢之神,形象一般蓬头垢面,疯疯癫癫。传说他是宙斯与凡间女子塞弥丽之子,被天后赫拉设计,使酒神在母腹中遭受雷击,其母化为灰烬,宙斯将狄奥尼索斯救出,从大腿使他获得新生,长大后成为奥林匹斯神中最小的一个,掌管农事流浪于希腊各地,到处传播种植葡萄和酿酒技术。酒神崇拜还与古代狂欢仪式有密切的关系,其庆典具有秘密仪式的特点。每到春季葡萄花开之时,参加者一边讲述狄奥尼索斯的故事,一边纵饮狂欢,极度迷狂,仪式的高潮时甚至撕碎人或动物,饮其血,食其肉,借此与神合为一体,在古代类似的节日相当普遍。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他的象征来自于希腊的酒神祭,在这种秘仪上,人们打破一切禁忌,放纵。尼采曾说,“酒神状态是整个情绪系统激动亢奋,是情绪的总激发和总释放。”②尼采认为,这是为了追求一种解除个体化束缚、复归原始自然的体验。对于个体来说,个体的解体是最高的痛苦,然而这种痛苦却解除了一切痛苦的根源,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的欢乐。所以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

二、海明威与尼采

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家。他简练而含蓄的“冰山”风格,他塑造的一系列只可被毁灭但不可被打败的“准则英雄”,他表现的一战后茫然不知所措的“迷惘的一代”或是他以自己亲身经历所验证的“硬汉精神”都为世界认同和接受。“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宣讲人生哲学”,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创作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既非功利又非伦理道德的人生价值新年,即审美的人生价值观。我们不知道海明威本人是否有哲学思想,但是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是存在一种哲学思想的,很多学者从存在主义、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甚至达尔文主义去探讨海明威的哲学思想的来源,并取得了可资借鉴的成果。笔者认为海明威的话语、生活和创作中处处都在阐发他关于世界本质、人生本质以及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与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尤其是尼采的人生价值学说为参照,更能看清海明威人生哲学的内容和本质。

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认为,生命的本质是生存意志,这就决定了人生的必然痛苦、人生的徒劳和虚无。尼采作为叔本华的学生,其哲学思想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说存在直接的渊源关系。在《悲剧的诞生》中,西勒诺斯在回答国王什么是最美妙的东西时说“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你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刻就死。”③而海明威也同样发表过类似于叔本华、尼采的言论“我相信,人生就是一部悲剧,也知道人生只能有一个结局”。他的全部作品也都在向世人展示世界的荒诞、非理性,人生的痛苦、无意义。

但是尼采和海明威又不局限于叔本华式的悲观。尼采发现了“酒神精神”以拯救苦难人生,赋予人生以审美的意义。他说“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我称这为酒神精神。”④周国平在《悲剧的诞生・译序》中把酒神精神的要义、尼采的悲剧世界观概括为“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⑤这种酒神精神是超脱于个体生命之上,直观面对人生的痛苦,并从痛苦中感知人生的愉悦和悲剧性的陶醉。后来尼采又将这种酒神精神发展为“重估一切价值”、“超人”、“强力意志”,一种生命面对磨难和剧痛时毫不躲闪的勇敢直视和穿越。

而海明威在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太阳照常升起》中失去无法与爱人结合却依旧坚持原则勇敢生活的杰克・巴恩斯,《丧钟为谁而鸣》中明知任务艰巨,随时都有丧生危险,却异常平静坦然面对的罗伯特・乔丹,《永别了,武器》中在战场上遭受重创,失去爱人却选择沉寂,依旧保持高贵优雅姿态的弗德里克・亨利,他们虽身处痛苦与不幸之中,却凭借着勇气、尊严和生命力顽强地执着于生,以一种悲剧的形式肯定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准则英雄”不正是尼采“超人”的另一种注解吗?这种“硬汉精神”不正是尼采“酒神精神”的另一种诠释吗?所以,海明威通过自己的言行和他塑造的“准则英雄”向世人展示了一种与尼采的人生哲学如出一辙的审美的悲剧人生观。下面就重点分析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三、《永别了,武器》中的日神精神

日神精神就是于生存困境中寻求光辉梦境,用意志为生存辩护。日神状态体现为梦境,是一个梦的世界,遵循个体化原理,个体化原理其实就是适度原则。在梦境中,人们感到的是世界的美丽外观,通过梦境,人们阐释生的真义;通过梦境,人们体验到世界的美丽。在尼采看来,梦的境界是人的苦难人生的庇护所,人生是苦寂的,生命是痛苦的,人怎样面对这苦难的人生,人怎样才能不以悲观厌世的态度逃避人生而是直面惨淡的人生,这就需要为人的灵魂寻求一片安息之地,使人的灵魂能在疲惫之时得以休息,痛苦之中不至于悲观,滴血之后还能以乐观的姿态站起来,这一片栖息之地就是“日神”为我们提供的那一片神奇的梦境。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主人公美国青年亨利在战争后期职员参加红十字会,在意大利北部战线驾驶救护车抢救伤员,在战争中认识了美丽的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利。不久,亨利在前线受伤,被送到米兰医院治疗,并在那里与凯瑟琳再度相遇,经过进一步了解,两人相知相爱,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在认识凯瑟琳之前,亨利的生活就是一片战场,战场上充斥着枪声,迫击炮声,还有炸弹的浓烟,处处渲染着受伤与死亡的气息。尽管凯瑟琳的到来并不能使亨利与战争撇清关系,但她的关心和照料给了亨利极大的温暖和信念。还有什么能比硝烟弥漫的战争中一场惺惺相惜,彼此依赖的爱情更能给人鼓舞人心的力量?哪怕那是短暂的,哪怕那是不真实的,就像是乱世浮生梦一场,但也要认真地细致地去品味和享受。海瑟琳的善良、美好就像一片梦的光辉,氤氲在亨利原本已失去信仰的心灵上空。

后来,战场上的亨利看不到“任何神圣的东西”,意识到战争只是在“玩一种财富与生命的新鲜游戏”,是一个骗局。更为讽刺的是亨利在撤退途中差点被当成德国奸细给自己为之服役的意大利人枪毙掉。这是何等荒唐的事,战争只不过是严肃的滑稽和神圣的闹剧,亨利最终决定与战争单独媾和,告别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在黑暗中奋身跃进一条大河,受了死亡的洗礼而重生,和凯瑟琳逃亡到瑞士,选择将爱情作为生活的重心并和凯瑟琳开始新的生活。逃离战争后和凯瑟琳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了亨利对爱情的信仰。多次他都告诉凯瑟琳,在过去的生活里他不缺什么东西,但现在她就是生命的全部。在瑞士他拒绝看报纸,只是钓鱼、嬉戏,享受着两个人世外桃源一般的幸福生活,意识到爱情的圣神与伟大。这正是日神精神中梦的状态,这里沉淀着美与和平,它是愉悦的、幸福的、光明的,他们在日神的幻象中沉醉,忘记了现实的苦难,从而获得了生命的解脱。

四、《永别了,武器》中的酒神精神

酒神精神的要义是肯定人生,肯定人生又以生命力的足够坚强为前提。酒神状态是体现为迷醉、狂欢,是一个醉的世界。在这种状态中,个体化原则消失了,体现为一种过度。人们失去了自我意识,个体完全融入群体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感受到自然永恒的生命力,获得了一种不可名状的。世间的一切痛苦、磨难都苍白无力,生命坚不可摧,充满欢乐,这正是酒神所达到的境界。尼采认为酒神精神根植于希腊人的天性之中,蕴藏在原始歌舞和狂欢声中,是一种高度的力感,一种通过事物来反映自身的充实和完满的内在冲动。酒神精神是人的本能中最深刻的本能,其使命就在于冲破一切界限而实现自我。

(一)迷醉与狂欢酒的世界

在海明威的很多作品中,酒都是要涉及的重要题材:《太阳照常升起》中主人公们经常到酒吧里喝酒;《丧钟为谁而鸣》中的野外生活的情景中更是少不了酒。而《永别了,武器》中更是到处都有酒的身影,文中直接或间接提及酒的地方就超过150次,整部作品描述的就是一个被酒充斥的世界。作品中提到喝酒的人形形,有军官、医生、护士,普通的士兵,也有一般的平民百姓。此外作品中提及的酒类也多种多样,有红葡萄酒、白葡萄酒、苏打、啤酒、白兰地、开胃酒、威士忌、香槟等,其中既有来自法国、意大利、德国和澳大利等国家的高品质的酒,也有百姓自己酿制的平常的酒。作品中千奇百态的芸芸众生就沉浸在无尽的就得世界里。笔者认为,这里的酒具有多重意蕴,但都与狄奥尼索斯的酒神精神是分不开的。

首先,这里的酒是一剂暂时的。亨利和凯瑟琳这一代都是天真烂漫的青年,他们相信了帝国主义机器那套“光荣、神圣、爱国”之类的宣传,志愿参战,他们热烈盼望战争的胜利,以为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亲人免遭蹂躏,能够捍卫自己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是他们最坚定的信仰。但是参战的实际经历却深刻改变了他们对战争和人生的看法,信仰在战场上失落了。整个军队风气败坏,霍乱流行,大家亵渎神圣宗教,军队中有个年轻的神父善良宽厚却总是遭到士兵的嘲讽。小说中多次诅咒“这该死的战争”,军队中人人都希望战争结束,战争似乎处于无休无止的僵持状态。所以士兵军官们只能借酒来麻醉自己,只有在酩酊大醉中,只有在狂欢醉舞中,才能够暂时麻醉自己,忘却战争,忘却伤痛,忘却人生的苦恼,感受生命的酣畅和欢悦。这里的酒既有日神精神的光辉梦境,神圣箴言:停留在外观,不去追求世界和人生的真相;又有酒神精神的畅意洒脱,陶然忘我。

其次,这里的酒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与放纵。亨利是在意大利参战的美国人。他在第一年夏天参战,第二年开救护车,无所事事,“本来自以为很重要,现在才明白,有没有并没有多大的关系”⑥。少校批准他度假,假期里他没有去教士一再叮嘱他去的意大利北国,而是去了“烟酒刺人的咖啡店,晚上房子总是摇个不停。夜间醉了酒躺在床上,体会到人生的一切都是这样。”⑦在黑暗中,世界显得都是不实在的,而且这样令人兴奋,所以你不得不又装得假痴假呆,糊里糊涂,放纵人生,哪怕明明知道早晨一到,一切消逝,触目的都是尖锐的、苛刻的、清楚的现实。亨利的这种深谙事实却也依旧选择在迷醉中宣泄痛苦,放纵人生,不正是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的海明威式的诠释吗?

(二)直面人生的硬汉精神

海明威的所有小说几乎都显示了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永别了,武器》也不例外,小说的结局是凯瑟琳死于难产,亨利告别了信仰也告别了爱情。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但是我赶了她们出去,关了门,也没有什么好处。那简直像是在跟石像告别。过了一会儿,我走出去,离开医院,在雨中走回旅馆。”大悲无声,在深爱的恋人凯瑟琳去世之后,没有任何亨利的情感表述和宣泄。在这里没有悲悯,灭幼哀嚎,甚至没有泪水,而仅仅只有雨。雨象征着相爱的人永远分离,象征着亨利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被无情地粉碎了。这最后的雨带走了亨利的幸福和希望,留个他的是无尽的幻灭和悲情。也只有通过雨的象征意义,我们才能感觉到亨利内心的巨大悲痛。

小说最后,告别了信仰和爱情的亨利在雨中走回旅馆,留给后人评说的只是一个背影。既然人的一生似乎注定一无所获,那人生的意义在于哪里呢?笔者认为,亨利的无言与坚忍是在面对无法躲开悲剧命运时依旧保持人的尊严,在失无所失时依旧追求人生的生存价值――直面人生,敢于和痛苦、虚无和死亡作斗争。这既是海明威的“硬汉精神”,也是尼采的“超人精神”更是狄奥尼索斯的“酒神精神”。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指出,艺术可以使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实现调和,两种艺术冲动经过长期斗争,终于结成联盟,达到艺术顶点――悲剧诞生。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将悲剧的内涵发挥到了极致,1948年他在为《永别了,武器》所写的序言中写道:“作品是一场悲剧这个事实并不使我感到不快,因为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个结局。”作品中亨利的悲剧来源于失落的信仰,来源于遗失的爱情,来源于永恒的孤独,来源于不可避免的死亡,更来源于亨利在拥有过美好后又失去了美好。他曾有拥有过信仰,但在战场上失去了;他曾拥有过凯瑟琳,但在宿命中失去了;他曾拥有过梦境的光辉,但在告别信仰告别爱情后,不得不以酒神的迷醉度过余生。

注释:

①③⑤[德]尼采,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北京:三联书店,1986:35.94.3.

②④[德]尼采,著.卫茂平,译.偶像的黄昏.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7:37.45.116.

⑥⑦[美]欧内斯特・海明威,著.林疑今,译.永别了武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74.

参考文献:

[1][美]库・辛格,著.周国珍,译.海明威传.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2]罗俊丽.尼采的酒神精神研究.兰州学刊,2009.11.

[3][德]尼采,著.卫茂平,译.偶像的黄昏.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7.

[4][德]尼采,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北京:三联书店,1986.

[5]苏顺强.“海明威精神”与尼采哲学.文学教育,2007.4.

[6][德]叔本华,著.李小兵,译.叔本华随笔和箴言集.北京:三联书店,1988.

[7]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上一篇:关于我国公共租赁住房体系运行机制的讨论 下一篇:鲁迅的“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