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越高越好吗

时间:2022-10-25 11:52:09

教师道德越高越好吗

学校德育主要依靠教师来进行,毫无疑问,教师道德表现对学生具有重大影响。所以,长期以来,教师角色总是定位在为学生“铺路”、为学生“燃烧”、为学生“抽丝”的圣人状态。一言以蔽之,教师道德是越高越好。

然而,这种高不见顶、深不见底的教师道德合理吗?可行吗?

其实,认为教师道德应该“高尚”的理由,尽管多种多样,但核心精神都是强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即教书育人的特殊性。应该承认,这种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此来论证教师应该具有崇高道德却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如医生职业的特殊性是救死扶伤,军人职业的特殊性是保家卫国。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即医生有医生的职业道德,军人有军人的职业道德,但这些职业的特殊性无法决定职业道德的崇高性。如果说教师因为教书育人需要奉献,难道医生、军人不需要奉献?我们甚至可以说,哪一个职业都需要奉献!这样一来,高谈教师奉献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且,这种崇高的奉献型教师道德越来越没有现实可行性。

首先,它违反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制精神。“无私奉献”的教师道德观,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只讲义务不讲权利,显然有违现代社会民主法制精神。假如教师严格遵从了“无私奉献”的道德规范,而自己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谁还愿意去遵守这些师德规范呢?

其次,它不利于教师个人幸福生活的实现。“无私奉献”的教师道德观,没有关注教师的个人幸福,甚至以漠视和牺牲教师的现实幸福为代价。我们看到,有许多无私奉献的教师,在他们的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被人们所赞美的同时,他们的生活却捉襟见肘,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甚至屡屡被亲朋好友误解。一个文明社会,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如果总是让教师处于政治上、经济上的弱势地位,不切实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却大张旗鼓地提倡教师奉献,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公平的。

最后,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我们不否认少数教师可以做到无私奉献,他们值得人们尊敬,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教师只有在得到合理回报的基础上,才能安心地从事教育工作,并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无私奉献”的教师道德观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社会又不能保证教师的合理待遇。实际上,普通教师往往难以达到如此高的道德要求,这容易导致教师处于一种道德焦虑状态。教师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所以,我们认为,教师道德并非越高越好。现在的难题是,如何依据现代法制精神,在权利与义务对等、道德与利益互补的基础上,构建和倡导公平、合理、可行的教师道德。今天学校德育中的一些问题,也不是像有些人设想的那样,通过师德培训,提倡高尚师德就可以迎刃而解的。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上一篇:如何关爱厌学学生 下一篇:勿让捐助伤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