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乃是今天的主旋律

时间:2022-10-25 08:20:49

传承与创新乃是今天的主旋律

研修归来多感悟,挖掘潜能拓思路

有幸赴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研修班学习,归来反思,感悟良多也受益匪浅。此次研修分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主要是聆听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报告;实践主要考察故宫博物院,在创作中得到专家的指教。无论是高水平的集中研修,还是而目一新的创新实践,都给与我们富有激情的“充电”荡涤了我们的思想,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专家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精神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感悟一:关于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几千年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中国民族绘画底蕴,独到的艺术内涵、传统的美学思想、绘画的艺术精神体系、意象造型与思想观念的特点以及独立不羁的绘画语言,浓缩在各位专家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传授、直观教学中。课上的启发辅导,课后的作业练习……用了很多中国画常用的教学方式,深厚的知识量、新鲜的信息量、积淀与创新的艺术语言以及演示中笔墨的情绪,一笔一划的顿挫、一皴一擦的节奏,一深一浅的色韵……都拨动学员的心弦,给我们以顿悟般的启迪。唤起更多的人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加深对祖国文化认同。像黄宾虹;李可染;林风眠等大师、黄宾虹的山水画强调是《浑厚华滋刚健婀娜》强调将深厚的传统修养、学识与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化作浑厚华滋的笔墨风采。林风眠对中国画发展发表很多见解,其基本主张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认为中西绘画各有长短,如中国画的抒情与西方机械描绘的作品,而西方近代绘画又比中国画讲究形式和独创性。中国画应当从因袭中冲出来,从中西融合和寻找一条新路。深入表现心里意蕴,从整体上突破与超越传统绘画模式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几位大师都是在传统绘画的传统文化上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科学精神,形成了中国绘画的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人文精神从理论形态上出现于画论中,更通过中国画独特的笔墨和比兴手法等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中国绘画史东方艺术及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悠久而绚烂。经千年的不竭创作及发展流变,中国绘画确立了自己独特成熟的艺术体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和审美标准,及人格精神。中国绘画追求形神兼备及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独有的文化内涵,艺术气质及精神特质使得中国与西方绘画截然不同。

感悟二:当今现代绘画

信息化时代不同文明的交往更加密切了,人处世界各地都可以便捷的交流感情,艺术也由孤独、冷漠变得热情起来。

互联网、电视、电影、歌舞等文化艺术境界产生爆炸形的变化,多民族原生态文化的深入挖掘,更使画家的思维和视野大大开阔,对周围的一切更加专注入微。

重返大自然的关爱,一草一木寻找身边的微观元素,破解景物审美密码,把它们组合起来构成有血有肉的情,能说话的现真艺术,中庸之道是中国的哲学思想,均衡是地球的法则,生态需要平衡,艺术需要交流,现代绘画形式与原生态符号,也要相互碰撞,古今文明也要对话,在对话冲撞融合中产生了别开生面的效果,开创了新的形象语言,把它们组合起来,编成有生命、有感情的绘画空间。

几个鹅卵石在说话,肌理就是它们的语言,高低不平的树林、大小不一的木桩,断面年轮我们看到了流畅的韵律和不平凡的岁月。

从树皮和木结的线条变化中看到了苍老与痛苦的节奏。

高空中俯瞰大地那弯弯曲曲的河流和公路,不就是线条吗?那苍苍茫茫的大地不就是面吗?那些树木与房屋不就是点吗?这种点线面构成的画是那么生动鲜活。相比之下用几何形点线面的画是多么的冷漠僵硬。

贝壳上的纹理,细心的人能听到海洋涛声的旋律。原生态的崖面和古文字若加上今天的色彩相伴显现出古老的构成与质朴,回声了人类辉煌与苍凉。

中国传统艺术,向来注意构成,自从文人画兴起,高唱水墨为止,打破了工笔重彩的一统天下,在不求形式、强调聊写胸中逸气的艺术支配下,非常注重形式法则,笔墨效应的研究,凡大师都有很强的构成意识,从石涛、、陈老莲、金冬心到黄宾虹、齐白石。

我们有必要用现代人的观点自己的眼光重新认识传统用形式法则这把刀从造型的角度解剖作品吸取营养,现代艺术是早已进入构成时代。从赛尚到毕加索,形形的流派尽管造型观念不同,艺术主张各不相同,都十分注重画面的构成美。

克利善于运用重复、骨格等构成手段使画面充满优美的韵律感,有的是连续分割、有的是基本型的不断重复推进。康定斯基的几何抽象完全用圆、曲线为画的基本形,并做有序性的安排。米罗虽然好用半自动技巧,但也有自己惯用的有机形态,单纯的几何形体,运用重复、重叠、透叠等构成手段等构成画面。

如果我们二条腿走路,一方面研究传统,一方面研究形式法则,善于通过具体的画面做抽象的思考。二条腿同样健壮,定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竞走速度。伟大的民族传统,靠创造产生,也只有靠创造来丰富发展。

感悟三:传承与创新

近百年来,中国画家在研究传统和如何创新这两个问题上,做了种种尝试,这两个问题仍然是中国画问题的焦点。应该说无论成功与失败,画家和理论家们探索都对中国画发展的历史使命,希望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中国绘画,在我们这一代能有辉煌的成就。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文化、政治、经济趋同化倾向日益明显。民族化道路是保持全球多元文化的最重要途径,作为具有理想的中国画家,应努力探求的任务。这只有通过传承与创新才能再创中华文化艺术的新篇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而艺术的成果,又贵乎创新。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壤中,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多年,从其清晰的文化发展脉络来看,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主旋律,中国文化精神的独到境界,以及自然的人格化意蕴,把精神的生命体融合到自然的旋律中,渗透出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梅兰竹菊的品格隐喻,汉唐艺术宏大气度,都是值得我们研究与传承的精神财产。中国文化对自然的独特认识与表现,也是其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对待艺术表现不仅仅体现在自然物态的诗性特质,更为强调的是人为气质的高洁品性,人文情怀的抒发与张扬。

上一篇:现代机房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性不和谐与中年婚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