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要敢于自我否定

时间:2022-10-26 12:53:03

招商引资要敢于自我否定

编者按:今年是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徽商“凤还巢”发展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关键一年,全省各地都在积极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和激发全民创业潮、推动徽商“凤还巢”的战略部署。为此,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徽商杂志社专门开设“凤还巢”专栏,将奔赴全省16个省辖市,深入报道各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成就、新典型、新做法,加速建设美好安徽。活动结束后,相关报道将结集成册并召开徽商“凤还巢”高峰论坛。本期“凤还巢”专栏推出宣城报道,以飨读者。欢迎各市推荐典型,提供线索。敬请致电:0551-65179904;网络:;邮箱:。

宣城 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韩军

招商引资要敢于自我否定

要将长远的发展要求和当前的具体工作实际联系在一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把这个尺子拿在手里去衡量,包括浪费和否定自己的工作付出。

“我们这个地方的发展不搞哗众取宠的噱头。”

“项目或企业在一个地方投资如果仅仅看中当地的政策优惠,那就像一个婴幼儿在学步时始终有双手在搀扶他、保护他一样,如果手一撒开可能就走不好路了。”

“政府要加强职能转变,要正确处理与市场的关系,只有市场真正成熟起来,成长于这个市场上的项目才能跟着一起成熟。如果是贫瘠的戈壁沙漠,即使再好的种子播撒下去可能也看不到生命的迹象。这里说的就是环境,政府播种要播撒良种,政府招商要招来优秀的企业。”

11月19日,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韩军接受了由徽商杂志社副总编辑许祝生带领的“凤还巢”专栏采访组的独家专访。在其看来,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的宣城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认真地对待所肩负的职责和所作出的决策,“引资项目到我手中因为环评不达标等原因被否定的就有7例,这是一种阵痛,但历史会检验你做得到底对不对”。

“播良种,招优企”

“宣城是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过去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功能有缺陷,目前整个城市还处在拉框架、补功能、提品位的阶段。所以我们对加快发展的要求和渴望比其他城市更为迫切,现在要做的就是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在采访中,韩军的话题始终不离“发展”二字。

在其看来,宣城是安徽版图上一个特殊的板块,他将宣城多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四地”做比,即“战略要地”、“人文宝地”、“资源宝地”和“发展高地”。

韩军表示,相对于安徽其他15个城市,宣城的战略位置更加鲜明,既处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双重政策覆盖之下,又深处长三角经济腹地,更毗邻江苏浙江两省五市八县,是安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战略要地。经过多年来发展,宣城市经济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经济总量从过去的末端进入第二方阵,各县区经济指标呈现争先进位态势,为数众多的新企业、新项目、新产业在宣城扎根落地生产,宣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展高地。

“曾有外国朋友问我,中国的每一个城市在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会强调区位优势,可是他们看不明白到底优从何来。其实,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块都是不完整的。宣城的基础较差但发展速度快,我们也希望通过发展找准宣城在安徽版图上的位置。”

谈及宣城的发展,韩军会心一笑。

2013年春节期间收到的一条短信让韩军印象深刻,短信对安徽16个城市逐一介绍和点评,其中,宣城被描述为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

“这个比喻还是非常形象的,‘家境不算太好但是比较殷实,偶尔去江浙打点小工’。之间曾有一个调查报告将宣城和周边城市的关系程度做了比较和分析,宣城七个县区首位度联系最密切的城市没有一个是省内的。我们也要用好毗邻长三角腹地的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合作与联系。”

即将过去的2013年被视为宣城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一年,直面各地区之间激战正酣的招商大战,宣城将使出怎样的“杀手锏”?

面对这个问题,韩军直言当下的招商引资工作“早就从过去的政策竞争优势转变到综合环境竞争优势上去了”。

“项目或企业在一个地方投资如果仅仅看中当地的政策优惠,那就像一个婴幼儿在学步时始终有双手在搀扶他、保护他一样,如果手一撒开可能就走不好路了。政府要加强职能转变,要正确处理和理清与市场的关系,只有市场真正成熟起来,成长于这个市场上的项目才能跟着一起成熟。如果是贫瘠的戈壁沙漠,即使再好的种子播撒下去可能也看不到生命的迹象。这里说的就是环境,政府播种要播撒良种,政府招商要招来优秀的企业。”

关于加强综合环境竞争优势,韩军强调要“软硬”两个环境同时兼顾。

鉴于目前宣城的产业基础条件,包括产业配套、产业链打造等还与周边部分兄弟地区存在差距,因而韩军认为宣城市目前的招商引资工作还要将着力点放在软环境的提升上。

“我们要引导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既要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又要以开放合作的态度与周边地区密切联系广泛合作,这也是未来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出路、重要抓手。比如说我们利用‘飞地模式’与发达地区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成效初显,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一批配套企业陆续落户宣城。二是要加强与国企合作,寻求经济体量上的突破。三是要开展‘境外合作’,这里的‘境外’是指宣城之外的地区,国内我们将主攻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同时要加强与国外交流,目前我们已经和不少世界500强企业进行过交流,希望他们能落地宣城,毕竟宣城发展如果只是紧紧跟在周边城市后面承接他们转移过来的产业,那么我们很难有机会超过他们。”

在重视招商引资综合环境建设的同时,宣城市也为保障招商引资工作顺利推进加强了制度建设。

立足强化组织保障,宣城将招商引资目标制定、项目的帮办服务和事后考核交由与经济工作保持中立的部门去考核,目标由组织部确定,考核由纪委负责,最后落实情况检查由招商局和另外两家单位一起推进,用三股力量共同推动组织保障。

从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宣城进一步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的精简和下放工作,清理了行政审批项目676项,保留了166项,精简力度达到72.9%。

同时,为了进一步保障创业环境,宣城已连续几年开展百名科长考评工作,近百个直接为百姓、为投资商服务的窗口单位的负责人要去窗口服务并接受各方面评议,排名最后的四位直接免职调离工作岗位。

“做这么多工作就是希望各级领导干部转作风、提效率,把对项目的关注落实到具体工作行为中去。”韩军一语中的。

发展不搞噱头

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保护好生态环境?在青山绿水和经济腾飞之间如何做出抉择?面对这些发展中的课题,韩军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在国内,我们经常可以看见高速公路峡谷穿行的奇观,但是在国外,这样的场景几乎是罕见的,更多时候他们会利用地势自然地修建道路,而不是大规模地开山修路。宣城有如此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因为经济发展被破坏,那是非常可惜的。”在韩军看来,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加速经济发展是个尖锐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宣城的发展中同样表现突出。

韩军表示,2013年被视为宣城的“招商引资年”、“工业突破年”、“项目推进年”、“城市建设年”和“交通会战年”,尤其是在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背景下,宣城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五城同创”战略,统筹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我们这个地方的发展不搞哗众取宠的噱头,刚刚所说的‘五年’建设推进工作是对发展和保护之间内部逻辑关系的理顺,既符合我们工作抓手的具体结果指向,又是当前和今后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韩军告诉记者,由于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规定、达不到门槛要求等原因,近年来招商引资项目中有多个项目遭到否决。

“辛苦招来的项目被否决了,去招商的同志就急忙给我写材料举例子找证据,但是有的同志不像我们这样和经济工作靠得这么近,他们可能对项目的各项情况不是那么了解,也就很难有全面综合客观的分析。事实上,我们对每一个项目都是非常慎重的,一些有争议的项目我们会拿到重大项目评审会上去,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能进。这里面确实很困难,毕竟招商不容易,有时都达成意向快签约了又发现不能落地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利于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这也是对我们工作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这样的选择是个阵痛的过程,尽管困难和挑战重重,但韩军仍坚持如此。

“都说要将长远的发展要求和当前的具体工作实际联系在一起,不涉及具体问题时大家的理念都是一致的,但是当个人遇到具体问题时,如何做出选择就是一道难题了。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把这个尺子拿在手里去衡量,包括浪费和否定自己的工作付出。”

他进一步补充道,对一件事的认知要建立在共同的认识和亲身体会上,否则很难形成共识,就像当下备受社会争议的广场舞与扰民的争论一样,同样是一件事,大家的评论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多沟通,多做思想工作,通过现实比较、此前发生的案例,和外地已经有结果的案例获得大家的共识。

韩军将之形容为“共识引导、情感引导”的过程,毕竟有思想共识才能有情感基础,思想情感都一致了行动才能一致。

“有时也会听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声音,说你在这能干多少年呢,还不抓紧时间把指标搞上去。我到宣城工作一年了,面对的压力非常大,因为不论是这座城市,还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居民都对发展有要求,我们也非常想把经济发展搞上去,所以在否决一些招商引资项目时我们都是非常谨慎的。如果本着为官一任的想法可能我也可以不说,但是人要用理性的观点、态度和行为认真地对待所肩负的职责和所作出的决策,历史会验证你到底做得对不对,会验证当下的抉择到底是立足长远还是仅仅基于眼前,到底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为了群体的共同利益。”韩军言辞中肯。

上一篇: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下一篇:徽剧《惊魂记》惊艳中国戏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