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天然次生林进行分类经营

时间:2022-10-26 02:06:30

如何对天然次生林进行分类经营

【摘要】 阐述了我国原始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天然次生林的比例迅速增加的现状,在天然林定义基础上,根据天然次生林的种类,林份类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经营方式,以及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是各不相同的,与目前林业倡导的总体思路是一致的,有利于天然次生林系统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分类经营

引言

天然次生林的现状

从科学的严格角度来说,次生林是与原始林相对应的称呼,是由原始林经过人类干预或森林火灾等自然力的破坏后,在这种破坏的地段上又重新天然更新起来的林分。

目前,全世界的热带森林-包括郁闭森林、疏林、灌丛和次生林,累计几乎达30亿公顷,约有20%的郁闭森林和疏林处于休闲状态,将来均将成为次生林,这都是过去50年来森林皆伐经营的结果[1]。

天然次生林的主要类型

通常次生林的演替方向不定,林相较为复杂,林龄较低,生长迅速,寿命短,具有较好的经营条件。为了合理的经营次生林,必须搞好次生林的分类。从原则上来讲,必须立足于优势树种加立地条件来划分次生林类型。因为优势树种是经营的主要对象,而立地条件是影响林木生活和开展经营活动的因子,它们都是经营措施制定必须依据的。可以说,经营措施的合理程度和实施效果的有效性,都建立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2]。

东北区域按优势树种划分的主要类型次生林包括[3]:

栎类次生林:以蒙古栎为主,是在红松林破坏后干燥瘠薄立地上发生的。

杨、桦林 :面积仅次于栎类次生林,而且目前在东北林区面积呈上升的趋势。

硬阔叶林: 以水曲柳、胡桃秋、黄菠萝为主,多分布于沟谷。虽然是应大力发展的树种,但其分布的面积较少。

其它杂木林:软阔叶林为多,立地较好,因经营不合理呈现各种状态。

灌丛:主要有榛丛、胡枝子丛、柳丛等,面积很大,具有水土保持意义。是林分改造的对象。

天然次生林经营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次生林系统的经营,一般处在低水平的单纯取材的方向上, 1997年以来,我们国家提出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并确定森林是环境保护的主体的同时,就要求我们在森林保护的前提下求得发展,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4]。那么,面对占森林面积近50%的次生林资源,我们如何去经营?不同类型的次生林应该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如何利用次生林资源促进林区的经济发展?怎么样做才能既保护了森林又利用了森林,实现森林经营的可持续?等等方面的问题摆在每一个林业工作者的面前。

1.天然次生林经营的对策

虽然次生林较原始林的树种经济价值低劣;但它的优点还是很多的。次生林的多种经营的潜力是巨大的,野生动物饲养、药用植物栽培、食用菌养殖等,经营好次生林能够扭转目前国有林区经济落后的局面[5]。

从科学经营的角度出发,按着次生林的实际特点分类经营,对不同的次生林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用人为的活动促进次生林的演替,这对林区的今后发展将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根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要求,依森林经营目的不同,将天然次生林划分为重点生态公益林(禁伐区)、一般生态公益林(限伐区)、和商品林(商品林经营区)。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林分状况确定经营类型,采取相应的经营技术措施[6]。

1.1重点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措施

1.1.1全封

对实行封山育林的地块应划清边界,标明四至,设立标牌,落实责任。在封育期间禁止采伐、放牧、割草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7]。

1.1.2半封

在林木主要生长季节实行封禁,严格保护目的树种幼苗、幼树,在天然更新难以成林的条件下可以有计划地开展林隙造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及时进行幼林抚育。

1.2一般生态公益林经营

1.2.1封育型一般生态公益林经营

适用于封育型次生林中蓄积量小于安全蓄积量的一般公益林林分。技术措施包括[8]:

全封:对实行封山育林的地块应划清边界,标明四至,设立标牌,落实责任。封育期间禁止采伐、放牧、割草、垦荒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

半封:在林木主要生长季节实行封禁,严格保护目的树种幼苗、幼树。在天然更新难以成林的条件下可以有计划地开展林隙造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及时进行幼林抚育。同时,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割草、采集等活动。

轮封:将封育区划片分段,轮流封禁。

1.2.2 改造型一般公益林经营

适用于次生林中没有培育前途、经济价值小、生态功能低下、产量低以及具有严重病虫害的一般公益林。

(1)灌丛改造技术

效应带改造:在均匀分布的灌丛中,每隔 4-6m宽开拓一条相同宽度的效应带,伐除带上所有灌丛,保留适宜的有价值的目的树种。在效应带中栽植2-3行目的树种,形成乔灌混交林。

块状改造:在灌丛分布不均,更新频度低于60 %的条件下采取块状造林,其树种选择要适应立地条件,以形成灌丛与针叶树的镶嵌分布格局。

丛状造林:在灌丛分布不均的条件下,于灌丛之间可采取丛状造林。

(2)疏林地改造技术

林隙造林:在疏林地的林隙中栽植适宜立地条件的阴性或中性树种,形成斑块复合群落。

林冠下造林:在林木分布均匀的条件下采取林冠下均匀造林,形成复合混交群落[9]。

(3)低产林改造技术

林隙造林:此模式适宜低产林林隙分布较多的林分,采取“先造后抚”的技术措施,即根据林隙所提供的空白生态位,因地因林而异,栽植人工更新层,以填充空白生态位,达到生态位饱和为止。

效应带造林:在林木分布均匀的条件下,每隔一定距离开辟一条效应带,在效应带中栽植人工更新层,每公顷3300-4400株,在保留带中每公顷1500-2500株,这种开拓效应区的造林方式将形成主林层与更新层混交协调发展,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

全面改造:适用于目的树种无培育前途的残林和因不适地适树造成的低产林。清除全部乔、灌木,然后选择适宜树种进行人工更新。为防止水土流失,全面改造每块面积不能大于5.0hm2。

1.2.3培育型一般公益林经营

(1)透光抚育

在幼龄林中进行,对混交林主要是调整林分组成,伐除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藤本植物、灌木和非目的树种,以及目的树种中部分生长不良的林木;对纯林主要是伐除过密的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林木[11]。

透光抚育方法:第一种为带状抚育。即在混交林的株间全部伐除天然阔叶树,保留行间的阔叶树,使针叶树和阔叶树形成带状混交。第二种为块状、团状抚育。在随机群团分布的针阔混交林中伐除团、块状分布且抑制针叶树生长的阔叶树,尤其霸王树必须伐除,以形成块状针阔树种混交林。第三种为采用有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清除杂草和妨碍目的树种生长的乔木和灌木。

(2)生长抚育

在中龄林中进行,主要目的是扩大林木营养空间,调整单位面积上株数,伐除生长不良林木,促进径级生长,从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12]。

抚育方法:

A 下层抚育。适宜单层林,采伐下层林木以加快径级生长。

B 上层抚育。适宜林冠下更新造林,对上层林木进行间伐抚育,以促进更新层的生长。

C综合抚育。适宜复层林和混交林,间伐林木分布于林冠层的各部位,伐除有害木,保留有益木,培育优良木。

1.3商品林经营技术

1.3.1 改造型商品林经营

改造型商品林经营技术如同前述改造型一般公益林经营技术。

1.3.2 培育型商品林经营

培育型商品林经营技术如同前述培育型一般公益林经营技术。

1.3.3利用型商品林经营

(1)小面积皆伐、人工更新

A 适用于利用型次生林中以培育短轮伐期用材林为目标。

B 在斜坡以上不超过26°的林分,采伐面积不得超过3hm2。在平缓坡立地条件好的林分,采伐面积不得超过5hm2。

C 在采伐带块间应保留相当于皆伐面积的林带。

D 必须本着有利于森林更新,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方便生产的原则,因地因林制宜地确定森林主伐方式。

(2)采育择伐

采育择伐方式适用于各种天然次生用材林,一般为中小径木多、天然更新好的复层异龄林。有的林分虽不够复层异龄林,但异龄性较大,天然更新良好,中、小径木较多,也适应于抚育择伐。

2.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交通深入林区,形成村塞和林区插花性的分布。这是经营次生林的有利条件。 目前大森林中产出绿色食品,深受社会的欢迎,这说明林区的多种经营的潜力是巨大的。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经营活动,经营森林的活动应该做出科学的调整,才能适应林区生产活动的发展需要。如何经营天然次生林并适合于保护环境、恢复森林的目的是目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正确的引导和建立科学经营天然林的模式,寻找最佳的经营方式和所有制形式是目前工作的关键[14]。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林业学校. 森林经营学.1989.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江泽慧. 现代林业. 2000.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张国庆. 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 安徽林业科技, 2001, 2:66-68.

上一篇: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措施 下一篇:浅谈大型建筑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原则与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