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时间:2022-10-25 11:47:15

企业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研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管理领域内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并且随着社会上企业财务舞弊案件的逐年上升趋势,使得我国急需在社会、市场以及企业内部实行审计风险新的政策指导。基于此,本文以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为研究课题,首先论述了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的重要性,并从企业审计风险的问题和原因出发,给出了一些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优化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企业;避免与控制

受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审计风险。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能力,能够体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运行状况,同时也能够反映企业内部工作效率的高低。就审计风险概念而言,不同的研究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定义,因此审计风险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综合国内外关于企业审计风险的相关论述,我们能够发现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于审计工作人员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企业财务资料出现信息误报状况给予不适当的意见而造成企业风险。企业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够往往是造成审计风险问题的最关键因素,这与当前我国整体审计风险规避的工作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阶段特点有直接的关系。研究企业风险的避免与控制课题,既能够丰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弥补国内对企业审计风险相关方面研究的不足;同时对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的优化策略时间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出发,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的问题反映在审计过程的不科学,审计计划的制定以及审计流程的执行存在着诸多方面的漏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观念上存在着认识偏差

企业管理层的不重视甚至是边缘化的态度使得企业审计风险的意识不高,执行力度不够。我国关于企业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除了证监会强制要求进行内部控制建设、评价和审计的A+H上市公司及试点公司以外,其他企业的审计工作大都处于观望状态。这种管理层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企业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机率越来越高。管理层面的观望态势使得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审计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执行力度严重不足,甚至出现企业的审计报告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

2.审计人员方面的问题

在企业审计风险工作中,审计人员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和企业审计报告的准确程度,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和企业内部审计会计人员由于没有整合审计的经验和不具备专业的审计能力直接导致了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能力欠缺的现象出现。例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两者的审计认识还不够到位,不能够平衡和处理好两种审计之间的关系,没有经验和能力运用审计结果指导现实工作开展的能力。另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以及会计实务人才的缺失以及相应的技术设别的更新落后,导致了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的能力呈现出不稳定的发展状态。因此企业有必要在内部会计人员的素养以及制定专门的培养目标建设上下足功夫,培养和引入相关专业人员的策略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尤其是技术和系统的更显换代。

二、企业审计风险问题的成因分析

1.我国企业控制审计处在初级探索阶段的客观原因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各方面工作才刚刚起步,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制定都没有可以拿来的直接经验进行建设,从企业审计风险规避角度分析,企业审计风险意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以及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短缺以及相关专业素养和执业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都收到这个客观因素的直接影响。

2.整合审计流程不够具体

整合审计流程的工作和企业发展之间的相互默契程度不够,导致整合审计流程在方案制定以及执行环节以及各项重要审计环节都出现了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状况出现,缺乏实践的适应性。另外,在整合审计流程的实际方案制定上,没有一个明确性、具体化的思路作指导,导致方案的实践应用性差,某些环节出现突发问题应对能力和经验不足。总之,对审计流程整合不具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不利于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一旦管理不到位极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实质性问题,从而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优化策略

1.重视和整合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流程

第一,制定风险导向型审计计划。以风险导向来制定审计计划,选拔能够胜任审计工作的人员组成项目组,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督。通过认真完成审计计划的各个关注要点,发挥风险评估在审计计划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舞弊事件作出严格的处理与预防,以此方式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的准确性,提高企业审计预防各项风险的能力;第二,以企业内部控制测试为重点的审计计划的实施。在企业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审计方式和正确选择审计的核算方法,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风险项出发,深入重大账户、列报以及相关的信息认定,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管理和经营的状况,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测试制定的过程中,要重视控制测试方法的选择,在灵活多变的基础上,确保测试的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测试的准确性,控制测试的范围和样本的选取要以范围广、实际的样本量大为准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能够识别关键控制点、并能够记录测试关键控制点为基本的执行测试的准则。从定性与定量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定;第三,在完成审计工作阶段,要整合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制定和具体实施的步骤,获取管理层面的声明书,保证审计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并通过及时的沟通在充分考虑审计完成后各项审计事项的影响,记录审计工作,使企业评估审计证据确凿,从而生成企业内部审计意见。另外就重大缺陷如行业或者企业的政策变化以及技术革新、关键人才的离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提高企业应对各项事审计更显的应对能力。

2.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以及职业操作能力的提高

审计工作的制定到执行和完成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参与,首先,当前我国会计事务所关于内部控制审计与咨询的专业会计人才有很大的缺口,人才的不专业或者缺失现象是制约行业发展以及企业审计风险避免和控制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应对这样的现状问题,会计事务所要加大内部控制审计与咨询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既有实际工作能力又有相关从业经历的项目经理级别以上人才的引入。在加强和培养内部控制审计与咨询人员的培训过程中,既要抓住会计审计专业水平的培训,还要重视财务管理等相关的企业审计风险控制方面的培训,例如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管理技术、统计学等,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和具有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工作者进行授课与讲解;其次,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养方面,要做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尤其是项目经理以及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训以及专业业务素养和执业水平的能力培训,确保核算的方法能够符合企业的利益,能够负责任地完成企业交给的重要任务,保障企业审计风险的避免和有效控制。

四、结语

企业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是我国企业实现发展的客观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关于企业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政策制定也会越来越规范,特别是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上要求越来越细化和规范化。未来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发展趋势将会使全面性的和更加专业化。当然,由于可参照经验不多,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的策略还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摸索,因此,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措施还需要得到政府以及学术领域的政策支持和研究理论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滕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探讨[J].现代商业,2013,29:234-235.

[2]沈天红.论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现代商业,2013,31:258-259.

[3]焦亚娟.浅议小型企业审计风险控制[J].现代商业,2011,27:225-226.

[4]郭兆晋.浅谈社会审计风险的避免和控制[J].山西水利,2000,05:43-44.

作者简介:朱孝峰(1995- ),男,山东省龙口市,汉族,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学院会计专业

上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体系的现状及改进... 下一篇:产业融合视角下的辽宁省会展旅游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