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技工学校化工工艺专业学生学习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的兴趣

时间:2022-10-26 01:37:21

如何提高技工学校化工工艺专业学生学习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时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是技工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工艺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由于近年来技工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的原因,以及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这样的专业基础课兴趣不高,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讲好绪论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一样,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兴致勃勃的学习这门课程。教材的绪论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对教材的学习起到引领、提示、导向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十分重视绪论课的教学,它是整个课程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要讲好绪论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精心选取素材。我们可以把很多与该课程相关的动画、音像素材收集起来,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去,达到声形并茂,唤起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同时又使学生认识到当今的化工生产技术对技术工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不学好专业知识,就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二、充分利用教学模型、设备、装置,加强直观教学

目前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不但文化基础偏低,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化工生产设备、装置,可以说对化工企业的感性认识少之又少。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通过语言讲述、照本宣科,来使学生理解抽象、深奥的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知识是很困难的。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照教育心理学认知规律,必须在教学上加大学生视觉上的感性认识,克服学生的认知障碍。因此,应该加强直观性教学,多采用挂图、模型、实习设备和实地参观等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往复泵时,可携带一台“压水井”进行现场教学,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讲授换热器时,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轮流研究不同的换热器,让每一位学生直观的了解其外部及内部结构,并进一步对换热器的工作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自发地去分析其工作过程。教师再因势利导,进行总结归纳。这样的教学容易达到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一体化教学

技工学校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在理论课的学习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不少学生的理论成绩比较差。然而通过本人在长期教学中的观察,技工学校的学生虽然理论学习较差,但并不是一切都差,很多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实际操作比较感兴趣,技校学生不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很适和采用理论、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的分段式教学中所存在理论知识与实习操作技能不连贯、不衔接的问题。一体化教学能够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实践过程中,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会感到理论知识的欠缺,从而产生了学习和了解有关理论知识的强烈愿望和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可以说,一体化教学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四、改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时代在发展,技校的专业理论教学不应该总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抓住科技发展带来的契机,恰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仿真教学手段,可以改变和优化传统的教学过程,这是减少学生厌学情绪、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及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的重要教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

多媒体教学集图像、文字、声音和视频等于一体,生动、直观、表现力强,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对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技校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仿真技术应用于技校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课教学,学生可以练习单元操作的开停车操作、设备的故障排除。它具有下面明显的优点:首先是形象性。仿真实习能创造一个与实际近乎相同的特性环境。其次是可操作性。让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接着在仿真设备上进行操作,然后再操作实际设备。这样可避免学生接触真实设备无从下手、不敢动手的心理障碍。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浅析高校体育课目标需求导向的优化 下一篇: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