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

时间:2022-10-25 11:12:06

从《诗经》看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

摘要:《诗经》这本被现代大学生们所喜爱的书,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内容以爱情、政治、战争为主,而《诗经》中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篇,传唱至今,有最朴素的爱情“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最感动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相思的爱情“一日不见,如三日兮”,《诗经》的情真,情深,而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拾此书,细细品读,重温那些战歌铁马儿女情长时,不禁思考当今大学生们的爱情观是否如三千年前《诗经》般纯粹。大学生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诗经》中摘录诗篇,对比现代爱情,来阐述《诗经》中表现出的现代大学生的爱情观。

关键词:诗经;爱情;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I2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67-02

一、《诗经》中关于爱情的描述与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千百年来,先贤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没有人能准确并完整的给予“爱情”定义,爱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且看《诗经》中开篇第一首《周南・关雎》,早已家喻户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用此诗作为开篇,他的重要性便可见一斑,细读之下,是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热烈追求,爱情是无可厚非的事,不用遮遮掩掩,这首诗的点睛之处在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看来古人那时候便知道得不到就是最好的,不记得哪位名人说过:美,都是散发着淡淡的哀愁。爱情留下遗憾,才能万古流传,真正的艺术都是悲剧,如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双飞,罗密欧生死吻别朱丽叶。从这首《关雎》便可以看出,这对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性情坦率,敢作敢当,并且毫不掩饰内心的情感。而现代人的爱情,通常拖拖拉拉,很多男子在面对真爱的时候,羞颜以对,而女孩更是从小受教育,要矜持,很少能主动追求心中所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子成了被动的被追求着,这已经成了现代大学生们爱情的惯例,少了古人的那份勇敢,往往爱情错过后才懂得珍惜,即使不能白头到老又怎样,真正的爱情本身就是无上的崇高与难得,不必因此羞愧,唐诗有云: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一点,我们倒是要《关雎》的小伙子学习了。

那一场艳遇妩媚了谁

《诗经》中有不少直接反映男女情爱及活动的篇目,这样直接大胆的来描写爱情,难免造成那些道貌岸然的圣人们异常害怕,于是,私塾先生在教授《诗经》时便努力向传统经学上靠拢,但是,爱情是有生命的东西,需要激情,需要在山野间哔剥燃烧的火焰,且看《召南・野有死》――

野有死,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桑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匆卜停

在古代,“”就是獐子,身体比鹿小,头上没有角,但也是鹿的一种。而鹿则被指为壮阳养生的隐喻,如果从这个方面来看,“野有死”表达的则是一种野外的意思。翻译成现代文则是“幸运的帅哥,拉着怀春女子的手,不顾一切地往树林里面钻。而这个美女的内心也是砰砰乱跳,有种迷迷糊糊的感觉,不过因为是女子,凡是必须要有矜持,于是忍不住提醒帅哥,轻一些,不要把我头上的丝巾弄乱,不要惊扰了周围的狗儿,要是万一被别人看到,那就不好了……”被孔子称为“思无邪”的《诗经》居然安排艳情诗出现,这是怎么回事?三千年的先秦时期,也许封建礼教等恶俗还没有扼杀人类最初的本性,女子大胆娇羞,率真坦诚,男子激情四射,满怀热情,这正是那个年代年轻男女的真实写照,对于性,则是由于爱情产生了结果,出现在此诗中,非但没有轻薄之感,反而多了几分柔情与旖旎,正是古人面对爱情的坦荡胸怀,才让后人能有机会一览当时的激情之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婚前同居已不是新鲜事,更有甚者,早晨认识晚上同居,这是对自己对别人不负责任的行为,肉体是纯粹的生理需要,是人类动物性的体现,精神是指双方许下无论健康与疾病,富贵与贫穷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是人类超越动物性的体现。现如今,人们表现出的对性的放开程度令人咋舌,性已不如先前般神秘圣洁。现代大学生“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爱情理念,让性在大学生群体一度泛滥,现代大学生应该学习《诗经》中男女纯粹的爱情,不参加任何附加的东西,名利、金钱、荣誉,单纯的只是为了爱情的爱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经历了年轻时的懵懂纯真,中年时的七年之痒,当一切洗尽铅华呈素姿,你期待的爱情会是什么样的?且看《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老实说,但就情节来讲,肥皂剧一般无趣,不外乎丈夫出征常年未归,抱怨战争无休无止,思念妻子郁郁不得寡欢,个人觉得少了那份悬念和一些旖旎香艳的镜头,对于现代人的快餐式生活节奏来讲已无任何吸引之处,更别提什么念念不忘了,古人都是这般无趣么,不知觉的笑了一下,再次默念了一遍死生契阔,脑海中闪过一丝疑问,几千年前,那个先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嘴角带笑还是泪流满面?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好吧,我承认作为点睛之笔这两句完美的无可挑剔,他征服了无数少女懵懂情愫。这话没有“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义无反顾,也没有“见或不见,我都在这里”的痴情苦等,今生今世,两手相牵,白头偕老。爱情,不一定要惊天地泣鬼神,不一定要地动山摇花前月下,不一定要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既然选择了平淡,我们也就不需要痛断肝肠的瞬间,我所期盼的,我所珍惜的,应该是平淡如水但却相守一生的爱情。在当今的大学效果里,恋爱已不是以前那种拉下手就会脸红,不在“犹抱琵琶半遮面”,受社区经济增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都是简单快速效率高,少了之前的“审时度势”,恋爱变得简单起来,电话,短信,网络,真可谓无孔不入,而在双方感觉还可以、不怎么讨厌的时候就开始了恋爱。恋爱是考虑问题过于简单片面,只考虑到彼此的感情升华,忽视了周围其他的因素,在爱情的过程中不考虑结果,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并且不看清现实,按照自己的理想化爱情进行,爱情,被当作了大学生活的必须课,最终导致分手。如果把爱情看作一枚硬币,则一面是男人,另一面可是女人。她们很复杂,谁也离不开谁,而且谁都不是能够一眼看穿对方。爱情的定义是时代的产物,而今天这个时代,社会将爱情视为婚姻的基础。爱情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面对一份爱,我们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只有天长地久才是我们一生的完美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过得更幸福、更快乐。

二、当代大学应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爱情作为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歌颂,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与艺术更是数不胜数,而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灿烂的花季,青春的激情和对异性的好奇,使大学生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进而渴望希望了解异性和被异性所了解,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早在中学时期,这些大学生们就隐隐约约地产生了对爱情懵懂的憧憬,但是,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加上父母师长的严格管教,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心理被理性约束起来。而他们一旦进入了大学,来自父母师长的阻碍忽然降低,一方面又摆脱了升学的压力,大学期间男女同学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同时又面临着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爱情”,便如洪水猛兽般冲开阻碍四处弥漫,并一发不可收拾。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大家见怪不怪,恋爱也成为了大学的必修课,此时,传统的恋爱观教育将面临严峻挑战,因为此时的一些大学生尚不能正确对待恋爱和爱情,在对爱情的理解上出现偏差,不能很好的处理恋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败,尤其是国内的教育,一直遮遮掩掩,这几年经常有学者提出此事,但都未发挥大作用,学生们不能从书本和课堂上获得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值得依靠自己的理解定义。

白露茫茫,秋苇苍苍中,伊人何方的无奈惆怅;阴雨霏霏,雪花翩跹里,解甲返乡之老泪纵横;今衰昔盛,忧郁哀怨中,无奈伤感之衷苦吟唱;奴隶剥削,残忍无情下,民不聊生之愤怒反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处,奔赴战场之奋勇杀敌。《诗经》,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在爱情方面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倡导大学生们学习《诗经》,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竖立正确的爱情观,所谓爱情观是指对待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在恋爱问题上的反映,从而教导大学生们正常的生活,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新胜.浅析大学生的恋爱观[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0

[2]岳晓东.爱情中的心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3]李颜垒.《最美不过诗经[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

[4]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中华书局.2006-2-1

[5]方玉润.诗经原始[M]上海泰东图书局影印本.1924年翻印

[6][美]莎伦・布雷姆,郭辉译.爱情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1

作者简介:潘胜寒,男(1973.4―),河南太康人,学位:管理学学士,学历:本科,职称:讲师,工作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技术研究 下一篇:论文化因素在中西称谓用语中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