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中的陈燮阳

时间:2022-10-25 11:44:28

陈燮阳先生曾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多年,留下不少唱片,有不少是现场录音,最近我集中聆听了一下。

每一位指挥家,几乎都有自己最为擅长、最为得心应手的曲目。综观陈燮阳几十年的指挥生涯,他指挥的曲目除了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以外,国外的音乐作品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东欧,还有就是贝多芬交响曲。

首先要提到的是2004年陈燮阳在柏林爱乐大厅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出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这也是庆祝上交建团一百二十五周年的专场音乐会。无论是整体的把握、情感的倾诉,还是乐句的细腻流畅,都体现了上交相当的水准。也许正因为这是场特殊的音乐会,而且是第一次在西方音乐重镇的“圣厅”演出,难免会有一定的压力,因而乐团的情绪表现有些拘束,没有完全地放开,尤其是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这类重情感表达的作品时。

如果说陈燮阳指挥的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牛虻》组曲是比较通俗的作品,那么最让人揣摩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则展现了陈燮阳自己独到的解读。与肖斯塔科维奇其他著名的交响曲相比(如第五、第七、第八、第十五等),他的《第九交响曲》是较难出效果的,而陈燮阳的演释颇有新意,尤其是挖掘出了音乐表面调侃中的悲凉意味,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短笛,虽然现场录音的音质音效欠佳,但音乐的“表情”比较深层。

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是陈燮阳的拿手曲目,他的指挥激情四射,动感强烈,乐句的表达酣畅而又具韵味,将上交的状态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第一、第二乐章,堪称上乘。

陈燮阳指挥歌剧不多,他的《茶花女》就显得珍贵。陈燮阳是指挥芭蕾音乐的好手,芭蕾音乐与歌剧音乐在叙事表情上有相通之处,因此陈燮阳在威尔第《茶花女》中的表现颇有些“驾轻就熟”,特别是该剧中有不少的舞曲,让他有了尽情发挥的机会。令人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乐团一开始演奏的那段著名的前奏曲,如果不知道,还以为是哪个意大利的名团在演奏呢。

贝多芬的交响曲是陈燮阳毕生倾情追求的,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录过一次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后,在2007至2008年的星期广播音乐会上,他指挥上交再一次现场录制了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总体来说,陈燮阳的贝多芬,有以下几个特点:情感浓度始终饱满,演奏的时间长度比较适中,整体水准比较平衡,几部重头戏,如贝三、贝五、贝六、贝七、贝九,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有舞曲元素的贝四、贝六、贝七,表现更为擅长。陈燮阳的贝多芬,注重的是精神内涵的表达,朴实真情,不追求音乐表面的“别出心裁”,因此显得比较大气、正气。当然,在听过了太多的世界名盘后,也会发现这套“音乐厅版”存在的一些问题,除了现场录音这一特定的限制外,乐团综合素质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管乐自身的问题及与弦乐如何更融洽地合作,等等。

作为中国的指挥家,演释中国作品是题中之义,陈燮阳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他花了多年心血的《朱践耳管弦乐曲集》《朱践耳交响曲集》(其中个别作品由黄贻钧、张国勇指挥)以及《当代中国交响乐作品选・1》,后者包括王西麟的《火把节》、郭文景的《笛子协奏曲“愁空山”》、刘廷禹的《苏三组曲》、刘天华的《良宵》等。我感到,这些录音非常有历史价值,陈燮阳的指挥也是如鱼得水,尤其是《当代中国交响乐作品选・1》,非常精彩。

上一篇:中学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这一乡的山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