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演绎语文的精彩

时间:2022-10-25 06:30:18

让作业演绎语文的精彩

目前,语文作业的形式仍然是重复性的、应试性的、单一的书面作业居多,枯燥乏味、缺乏情趣,收效甚微,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格格不入。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教师有必要从作业观念这个层面上对作业活动进行再认识。在设置作业时,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个体,体现差异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如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面对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倾向、有不同的智力水平,各自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作业的设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分层次的作业。具体做法有:

1、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联系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2、完成作业的时间分层。如在课堂上就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诵不熟的同学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文,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二、激发兴趣,渗透开放性

1、作业形式灵活化。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如果我们语文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一成不变,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慢慢地被抹杀,只能是麻木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任务。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经常改变作业的形式。如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续编故事、搜集相关资料交流、当导游、宣传员、唱歌、朗诵、讲故事、演课本剧等,来调动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进而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作业内容花样化。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查查字典,抄抄解释,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因此,在作业内容上应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让学生“立足课内、放眼课外、重在深化”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索、用心去体会,愉快地完成如花样童年一般绚烂的花样作业。

3、作业评价多元化。至今,学生把写满词句的作业本交给老师,老师只是简单地在本子上标上“√”、“×”,评上一个潇洒的“优”、“良”、“中”、“差”之类的评语,就算完事。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评价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如果教师能换一些有感染力、有人情味的评价形式和语言去激励学生,效果定会不一样。

三、参与设计,突出自主性

“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拥有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

1、确定作业目标,自己设计方法。如教学《大写字母表》,我布置作业的目标是想办法记住大写字母表。有的学生把26个字母画成了精美的图画,如D画成半圆月亮,A画成一座山上有一条路……;有的学生编成了儿歌,如A像架子梯,B是13,大C小c一个样……学生运用了多种方法,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2、确定作业范围,自己设计内容。如教学了古诗之后,可以让学生自选古诗阅读和欣赏,数量自定,内容自定。

自主策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上一篇:简析新闻播音的“内蕴语” 下一篇:《飘》中斯嘉丽和巴特勒的人物形象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