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策略

时间:2022-10-26 03:01:11

浅析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策略

【摘要】 通信营运商在我国企业中内部控制建设起步较早,内部控制理念较为成熟,且内部控制机构和制度也比较健全。然而,我国通信企业在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过渡中,其内部控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内部控制相关概念、分析了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完善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希望能为我国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通信企业 内部控制 对策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我国绝大多数通信企业将作为首批实施单位,开展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对外披露企业年度自我评价报告,且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这项措施既有利于通信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也对通信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规范、系统、严密、完整的体系,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员工实施的,旨在为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财产的安全完整性,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形成的一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程序及方法。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控制活动、信息及沟通以及监督五个要素。其中,控制环境是基础,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提供基本条件。风险评估过程、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三个核心环节,风险评估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方向,企业应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最核心的环节,应在各项业务流程中实施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包括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传递两个部分,通信企业在完善信息系统的同时,应在各部门及各管理层级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监督是使内部控制成为一个动态的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日常监督及专项监督。

二、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

内部控制是有意识、有组织、有目标的规范和约束行为,从国内外最新的内部控制理论来看,理论界已经充分认识到文化环境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因为文化环境会影响人的经营管理理念、道德标准、责任心、行为准则。因此,重视内部控制中的风险文化管理显得极其重要。通信行业是一类特殊的服务性行业,在生产运作、经营管理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制造类企业,通信运营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必须加强内部控制风险文化管理。

1、生产和销售的同时性要求加强事前、事中控制

由于通信运营企业提供的“产品”(所提供的服务)的生产和销售是同步进行的,应考虑将收入实现过程的内部控制重心前移。例如对客户进行详细的资料管理,对有些用户的资信进行调查;对某些资信不良的用户实行话费额度控制;采取适度、合法的控制措施,对某些业务要实行预收费制度,降低收入欠费风险。

2、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网络特性要求内部控制高度统一规范

通信运营企业的网络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相关财务政策和控制措施。企业大多数业务和生产需要涉及集团、省、地市(县)各级运营网络,一些全网结算业务必须在企业内外、各个级次之间进行业务账单的流转和业务资金的结算。因此内部控制就应该具有更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更好的工作协调性、更严格的责任授权等。

3、资金与技术的密集性要求高度关注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评估因素

通信运营企业是资金和技术双密集型企业,投资额通常较大、建设周期长。在建设网络时,只有加强对事前项目可行性的评估,尤其是对市场应用的评估,并在建设过程中严格各环节成本控制,才能减少投资风险,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4、通信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内部控制体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通信运营行业是目前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各种营销策略一旦运用不当,会对通信运营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在不影响内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建立相对灵活的内部控制体系,随市场态势的变化及时作出策略调整,使企业能够长期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策略

1、提升内部控制意识,强化风险意识

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即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降低可能面临的风险。通过强化风险意识,让所有的管理者和员工都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形成一种人人重视风险控制的人文环境,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是建立内部控制职业道德规范。企业文化是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积聚的力量,可以针对内部控制不同岗位上的员工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职业道德规范,并形成学习手册,通过定期学习和培训的方式使企业员工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积极向上,进而实现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统一。二是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内部控制是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部分,前者在于通过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和可靠来保护企业资产;后者在于敦促企业员工遵守既定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及效率。因此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摒弃“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这种片面认识,树立内部控制管理事关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各个人的整体意识和全局思想,由企业各部门、各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管理建设中的协同效应。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必须有计划地对内部控制人员进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了解自己在内部控制中的权利和义务,掌握必要的知识、技术、技能,同时深刻认识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建设工作的目的、意义,才能变被动执行为主动推动,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事半功倍。为提升管理层和员工的品质和业务技能,可以根据员工队伍的实际状况,邀请人力资源专家、管理顾问、优秀内训师共同进行诊断和分析,做好培训策划、确定培训内容,进而量身订做培训课程,通过案例研究、模拟训练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的培训,组织关键岗位人员参加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培训,增强其风险掌控能力、业务应用能力和内部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从管理和操作上筑牢风险防范堤坝,减少业务和技术处理差错,形成一个以自我控制、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

2、与时俱进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根据环境变化,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例如,原来不需控制的环节因环境变化显得重要起来,需要进行控制,或原有的控制措施变得不太适用,此时企业需要及时补充、修订内部控制制度。二是更加注重实质性控制。分析现有内部控制流程中哪些控制是有效的,哪些控制是无效的,各流程是否存在重叠,避免流程中缺乏明确的实质性规定及实施措施,避免内部控制链条中存在有名无实的环节。三是重视成本效益的权衡。企业在决定经营活动环节中是否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进行付出成本和获得效益的衡量与比较,如果实施控制措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加或损失风险减少能弥补因实施控制措施产生的成本,则控制是可行的、有意义的;反之则反。当然,某些符合企业整体利益的控制虽然会影响工作的效率,但为避免企业遭到更大损失,仍应实施控制。

通信企业在任何经营管理活动环节中出现重大漏洞和内部控制风险都将对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报告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因此,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及应对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应在梳理企业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识别企业经营面临的各项风险,建立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经营活动各环节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从风险的重要程度、发生的概率、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评估后,制定风险应对标准,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应对方法和措施。由于企业的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应是动态的、不断更新的,根据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及时分析出企业可能受到的影响。其次,应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总结经验、预测未来,及时更新风险数据库,为分析及应对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最后,还要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工具来防范和规避风险,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3、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监督力度,完善内部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

通信企业应将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纳入岗位职责中,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首先,要建立和落实内部控制责任制。将内部控制责任目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个人,并纳入岗位职责范围进行考核,促使每一个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自觉执行;把内部控制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来,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其次,应强化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及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缺陷,不断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是检查考核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进行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进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在进行内部审计的同时,还可以引入专业机构进行外部审计,内外部审计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另外,企业还应将审计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做到奖惩分明。

总之,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通信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战重庆:论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经界,2011(5).

[2] 韩宝灵:通信企业内部控制路径初探[J].学理论,2011(23).

[3] 及虎照:论内部控制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0(19).

上一篇:教育服务消费视野中的大学生权益保护 下一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