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学习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0-26 01:13:49

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学习问题的探讨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里,大学生树立大数据意识,构建新的学习理念和行动;掌握“大数据”技术,创造自主学习条件;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促进全面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意识 技术 大学生 学习

中图分类号:G791 文献标识码:A

“大数据”时代正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人类社会,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教育领域,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学习观。因此,树立大数据意识,构建新的学习理念和行动,是时展的需要。

一、树立“大数据”意识,构建新的学习理念

(一)树立大数据意识

人类生活与数据有密切的联系。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开始了以结绳的方式记录自然与社会所发生的事件。在农业社会,土地的开垦、丈量,水渠的开通均需要借助于数据。而到了工业社会,数据更是在工业革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据引导着人们的生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行业数据标准和大量的结构化数据。而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出现,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数据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数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其运用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而且渗透到了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数据,不仅有结构化数据,而且出现了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因此,重视“数据”成了全球关注的问题。例如,2006年3月,英国启动了“数据权运动”;2012年3月,奥巴马启动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2012年5月29日联合国推出“数据脉动计划”。2014年,北京召开了以“科研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为主题的“科学数据大会”。2015年,贵阳市召开了《大数据博览会》。面对大数据的到来,大学生树立大数据意识,创新学习理念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然而,有调查表明,在大学生这一群体里,有48%的本科男生与51.6%的本科女生对大数据表示从未听说过。[1]这种现状的存在,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当前的情景下,加强大学生数据教育,使其树立大数据意识则显得至关重要。所谓大数据意识,即人脑对大数据――这一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它包括对大数据所具有的敏感性、思维性及应用性的意识。

首先,对大数据要具有敏感性的意识。对大数据的敏感性意识即是指对大数据应具有的敏锐的觉察力和快速的反应力。大数据与互网的发明一样,它不仅是信息技术领域里的一次革命,更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改革的利器,对国家的治理、企业的创新、教育的改革,乃至个人的学习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来说,以敏锐的眼光感知大数据,并对大数据做出快速反应,既是大数据时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

其次,对大数据要具有思维性的意识。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等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因此,对大数据的思维性的意识,就需要在感知大数据的基础上,能借助思维的方式去发现大数据的内部本质联系及其规律性。大学生具有了对大数据的思维性的意识,就能够深入认识大数据,并找到大数据的规律,为运用大数据并开发大数据打下基础。

第三,对大数据要具有应用性的意识。所谓对大数据要具有应用性意识,即是指应具有把所学并掌握的大数据应用于实践的心理倾向。《宋书・袁豹传》曾写道:“器以应用,商以通财”。[2]同样,我们学数据,掌握大数据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应用,使其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作用。而具有对大数据的应用性的意识则是大学生把所掌握的数据迈向实际运用的关键一步。

(二)构建新的学习理念和行动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必须构建新的学习理念,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方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具体讲,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由强制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我国中小学教育虽然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多元化人才。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人们却常常仅追求一个目标――升学率。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强制性的知识灌输,而学生则表现为被动式地接受。大学教育则相反,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学习特征。即采取的是引导式教育,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采取学习方法及学习时间的安排。此外,在大学里,虽仍然像中学阶段那样,也有教学计划、有具体的课程安排,但除此之外,大学生有45%左右的可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而这些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而且,随着大学生年龄的逐渐增长,认知水平也获得了提高,这也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自身的物质基础。在大数据时代,它所提供的“畅通、便利和快捷”的信息源,更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机遇。当大学生能以最适合自己的步调和顺序进行学习时,即使那些看似最没有能力的差生,也可能在最终的表现上超过优等生。[3]因此,大学生由强制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的转变势在必行。

第二,要由单一的实体课堂的空间学习,向多元化的空间学习转变。实体课堂学习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和《经验与教育》(1938)两部专著中就曾经指出,学校建筑、上课时间表、年级组别的划分、考试与升级的规定以及校规等构成了学校的组织形态,而以此组织的目的与需要而设计的学校活动就是课程。它是学生获得经验或知识的重要途径。[4]不过,学生从学校课堂里所获得的经验或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其余部分需要在课堂外获取。大数据时代拓宽了人们获取经验或知识的途径,它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另一个前所未有的获取资源和信息的平台――网络空间。因此,改变以实体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学习,转变为多元化的空间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必然选择。

第三,要由单一的文本学习向文本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转变。文本学习即以印刷出版的书籍、报刊及杂志等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文化和历史,而这些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借助文本书籍而保存和传承下来的。因此,文本学习无论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并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然而,文本学习仅仅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非文本的电子书籍的出现,为我们提出了另一种新的学习需要――电子图书学习。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既要从文本中获取知识,也要从数字化中获取知识,方能在人类所创造的知识海洋里,全面认识、学习我们所需要的知识。

上一篇:股份有限公司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研究分析 下一篇:设备租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