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时间:2022-10-25 06:29:4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本人在二十几年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差异,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辅导,以及评价等六方面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我面对学生个体差异,恰当的实施因材施教,使各种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关注 个体差异 促进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41-02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上。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认清每个学生优势,开发其潜能。使每位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个体差异,恰当的实施因材施教,使各种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呢?

一、在教学设计上要关注学生差异。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因为一个班的学生虽然年龄层次、智力发展水平相当,但在这些共性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二、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差异。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预想之外。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实施分层辅导,发展学生差异。

课堂教学尤其是大班化的课堂教学,虽然我们实施分层教学,但是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异、接受新知识能力的差异以及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差异,仍然不可避免的出现学生对新知掌握的差异。为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课上课下实施分层辅导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进行“ 解比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一节课后,班级学生就明显出现了差异,部分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还有一部分同学方法不当把内项和外项往一起乘,也有部分学生由于计算能力的欠缺,导致计算结果出错。这时,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分层辅导,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对第一部分学生采取从计算技巧的角度进行辅导,加快其解题速度;对第二部分学生采取从复习旧知的角度进行辅导,使之在旧知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多加练习,熟能生巧;对第三部分学生,就应加强其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其计算的准确性。另外,分层辅导还体现在对数学学科比较热爱的学生的辅导上,对于这部分学生的辅导主要不是从知识层面进行,而重点应放在对其学法的指导上,让他们学会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使其数学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从而实现差异发展。

四、在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

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就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出现。给与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教师要认同各种想法,这样不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五、依据学生差异设计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作业是检查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评价的作用。因此在作业的设计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三个目标中任意选择完成作业。这样教师设置的目标具有弹性化,而且三个目标代表三种程度,这样做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课后作业布置中,可以安排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进行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融会贯通,他们有能力完成选做题。而且选做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只要能完成模仿性的练习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作业设计灵活性比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学习情况进行选择,体现了练习的分层设计,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增强学习自信心。

六、承认学生差异,适度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不能单纯的以成绩为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动手操作的能力等。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对学生的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前提。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激发。

总之,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说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其目的不是消灭差别,而是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鼓励个性的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上一篇:冯剑峰的创富真经:永远比时代快半拍 下一篇:肢体语言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