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小肠破裂28例分析

时间:2022-10-25 10:53:28

外伤性小肠破裂28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56-01

在腹部外伤中,外伤性小肠破裂比较常见。但因创伤部位、合并伤不同,给诊断和治疗增加了困难。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肠破裂患者2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14-58岁,平均年龄32岁。伤后到住院时间为30分钟-2天。其中交通事故伤18例(占64.3%),坠落伤6例(占21.4%),刀刺伤4例(占14.3%)。

1.2 损伤情况 肠破裂一处16例(57.1%),二处10例(35.7%),二处以上2例(7.1%)。合并其他损伤6例(21.4%),其中脾破裂2例,颅脑损伤1例,骨折2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腹痛,有典型腹膜炎体征21例(75%),伴休克2例(7.1%),有膈下游离气体12例(42.9%),腹腔穿刺阳性23例(82.1%)。

2 治疗方法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修补20例(71.4%),肠部分切除吻合8例(28.6%)。有休克者首先抗休克治疗,对合并腹部实质脏器破裂出血者按先止血,后修补的原则进行,合并颅脑损伤者先行颅脑损伤治疗,待颅脑损伤情况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对无生命威胁的损伤均在术后作相应的处理。

3 治疗后果

本组治愈27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合并伤创伤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

4 讨论

我们体会到要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治,首先必须提高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并认真分析受伤时的详细情况,仔细反复体格检查,提高对肠破裂的警惕性。凡腹部创伤者,均应想到肠破裂的可能性,尤其有腹膜刺激征者,应注意腹部压痛范围,肌紧张及肠鸣音的变化情况,必要时可多次行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技术明确诊断。腹腔穿刺阳性是腹腔实质脏器破裂的重要依据。对高度怀疑肠破裂者应尽可能行腹部X线透视。虽然早期病人腹部阳性率低,且有严重合并伤者不宜行腹透,但膈下游离气体是诊断空腔脏器破裂最有力的证据。对早期病人要反复检查,对合并颅脑损伤和脊柱骨、骨盆骨折者行CT检查可发现腹腔游离气体。

肠破裂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会使腹膜炎加重,损伤局部肠壁致其坏死,全身反应随之加剧,甚至出现休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相对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肠穿孔小,易致肠黏膜外翻,凝血块、食物残渣等堵塞破口,肠内气体不易溢出,使早期腹膜炎表现轻微,可无膈下游离气体,复合伤掩盖了腹部症状,外伤性小肠破裂多为复合伤,如合并骨折,颅脑损伤及其他脏器伤等,这些复合伤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往往由于休克或严重昏迷,腹内大量出血而掩盖了小肠破裂的症状,直至出现严重腹膜炎时才能明确诊断。

一旦确诊为外伤性肠破裂应立即手术治疗。对可疑者经严密观察出现以下情况应行剖腹探查:伤后持续腹痛加重,腹膜刺激症状加重;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胀明显;腹透有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阳性。开腹后必须全面探查,不能满足于发现一、两处损伤而遗漏小的裂伤,致造成严重后果。本组两处以上裂伤2例,无一遗漏。

手术以单纯修补为主。破裂口周围有严重炎症,修补后不易愈合;肠破裂口修补后有肠管狭窄可能或一段小肠有多个破裂口;肠管挫伤严重或肠系膜损伤影响肠壁血液循环者【1】,以上情况均应行肠切除吻合术。

外伤性小肠破裂除早期使用抗生素,应注意全身情况,及时治疗复合伤。有休克者最好在短期内纠正,必要时边抗休克边手术治疗。

小肠占据中、下腹的大部分空间,故受伤机会比较多。本组资料提示小肠破裂以男性为主(占71.4%),交通事故为常见致伤原因(占64.3%)。受伤部位中,小肠两端相对固定部位和中间部分受伤机会多。

所以临床中我们应重视外伤性小肠破裂的发生,并尽早明确诊断及采取积极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五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6。

(责任审校:朱瑞)

上一篇:早产129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