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壮”了乡亲荷包“鼓”了

时间:2022-10-26 02:57:22

集体经济“壮”了乡亲荷包“鼓”了

党的十以来,“助农增收”一直是“三农”工作的热词。2016年,荣昌区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助农增收突破口,通过打造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池,在全区开辟了15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验田”,开山探路。

一年后的今天,15个试点村(社区)的集体经济是否“壮”了?乡亲们的荷包又是否“鼓”了?

笔者选取了三个试点村(社区),以窥斑见豹。

三大保障平台舞动“富民链”

2015年11月的一天,双流村万亩蔬菜基地。

莲花白喜获丰收,菜农夏芝秀却满面愁苦――当年莲花白产量过剩,导致价格急降。

“卖价还不够运费,我们只能任由莲花白烂在地里。”夏芝秀说。

夏芝秀的郁闷,凸显出农民在传统农业格局中的尴尬处境――作为生产者的农民,长期处在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地位,再加上技术、资金、营销渠道等先天“短板”,不仅增收乏力,甚至还常常亏本。

面对这些挑战,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双流村,寻找到了一个全新突破口。

“我们依托村级集体经济,针对农产品生产、融资、营销等薄弱环节,创新培养新型保障主体,形成了三大保障平台。”双流村村主任王列勋说。

第一个平台――打造新型产业化主体。

双流村“两委”从申请到的资金中拿出4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了重庆市荣昌区稔穗果蔬种植股份合作社。

除为社员提供生产技术和营销渠道保障外,合作社还作为议价主体,帮助村民参与市场活动,并将所获利益作为红利分配给社员。

原本在市场交易中居于弱势的双流村村民,由此成为一个掌握议价权的坚强主体。

“前不久,合作社出面同一家保险公司签订了一份蔬菜收益保险合同,社员只需出28.8元就能获得一亩地的兜底保障。”王列勋说。

第二个平台――打造及时快捷的融资保障主体。

在双流村申请的专项资金里,还有50万元注入了村经济发展协会。

“按照有偿优惠原则,协会为本村种植户提供生产性流动资金,既缓解了村民‘融资难’,又可以充实村集体经济。”王列勋说。

随着协会成立,双流村农户的融资“瓶颈”也随即烟消云散。

第三个平台――打造专业化营销平台,扭转农民信息不对称劣势。

双流村专项资金中剩下的50万元,用来注册了棠堰飘香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负责拓展市场,同时通过市场调研掌握市场信息,防止因市场信号失灵而带来的损失。”王列勋说。

随着三大平台相继建立,一条环环相扣的“富民链”开始运转,实现了农民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长”。

“通过三大平台,村集体每年会产生一定收益,这些收益的三分之一将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王列勋说。

“利益共同体”凝聚产业向心力

2017年4月18日,荣昌区清升镇古佛山社区,第二届古佛山樱桃节拉开帷幕。

滚滚人流间,村民黄烈云用三轮车拉了一车凉粉,沿景区兜售。

一上午,黄烈云的凉粉就卖出了80多碗。

“这都是托了旅游节的福。”黄烈云笑了。

在黄烈云的笑容背后,曾经贫困闭塞的古佛山,正渐渐聚集起发展新兴产业助民增收的强大向心力。

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以后,古佛山就希望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开辟村民增收新门路。

为此,古佛山社区申请了13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发展资金,专门用于拓展旅游增收渠道。

可是,这样一个惠民项目,如何才能吸引广大村民积极参与?

古佛山社区的对策是:依托村级集体经济,打造生态旅游“利益共同体”。

“我们的目标是借助合作社来发展集体经济,全面提高项目区农民全面参与产业发展的程度,多渠道增加其经济收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恁伦说。

为此,社区以专项资金为“药引”,牵头成立了古佛山社区生态旅游股份合作社,动员村民以土地经营权或土地租赁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每年盈利的40%作为红利按股分配给股民。

消息一出,村民们参与热情高涨。

以股份红利为基本面,合作社旋即开始拓展“增收点”。

“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和一家旅游开发公司进行了合作,由对方负责旅游项目的具体开发和宣传推广。目前来看,效果很不错――今年上半年,来古佛山的游客就超过10万人次。”刘恁伦说。

游客量上来了,合作社又针对景区接待需求,新修建一个收费停车场,增加创收项目。

同时,合作社还积极牵头,通过鼓励并扶持有意愿发展农家乐的村民,培育了古佛山生态民宿农家乐集群。目前,已发展农家乐9家。

“市场化龙头”撬动新产业集群

2017年5月6日,荣昌区清江镇河中村河中岛。

静谧的濑溪河环抱下,岛上密林蔓布、人头攒动。

下午2点,家住荣昌城区的王孺和女朋友来到河中岛枇杷采摘基地。

“这里的枇杷名气很大,朋友圈里不少人都晒过图,我也想体验一下。”王孺说。

半小时后,王孺和女友满载而归。

“一共摘了7斤,56元X,和市场价差不多,但自己动手采摘感觉很有意思。”王孺笑着说。

随后,二人又花了20元钱租借了一辆双人观光自行车,沿着环岛步道骑行了一圈。

“这次河中岛之旅非常愉快,既体验了采摘乐趣,又领略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王孺说。

获此盛赞,河中村党支部书记雷勇颇为自豪:“河中岛景区生态优美,再加上有河中岛旅游开发公司这个‘龙头’大力打造和宣传推广,生意自然不会差。”

让雷勇颇为自豪的河中岛旅游开发公司,正是河中村依托村级集体经济,打造旅游产业集群的“杀手锏”。

2016年,河中村被确立为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获得了130万元专项资金。

130万元怎么花?

村“两委”决定:成立河中岛旅游开发公司,以这个高度市场化的主体为龙头,撬动景区开发、营销、旅游产品生产、旅游活动策划、农旅资源融合等相关环节。

公司成立一年间,就相继策划承办了枇杷采摘节、农民趣味运动会、环岛自行车赛等一系列营销活动,极大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公司又立足本地农业资源,推出了精品枇杷、桂圆等高端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

“以前,枇杷只能挑到镇上卖,顶多2元一斤,现在包装后的枇杷能卖到8元一斤,平时还有不少城里人跑到我家采摘,收入比以前高了不少!”村民李大婶说。

“农旅融合是我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方向,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农户们的腰包鼓起来。”雷勇说。

上一篇:药师与您话健康 下一篇:注重关键能力,突出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