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干预研究

时间:2022-10-26 12:12:40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干预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64-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腰痛门诊患者的1/3,大约有10%-20%的患者因疼痛难忍需要手术治疗[1]。手术的疗效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2]。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对60例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27-58岁,平均46岁,病程1-8年,平均4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局限性深部压痛,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术前经影像学(CT、MRI)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退行性变、椎间盘脱出及椎管狭窄。其中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30例,惟板切除髓核摘除术48例,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4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手术方式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遵医嘱进行护理,采用随机教育方式给予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常规护理:患者去枕平卧硬板床6h后开始翻身,翻身时护理人员将双手分别放在患者的髋部与肩胛部,同时用力进行滚筒式翻身,以后每3小时翻身一次。同时加强对患者术后肢体感觉、循环情况、伤口情况及生命体征的监测。(2)心理护理:一般患者对腰椎间盘手术均有惧怕心理,主要担心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讲解有关椎间盘突出的基本知识,介绍手术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面对患者的询问,应及时作出正确的解答和疏导。(3)生活护理: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指导患者进食清淡食物。在患者恢复正常肠功能后,允许其进食粗纤维、高维生素、高热量及高蛋白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椎间盘突出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为便秘与尿潴留,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应及时进行处理。(4)疼痛护理:在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时,可及时使用止疼剂或镇痛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5)功能锻炼:为了防止神经根的粘连,在术后1d即对患者进行平卧位直腿抬高训练。早期家属或护理人员辅助患者直腿抬高,等患者可以自主运动时由患者主动抬高,抬腿范围为30°-70°。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运动情况及有无运动损伤,防止运动过量加重患者腰部疼痛。术后4d以5点支撑到3点支撑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的功能训练,循序渐进,以患者背部能够离床为终止日期。

1.3 疗效判定标准[3] 依据Nakai标准进行评定。优:患者能够恢复原工作,体征与症状完全消失;良:患者能够恢复原工作,体征与症状基本消失,但仍偶见下肢酸胀感与腰痛;可:患者无法正常工作,体征与症状有明显改善,有下肢不适与轻度腰痛遗留症状;差:患者无法正常工作,体征与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8.33%),其中椎间隙感染1例,神经根粘连1例,神经根水肿3例,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36例(60%),其中椎间隙感染12例,神经根粘连11例,神经根水肿1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获得满意疗效的保证。本组患者通过从心理、生活、疼痛护理及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指导及护理,加强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控制,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的自我维护,从而加速了术后康复进程,保证了手术质量。

心理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本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担心手术疗效,甚至担心术后有瘫痪的可能性,通过耐心多次地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必要性、预后以及术后康复的有关事项,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能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4]。疼痛护理减少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生活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另一关键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即加强股四头肌、腰背肌收缩,可促进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以及腰椎部的神经根粘连。有效的训练可增加腰背肌肌力,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恢复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但是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遵循早期性、循序渐进及个体化原则,针对每一个患者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锻炼方法。

本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周洪兰,赵久红.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9):26-27.

[2] 李丽霞,邹爱元,陈雪宇等.护理干预对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7,28(13):1625-1627.

[3] 杜克,王守志,王丽华.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58.

[4] 侯明,朱智奇,谢小青等.心理因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关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21):1666-1667.

[5] 朱巧云.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92.

上一篇:人工流产的护理 下一篇:血液透析中空气栓塞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