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综合症的临床观察与防治

时间:2022-08-03 12:05:30

人流综合症的临床观察与防治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流综合症发生的有关因素与临床防治。方法 通过对接受人流手术的51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索其发生的原因,以利更好地进行防治。结果 人流综合症的发生与月份的大小、接受人流次数与间隔时间呈正相关,与操作人员的技术及病人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有关。结论 术前应详细进行全身检查,做好防治措施,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精神安慰,采用支持疗法。

【关键词】人流综合症 防治

【中图分类号】R169.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40-02

人流综合症是指:在做人工流产手术时,有部分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一系列症状,表现为:恶心、头昏、面色苍白、全身无力、胸闷、大汗淋漓、心动过缓、心率不齐、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抽搐等。为探索其发生的原因,以利更好地进行防治,作者就2007年至2009年接受人流手术的51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临床表现有三个方面:手术局部刺激、心血管反应及综合反应。

1.1.1 手术局部刺激反应: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部分有大便感。以上的刺激反应,大部分发生在扩张宫口时,到吸刮终末时增剧,手术结束后30分钟逐渐缓解。

1.1.2 心血管反应:术中、术后出现心动过缓,心率不齐为本反应特征,有伴随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

1.1.3 全身综合反应:由于局部刺激和心血管反应的出现,患者先是腹痛,有时出现大便感,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头昏胸闷,极少数出现烦躁不安,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意识丧失及抽搐等,患者中没有心脏骤停发生。

1.2 相关因素

1.2.1 510例中,初孕妇56例,发生综合反应15例,发生率27%;经孕妇454例,发生综合反应140例,发生率31%。孕期在≯42天者90例,发生综合反应15例,发生率17%;42~56天者350例,发生综合反应102例,发生率29%;56~84天者70例,发生综合反应38例,发生率54%。且两次流产间隔在三个月以内或连续流产两次以上者,发生率高且重。

1.2.2 手术中过高的负压、粗暴的操作,能增加局部刺激反应。负压基本保持在53.3~60.0KPa以内,胚胎组织吸出后,负压减低至20.0~26.7KPa以内。如果负压超过66.7KPa,胚胎组织迅速吸出,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使子宫腔内血液逆流进入腹腔。进而引起患者头晕恶心、下腹疼痛、有大便感、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下腹部有压痛等综合症状,逆流于腹腔的血液越多,综合症状越重。

1.2.3 身体状况差,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综合反应发生率高。

2.讨论:

2.1 反应机制:人工流产术者在术前精神比较紧张,有恐惧心理,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普遍加快,血压偏高。当手术开始,心率就有不同程度的减慢,一般减慢至20~30次/分,这说明迷走神经的兴奋占优势。当手术刺激停止,发射兴奋停止,心脏解除迷走神经传导张力过高的影响,使心脏恢复常态的功能,恢复窦性心律,术者自觉症状很快消失。

2.2 防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人流综合症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年龄、孕期、人流的间期、次数、患者的体质与精神状况及施术者的操作技术等因素有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

2.2.1 要相对保持计划生育门诊工作人员的稳定,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者专人负责,应重视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

2.2.2 术前应详细进行全身检查,做好防治措施。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精神安慰,采用支持疗法,肌注阿托品、催产素等。妊娠反应重、体质弱者,术前给予对症处理。妊娠月份大,子宫软及两次人流间隔不到3个月者,术前肌注催产素10u、阿托品1mg。

2.2.3 施术者动作要轻柔、杜绝粗暴。术前诊断要准确,扩宫应适当,尽量做到一次进管,进出管时,管内不应有负压,以减少感染的机会。负压不应过高,以免造成子宫强直性收缩,宫腔内血液异物逆流腹腔,导致盆腔腹膜刺激,加重综合反应,引起腹腔及输卵管的炎症反应及粘连。

2.2.4 术后给予口服益母草颗粒或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可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如有或可疑感染的,可口服阿奇霉素等消炎药。

(责任审校:徐 敏)

上一篇: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 下一篇:十二指肠镜诊疗术患者乳化依托咪酯-舒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