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整合

时间:2022-10-25 07:11:11

浅析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整合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生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视角被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中。教育生态学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系统实质上就是一个小生态系统,老师、学生以及课堂环境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的三要素。笔者结合实际教学,通过对大学英语的生态环境研究讨论,试图寻找当代网络生态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与学的基本规律,让大学英语课程得以优化整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生态化课堂

一、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及形成

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的概念最早在书本中正式提出是在1976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一位校长Cremin Lawrence在《公共教育》中正式阐述。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用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高校教育问题正在逐步演化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以及教育研究中的热点。“教育生态学”主张将高校教育与人们的生存环境相融合,以生态环境和高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机理设置成研究对象,其中核心的内容便是高校教育中的生态平衡。

教育生态学的热潮早于上个世纪80年代便开始流传,范国睿、任凯、吴鼎福、李聪明都出版过教育生态学以及相关的著作。这些书籍用不同方式对生态学和教育学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也由此引发了对外语课堂教学从生态学角度的思考。

陈坚林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生态学方面给予解读,他指出:“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系统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韩戈玲教授也认为:“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以个性化、层次化、多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为基础。”

二、大学英语课程整合路径的生态学思考

(一)面授教学与自主学习相整合,积极突破耐度定律。生态学中的耐读定律指出:“世界上生命体的承受力与耐受度比较有限,如若未达到或者超越了这个度,便会引发不良的反应。”再者,生态系统在环境的容纳总量和资源的承受力在某个时间及某个空间将是恒定不变的,我们教育中的课堂容量及教育资源的总数量也是这样。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全面扩招,随着教育生态系统大学教育生命体增多,出现了师资短缺、教育资源紧张等诸多难题。为了解决此矛盾,很多高校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为大班授课的讲课模式,这样其实与教育生态学中的最适度原则相违背,也违背了耐度定律。针对此情况,我们应当将课堂面授和自主学习的数量以一个恰当的比例集合起来,展开大学英语课程混合教学。将混合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模式有效结合,控制好英语课堂上课人数密度,使得生态系统的生态体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规模下。

(二)课堂物理环境与网络虚拟环境整合,破解花瓶效应。英语在我国的教学属于纯粹的外语教学,在教育改革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处于封闭式的环境下进行外语教学,缺少第二语言的语境。加之多年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实际应用能力,一旦离开课堂就变成了聋哑英语。因此,我们需要运用科学方法、构建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将花瓶效应破解。

(三)将ECP、EGE、ESP进行整合,发挥边缘效应。生态学有着多样性原则以及主导性原则。针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来说,边缘效应则在用信息技术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被体现出来,它能够提高英语的教学效率。一直以来,基础的大学英语课程(EGP)是英语教学中的主导产品,其缺乏的是多样性产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交流需求的逐步增加,当代大学整体的英语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加,EGP的课程结构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

因此,高校出于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培养的考虑,构建起EGP英语必修课、EGE英语必选课、ESP英语选修课的符合生态化要求的大学英语课程。这样,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还能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四)提升教师素养,关注限制因子。限制因子不利于该生命体的生长,因此我们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将限制因子转换为非限制因子。这要求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与时俱进,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尤其是针对ESP教学,英语教师需要具备极其深厚的语言基础以及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专业的知识以及专业的技能更是必不可少。然而,这也正是很多大学英语老师的不足之处,这些对英语老师转为优秀的ESP教师产生制约。改变其现状,首先要求英语老师转变观念,积极做好转型的预备工作;其次,要求各个高校加强对ESP的培训,鼓励我们年轻的教师理解其它学科知识,学习好其它方面的专业知识,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ESP老师。

三、教学双方角色重新构建的理论基础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网络课堂是大学教育生态环境中的微观生态环境,它由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教师、学生、教材和虚拟性课堂四种生态因子所构成生态共同体。主体之间相互依存,若仅仅只有教师或学生,容易导致微观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失衡。因而,怎样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是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网络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功能的重点难点。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育生态学的这个视角下,当代大学英语的英语课程整合遵循《课程要求》的大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的新科技新技术以及当代教学理论、老师、学生、英语教材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步实现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网络生态环境优化与构建,为现代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恩光.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建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

[2] 王琳,马菡.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建构[J].文学教育,2012(20).

[3] 陈娟.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12(91).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公共英语中的运用原则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的治班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