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研究述评

时间:2022-10-25 07:01:09

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研究述评

【摘要】本文从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经济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三个方面梳理了不同背景家庭通过所拥有的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分析特定社会背景下不同背景家庭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今后应加强关于家庭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本土化研究、生态学研究以及关于不同背景家庭影响儿童入学准备过程的质性研究。

【关键词】家庭经济资本;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儿童;入学准备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9-0042-0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研究热点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对其今后的学业成就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指出,由于儿童入学前家庭状况和早期养育及幼教机构教育的差异,并非每个儿童在各方面都作好了适应学校生活的准备。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入学准备研究的生态学理论模型。该模型中的入学准备包含儿童准备、学校准备以及家庭和社区支持三个方面。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其《资本的形式》一文中将资本划分为三种形式,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1〕借用这一理论,教育社会学大量研究指出,不同家庭背景的儿童拥有的家庭资本差距巨大。这种差距导致儿童在入学前的发展和准备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并对儿童进入小学后的学校适应和发展产生影响。相对而言,我国关于不同背景家庭通过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从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分别对不同背景的家庭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新视角。

一、家庭经济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

家庭经济资本是指家长以物质形式投资在子女教育上的资源。它通过父母的教育观念、父母的精神状况、家庭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儿童进入早期教育机构和入小学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

首先,家庭经济资本可以通过父母教育观念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一项有关美国非裔家庭儿童入学准备情况和家长入学准备观念的研究表明,由于这些家庭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经济地位,家长们特别担心儿童进入学校后会受到种族歧视和暴力等威胁。因此,大多数家长认为除了应帮助儿童在学习方面作好准备,还应在社会性和情感方面作好准备。〔2〕

其次,家庭经济资本可以通过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对儿童发展起作用。在贫困家庭中,经济资本的缺乏与母亲的低自尊相关,而低自尊又会恶化日常家庭生活以及亲子关系的质量。〔3〕

再次,家庭经济资本有助于家庭通过对优势教育资源的选择来直接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家庭可以通过为子女购买书籍、玩具以及构建固定活动场所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拥有充裕经济资本的家庭可以使儿童获得大量的可供学习的必要工具,促进其学业的成功,而经济资本不充足的家庭,儿童学习的对象、学习的场所相对单一,要获得学业成功,面对的困难更多。〔4,5〕

最后,家庭经济资本影响着儿童进入早期教育机构和入小学学习的机会。虽然20年来美国的早期教育机构的入学人数在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入学人数仍然存在巨大差异。高收入家庭儿童的入学人数是低收入家庭的两倍。〔6〕此外,家庭经济资本还会以隐蔽的方式作用于家庭对儿童就读学校的选择。来自经济条件优越家庭的儿童,其父母可以凭借经济上的优势支付昂贵的“择校费”,或者通过在相对较好的学区购买住房实现户口迁移,从而让子女接受高质量、条件优越、适合其能力发展的学校,而家庭经济资本匮乏的家庭则无能为力。〔7-9〕

从上述关于家庭经济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家庭经济资本与儿童入学准备密切相关。这说明,儿童由于家庭经济资本的差距所导致的发展上的差距早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存在。如果不进行干预,在入学时儿童之间表现出来与贫困有关的个体差异通常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自动消失。

二、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

美国幼教协会(NAEYC)的一份报告“Position Statemerclon SchoolReadiness-Promotingexcellenc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指出,每个儿童都带着不同的经验来到学校,经验的丰富与否依赖于家庭所提供的文化资源的足够与否。〔10〕家庭文化资本是家庭成员通过相互交流和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修养和文化商品等特定的社会资源。良好充足的家庭文化资本会对子女的成长起指引、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教育参与的角度研究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产生的不同影响。

(一)家长的教养方式

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通过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入学准备产生影响。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则有利于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黄毅志等人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比较强调独立、负责的价值观,多采用内在控制的管教方式教育孩子,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更强调服从,多采用外在控制的管教方式。〔11,12〕杰克・肖克夫等人的研究显示,与母亲教育风格相关的不是其职业地位,而是其受教育水平。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母亲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运用语言强化手段,并会花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13〕在我国,有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等发达地区农村的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在家里经常辅导儿童功课的只有20%;采取严厉型教养方式的占50%,采取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占16%。有些家长在儿童遭遇挫折或获得成功时很少给予鼓励和支持,更没有在儿童入学准备方面作过努力。这种家庭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入学后面对新环境时往往不易快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入学时适应能力较差。〔14〕据《IEA素质调查》分析材料表明,我国农村家庭在儿童各方面发展上的作用不突出,不如城市家庭的作用显著,这与农村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教育素质较差有重要关系。〔15〕

(二)家长的教育参与

1.国外相关研究

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还表现在不同背景家庭中父母对儿童语言、数学等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参与上。有研究显示,在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中有70%的人每天都陪儿童阅读,而学历为高中以下的母亲中只有38%的人能这样做。〔16〕一项对美国非裔家长和欧裔家长的教育行为与儿童入学准备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低文化水平家庭中家长的教育行为对儿童前阅读水平的影响要比高文化水平家庭更为显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程度对儿童的数学能力也起到一定作用。〔17〕还有研究指出,母亲的言语模式能够预示最初三年中儿童的词汇发展水平,以及入幼儿园前与读写和书面文字有关的技能的评估结果。父母可以通过极外显的方式鼓励儿童学习,如经常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阅读,与孩子一起进行关于量概念的相关活动。这些行为与儿童早期的读写能力和基本的数的能力以及后来的学业成就高度相关。〔18〕此外,父母对儿童游戏的理解和参与对于儿童感知觉、好奇心、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父母在儿童入学之前促进儿童学习的活动有助于儿童在学校开展学习活动和发展独立性。〔19〕

2.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的一些研究者主要是从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城乡居民的文化活动、城乡家庭社会化模式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城乡居民文化上的差异及其为子女提供文化资本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家庭环境和所接受的幼儿园教育的差异,在入小学以前,城乡儿童已经具有不同的文化资本。不同文化资本背景下的儿童对教育制度所要求的符号系统的熟悉程度也不同,这会导致他们日后在正规学校教育中学习成绩出现差异。儿童入学后,当家庭中形成的符号系统与学校要求的符号系统发生冲突时,他们就必须彻底抛弃在家庭中已经习得的那套符号系统,从家庭的学习过渡到学校的学习。〔20-22〕此外,孙蕾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活动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也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23〕

从上述关于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由于儿童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为儿童所做的入学准备也不同。当父母受正规教育较少的孩子入学时,一般不具备足够多的文化资本;而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高的孩子则往往在家里就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与学校班级里情形相似的教学形态等,也即获得了更多的家庭文化资本。可以说,入学准备充分的孩子一般都比入学准备不足的孩子更具有学业上的优势。

三、家庭社会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

家庭社会资本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或家庭外与他人建立在信任、规范、制度、责任等基础上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一种会对儿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资源。家庭社会资本通过父母监控以及父母与教师、邻里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影响儿童的入学准备。

家庭社会资本中父母对儿童的请求给予积极回应以及父母与来访客人自由交流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早期认知发展。〔24〕有研究对家庭社会资本与儿童入学前语言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与邻里、朋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社会资本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入学前语言的发展。〔25〕父母与教师沟通、参加家长会、与其他家长互相沟通和支持等行为对儿童的入学准备会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26,27〕此外,家庭社会资本与家庭经济资本一样也会影响儿童的受教育机会。拥有广泛社会资本的家庭更容易为孩子争取到较好的教育机会。

由于家庭社会资本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往往是间接的,不像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那样直接对儿童的入学准备产生影响,因此在当前的学前教育领域中关于家庭社会资本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并未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四、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已有的关于不同背景家庭中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深入分析在我国当前社会背景下,不同背景家庭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这些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视角。

(一)加强不同背景家庭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本土化研究

家庭教育受特定社会背景影响,不同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价值观、信仰系统、法律、社会习俗等,它们通过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家庭氛围、家庭其他成员提供的支持等途径影响儿童的成长。因此,研究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必须考虑社会背景。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国外关于不同背景家庭中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多。在国内,结合我国当前社会背景深入分析不同家庭的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研究却为数不多,针对我国不同背景的家庭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差异的研究尤其缺乏。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独生子女式家庭结构使我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结合我国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分析不同背景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具体情况和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不同背景家庭中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本土化研究。

(二)加强不同背景家庭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生态学研究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提出从生态学的视野研究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问题。他指出,四种生态系统即小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都可以对儿童发展产生作用。小系统主要指家庭。小系统中的人,如儿童的父母、其他家人对儿童的入学准备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中间系统是指儿童直接接触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幼儿园、学前班、儿童所在社区等场所之间的关系。外系统指的是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社会环境,包括家长的职业状况、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社会交往,但不包括儿童本身。大系统由家庭成员的世界观、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政策等因素组成。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四种生态系统都可以对他产生影响。只有结合四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分析家庭资本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才能全面获得影响儿童发展的信息。然而,已有相关研究普遍缺乏这一全面的研究视角,不能全面深入地分析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作用。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运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作为理论分析的框架,从微观的家庭到宏观的社会背景,全面深入地研究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三)加强不同背景家庭影响儿童入学准备具体过程差异的质性研究

在分析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时,已有研究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即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测查等量化研究方法。这些经过数据统计所得出的结果只是证明了家庭资本中的某些因素与儿童的入学准备有密切关系,而较少揭示出不同背景家庭中的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方式等具体信息。可以说量化研究很难揭示出不同背景家庭中家庭资本影响儿童入学准备具体过程的差异,而家庭环境中各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才是家庭资本对儿童影响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多地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可以选择较小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个案,深入不同背景的家庭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将不同背景家庭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具体过程及其差异作为重点进行深入、具体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产生差异的真正原因。

参考文献:

〔1〕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89.

〔2〕CAROL L MCALLISTER,PATRICK C WILSON,et e and Take a Walk:Listening to Early Head Start Parents on School-Readiness as a Matter of Child,Family,and Community Health〔J〕.American Jounal of Public Health,2005,(4):617-625.

〔3〕〔13〕杰克・肖克夫,黛博拉・菲利普斯.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儿童早期发展的科学〔M〕.方俊明,李伟亚,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9-251.

〔4〕孙银莲.论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6,(4):44-46.

〔5〕〔14〕王丽娟.中等发达地区农村儿童入学准备教育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2.

〔6〕〔16〕Susan Jackson Getty. Parents’ Perceptions of School Readines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ir Kindergarten Children’s Performance on Readiness Indicators〔D〕.Baltimore: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2002:68.

〔7〕风笑田,方长春.家庭背景与学业成就〔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论坛,2007.

〔8〕〔30〕郑新蓉.流动、生计与身份〔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论坛,2007.

〔9〕尤琛.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公平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33.

〔10〕NAEYC.Position Statement on School Readiness-Promoting excellenc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B/OL〕.〔1995-03-12〕 .www.省略

〔11〕黄毅志,曾诗涵.代际不平等的再制与维持:检证Bowels与Gintis,Kohn的理论对国小学童的适用性〔D〕.台东:台东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4: 54-60.

〔12〕〔19〕FAITH LAMB PARKER,ALISON Y BOAK, KENNETH W GRIFFI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School Readiness〔J〕.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1999,(3):413-425.

〔15〕潘仲茗,沈芝莲.农村幼儿教育体系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8.

〔17〕NANCY E Hill.Parenting and Academic Socialization as They Relate to School Readiness: The Roles of Ethnicity and Family Income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1,(4):686-697.

〔18〕SNOW C E. Families as Social Contexts for Literacy Development〔J〕.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Development,1993,(61):11.

〔20〕余秀兰.文化再生产:我国教育的城乡差距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2):18-33.

〔21〕甄国玲.以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我国城乡儿童学前文化差异〔J〕.成都大学学报,2006,(4):108-110.

〔22〕俎媛媛.我国教育的城乡差异研究:一种文化再生产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22-25.

〔23〕孙蕾.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7-40.

〔24〕ANNM, BERGHOUTAUTIN. Parent Sociolization, Family Economic Well-being, and Toddlers’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Rural Paraguay〔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2006,(4):255-274.

〔25〕RACHEL E DURHAM, P JOHNELLE SMITH. Nonmetropolitan Status and Kindergarteners’ Early Literacy Skill: Is There a Rural Disadvantage〔J〕. Rural Sociological, 2006,(4):625-661.

〔26〕PANAYOTA Y MANTZICOPOULOS, STACEY NEUHARTH-PRITCHETT. Transitional First-Grade Referrals: An Analysis of School-Related Factors and Children’s Characteristic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8,(1):122-133.

〔27〕FURSTENBERG F, HUGHES E. Social capital and Successful development among at-risk Youth〔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95, (3):580.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Family Capital’s Influence Upon Children’s School-Readiness

Cang Cui

(College of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ollege ofEducational Scienc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family capital influence children’s school-readiness in the aspects of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family financial capital and family social capital. These researches offer theoretic support for further studie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enhance local, ecological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Keywords】family financial capital;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family social capital; children; school-readiness

上一篇:美国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启示 下一篇:母亲的心理控制与3~5岁儿童自主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