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父亲才会把孩子高高抛起

时间:2022-04-08 11:53:10

只有父亲才会把孩子高高抛起

今年,学校里首次办ESL英语班,我有幸听了在礼堂讲的第一节英语课。在解释“死亡”这个单词时,那个高高大大的外教,迅速躺在了地下,两腿一蹬,用最直接的肢体语言无比准确地解释了“死亡”。大笑的同时,我又一次深刻地记住了这个单词。这是我第一次不是从文字和传说里,而是用眼睛看到了中西方教育的不同。

后来,开学了,教一年级英语的也是一位高大的男外教,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假期里讲课的那一位,总之也是慈眉善目的。每周一次,我和他会正好在相邻的两个班里上课,经常能听到他大声地领读英语,有时还会看到一两个身姿,具备外国人特有的那种夸张。我经常在想,在中国的课堂上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昨天,办公室里谈学生纪律,某某班,上别的课好好的,就是上英语课之前,疯得不得了,孩子们看到那个“老外”来了,都扑上去,咯吱他痒痒的,拽着他的袖子荡秋千的,还有爬上他的背搂着脖子不下来的,还有……那个“老外”一点儿也不生气、不恼,一个个把孩子哄下来。不知道谁说,他不但不恼,还把孩子们一个个抱起来,抛起来,抛得老高老高的,再接住。孩子们都高兴死了。

抛得老高老高的,再接住,再抛,再接住……我的思绪飞了。在我的童年里,只有父亲这样有力地抛过我。现在,也只有丈夫经常这样抛儿子,儿子在半空中开心地、放肆地大笑。我用力地想了又想,没有一个老师曾经这样举起过我,甚至摸过我的头、握过我的手。我又想,自己当了九年教师了,摸过学生的头,握过他们的手,但确实没有举起过他们。最后我在心里总结:只有父亲的爱才能把孩子举得这么高,“老外”把自己当成了这些孩子的父亲。这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是中西方教育的不同,可能还是人的表达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的爱是含蓄的,都已经很含蓄了,我们教师还努力地把自己包裹起来,不露哪怕一点儿痕迹。进教室前,先确认自己够严肃了,才踏进去。集体活动时,恨不得全体学生的眼睛都能看着我们的眼色行事,我们认为道行最深的班主任就是不说一句话,只一个眼神,所有的学生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孩子们不是不可人爱,不是不招人疼,而是我们不能给他们踩鼻子上脸的机会,我们要维护从祖宗传下来的师道尊严。我们要把爱深深地埋在心底,不能让孩子们看到,不能让他们知道。或者说,这种爱在班级管理中已经变形,在一天当中的相当多时间里,我们是把孩子当成了受管理、受教育的对象,而不是“孩子”,所以我们不能投入地去爱他们,甚至豁出去了跟他们在一起疯一次。我也想像父亲那样把孩子们抛起来,但是班里会乱了,纪律会散了,路队会站成一盘沙了,你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听你的了,他们真的能踩鼻子上脸了。所以每个老师都在爱与严肃之间小心地做着。或许我们真的没有像父亲一样把孩子高高抛起的疯一次的勇气。

有时我会坏坏地想,让“老外”也来当两天中国的班主任吧,他的父亲一般的爱如果不改良一下,那么他一定会哭。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山东莱州,261400】

上一篇:死亡教育课堂设计与实践 下一篇:装在套子里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