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布点规划的重点及规划方法探讨

时间:2022-10-25 07:03:42

村庄布点规划的重点及规划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以舒城县村庄布点规划为例,从舒城县不同地形区农村居民点现状特征分析入手,对村庄发展类型进行判断,并运用基于综合评价体系的方法来确定重点建设村庄,提出村庄的主要建设方式,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规划策略。

关键词:村庄布点规划;不同地区;评价体系

Abstract: this article to ShuCheng village location planning as an example, from ShuCheng different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pres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now the village development types of judgment,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o determine the key construction village, village main construc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and based on the planning strategy.

Key words: village location planning; In different areas;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舒城县概况

1.1 基本概况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县城北距省会合肥54 公里,西北离六安市区73 公里;南去安庆市130 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人口分布西疏东密,经济状况西困东荣,自然格局呈现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山、丘、圩兼备,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区为一体的县份。

1.2 面积与人口规模概况

全县域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人口102万(其中农业人口87万),总户数约30.8万户,辖21个乡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392个行政村,自然村庄8392个(详见表1-1)。

表1-1 县域所辖乡镇基本情况一览表

1.3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据统计,2011年舒城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对比上年增速为13.3%,比全市增幅高出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2.11:44.84:33.05。按照人口计算,人均GDP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321元,比上年增加了1735元。

2 舒城县不同地形区农村居民点现状特征分析

根据舒城县实际自然地理状况,可将全县地形分为三种类型:圩畈区、丘岗区和山库区(见图2-1)。圩畈区有城关镇、桃溪镇、千人桥镇、柏林乡、百神庙镇、干汊河镇七个乡镇,总人口为337340人。丘岗区有南港镇、阙店乡、万佛湖镇、棠树乡、春秋乡、舒茶镇、张母桥镇七个乡镇,总人口为261059人。山库区有山七镇、晓天镇、河棚镇、汤池镇、高峰乡、五显镇、庐镇乡七个乡镇,总人口为224884人。

2.1 城镇化特征

村庄的布点规划调整受城镇化进程推进速度的影响较大。首先,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促进农村人口逐步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有利于村庄布局的逐步调整,整合农村原有的村庄建设用地,推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其次,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快慢,决定了农村留村居住人口规模的大小,对村庄建设用地预测与基础设施配套等有着较大的影响;最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受城镇建设的影响,城镇周边的村庄在建设发展时应与城镇发展相协调[1]。

舒城县各个乡镇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所处的位置不同,城镇化特征也不同(图2-2)。如城关镇随着舒城县的快速发展,片区内乡镇用地逐步被城市发展建设所占用,农村人口已逐步转化为城市人口,原有的农村居民点不复存在,居民点的拆并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建设的速度。圩畈区由于位于县城周边地区,毗邻合肥的地理优势,受东部经济产业影响较大,小城镇产业经济活跃。丘岗区位于县城与万佛湖之间,受城市产业经济及旅游经济辐射影响较大;且部分城镇也将随着县城的发展拆县设区。山库区由于受山区及库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影响,产业经济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弱,只能通过城镇化战略的实施,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稳步推进城镇化发展。

2.2 用地格局

舒城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在不同的地形区其空间格局特征是不一样的。从三大区自然村个数、人口和自然村数量与面积的比值一系列数据来看(见图2-3),舒城县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集中于丘岗区内,其次是圩畈区,再次是山地区,说明丘岗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比较密集。结合舒城县的实际情况,丘岗地形与平原地形面积大小相当,占了全县过半土地;山地面积最广,近占全县1/2的土地面积。同时平原地区(即圩畈区)地势平坦,农业耕地资源丰富,有利于人口的集中分布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而山库区地势崎岖,可供农村居民点建设和农业耕种的土地资源少,人口分布少。最终导致舒城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度:丘岗区>圩畈区>山地区的现象。

通过对舒城县村庄基础资料调查的统计,村庄规模较小,没有居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自然村庄;居住人口500-2000人的村庄有42个,占村庄总数的0.55%;居住人口在200-500人的村庄有421个,占村庄总数的0.55%;居住人口在200人以下的村庄有7190个,占村庄总数的93.95%%。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村庄规模在200人以下。总体上靠近中心城镇、圩畈区和丘岗地区的村庄规模相对较大,而山库区的村庄比较分散、规模较小;圩畈地区人均建设用地较大,而山库区的人均建设用地就相对较小。

2.3 产业布局

总体来说,以县城及周边乡镇到省级经济开发区—杭埠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工业区的圩畈区重点发展二、三产业、花卉苗木及城郊蔬菜副食品生产。丘岗区与圩畈区相呼应,成为舒城县产业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万佛湖旅游经济作为依托,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业、国防工业、轻工业、机械配件等产业。山库区凭借“靠山吃山”,发展食品、林业、特色化养殖;充分挖掘本地区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养殖与有机农业[2]。如晓天镇依托万佛湖旅游资源,为万佛山旅游提供服务配套,依托现有林业资源基础,以经济林为主,建设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汤池镇依托西汤池温泉旅游,开发相关服务配套、度假休闲产品等。

2.4 农村人口从业现状

舒城县现状农村总人口823283人,其中在外经商、打工的有310553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7.72%,实际在农村居住生活的人员约512730,占农村总人口的62.27%。留村人口中从事农业及其种植业的约有171890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0.87%;从事牲畜、水产养殖业的有6011人,占农村总人口的0.7%;在农村从事其他行业的约有56081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80%;其余为老人、小孩及部分闲置人员,约占总人口的31.83%(见图2-4)。

上一篇:关于加强材料核算与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公路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施工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