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产企业标准管理研究及其综合评价

时间:2022-10-25 06:22:44

某矿产企业标准管理研究及其综合评价

摘要:标准既是质量的基础,也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基础。大多数企业和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标准在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宏观管理的视角对某矿产企业标准管理现状进行阐述、作出综合评价,分析问题所在,最后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生产管理 宏观管理 标准管理

我国政府近年来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并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从胡总书记在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重要标准制定的指导与协调”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再到后来召开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要求把“加快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作为今后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事实表明,标准管理工作是“标准、专利、人才”三大战略的总称,是今后一个很长时期需要重点突出、加强的领域,并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标准管理工作的变革与发展已经进入企业管理的紧迫环节。

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规定,标准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优秩序,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或协商一致制定并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以科技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共同利益为目的。同样,WTO/TBT中规定,标准是被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以为了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目的,为产品或其加工生产方法提供规则及指南的特性文件[1]。总之,标准是固有的,要把标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一系列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标准化。因此,标准化是标准本身及其社会化的活动。

某矿产企业拥有钼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和金属深加工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十一五”期间,某矿产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以“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保持领先优势,支撑企业发展”为指导,逐步把标准化管理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重要手段,主动进行技术、产品转型升级,努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进步成果丰硕。现有产品标准44个,企业检验标准26个,产品标准的覆盖率100%,其中12个产品不同程度采用国际先进标准(5个等效采标)。

1.某矿产企业标准管理现状

1.1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标准管理工作,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标准水平和产品质量,某矿产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办法[2]。

某矿产企业所涉及的标准是指产品质量标准、计量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是企业发展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搞好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某矿产企业标准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

某矿产企业制定或修订标准的范围如下:

(1)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由企业制定企业标准;

(2)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细化、补充品种规格和技术要求,作为企业标准;

(3)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补充和提高某些技术要求,作为企业标准。

某矿产企业制定标准的原则如下:

(1)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保证安全、环保和卫生,充分考虑使用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

(3)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4)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5)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符合使用要求,技术进步,经济合理;

(6)有利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7)企业范围内的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某矿产企业标准的起草、审定、批复等程序具体如下:

(1)企业根据技术进步,安全环保、用户要求等情况,编制下发企业标准制定或修订计划;

(2)各单位根据企业计划和要求,具体组织企业内部技术人员起草或修订标准;

(3)企业组织审定标准,并统一编号;

(4)企业批准后、备案;

(5)企业标准的编号按国家《企业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6)企业标准实施后,要适时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为三至五年,当有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后,应及时复查。标准的确认、更改、修改或废止,由企业,并按规定要求备案。

某矿产企业各单位在积极加强对产品标准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的同时,主要单位还配备专职或兼职产品标准管理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各单位产品标准管理人员按企业要求把本单位的标准管理工作做好,并积极完成好企业交办的其他有关标准的具体工作。

1.2标准的备案

某矿产企业的标准在后的三十日内,向国家、省份或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备案,经过备案的产品标准才能作为合同和生产经营的依据。

产品标准备案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申报标准备案的正式公函一份;

(2)产品标准正式文本两份;

(3)产品标准编制说明(包括编制依据,水平对比和必要的试验验证)一份;

(4)产品标准备案登记表两份;

(5)产品标准必须符合标准编写的规定,并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某矿产企业开展标准制定或修订工作以及承担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所发生的费用从企业列支。承担标准制定或修订的单位要根据企业年度标准工作计划,提出用款申请报企业审查,经企业批准后,财务部办理拨付事宜。标准制定或修订工作完成后,承担单位将费用发生情况报企业审查,经企业批准后,方可报销。

1.3标准的实施

某矿产企业的标准一经,各单位必须贯彻执行。企业在产品销售合同中采用推荐性标准或另有特殊规定,应视为强制性标准,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各单位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经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由质量检验部门签发合格证书。产品包装物和说明书应注明执行标准的名称、编号。各单位开发新产品时必须考虑标准化要求,在产品设计、鉴定和定型时,以及产品改造,技术引进中,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查,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不得批准定型和批量生产。

标准管理人员必须正确行使职权,对违反企业产品标准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向本单位主管部门或上级部门及时报告,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技术文件,有权不予签字。

各单位贯彻标准不力或违反标准造成不良后果,企业会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一般按造成经济损失的10%处罚责任单位,并视情节轻重,对主要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解聘职务、解除劳动合同。并按造成损失的适当比例责令其承担赔偿责任。标准管理人员因失职造成不良后果,要视情节轻重,按通报批评、解除职务、调离工作岗位、解除劳动合同处里,并责令其承担1000元以上的赔偿责任。

2.某矿产企业标准管理体制的问题

2.1由企业标准管理部门引发的问题

企业标准的拟定、修订、实施等工作,由企业的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属于行政事务范畴,一般不利于标准的发展。首先,行政人员的素质有限。大多数行政部门人员不是专业技术人才,对某项技术的掌握是有限制的,而标准是专业性较强且更新时速之快的技术知识。这样就会造成行政人员受文化知识和技术支撑等的影响,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反应较缓,间接地降低了对标准的修订、审查工作的效率。其次,企业的行政部门既当划桨者,又当掌舵者。标准的拟定、修订、实施等工作隶属市场行为,理应由终端承担,标准的监督工作属于社会行为,亦可由终端承担,而企业行政主体的职能应是制定者而不是执行者,所以要把产品标准的拟定、修订、实施等一系列工作交由产品下游操作。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企业实施标准化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产品与服务的整体质量。标准化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对标准实施结果的监督,尤其是对强制性标准的监督。总体来说,我国标准化工作基本上是以强制性标准为主要形式开展的,标准管理也是以监管强制性标准为中心开展的。在我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从事科研、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由于强制性标准的特殊性及产品标识的规定要求,执法人员很容易通过产品标识来判断企业产品的不合格并对其作出处罚。由于大部分强制性标准的可操作性强,造成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执法方面,均侧重于强制性标准的管理而忽略推荐性标准的管理。类似的还有,标准化工作人员一般只对强制性标准加强管理,而对推荐性标准的管理不太重视,从而形成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简单化[3]。在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推荐性标准包括宣传以及监督推荐性标准工作都是很难展开的,企业的标准管理部门还存在一个“重处罚轻管理”普遍现象,不仅在执法部门还是管理部门都有经济指标,这都是为了提高部门的经济利益,强调对违法违纪的处罚力度,而对其管理却置之不问。因此,企业实际当中的标准管理工作体制是不合理的,也存在片面性,更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标准管理的全面发展。

2.2由企业标准法规体系引发的问题

由于企业暂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标准法规体系,因此产品标准成了唯一的国际市场衡量标准。发达国家甚至不承认企业的强制性产品标准具有标准法规的效力。企业的产品到了国外,经常受其他国家技术法规、先进标准的限制和制裁,产品被清退或被没收、罚款。虽然,企业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在执行上具有这种标准法规的效力,但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毕竟不等同于标准法规体系,因此国外发达国家的合作商根本不承认企业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法律性。标准法规体系的缺失,使得企业标准管理工作大打折扣。

产品的合格与否是根据产品标准判定的,加强产品标准的管理工作是促进本地产品质量提高的必要途径。由于每个省市标准化程度是不一致的,因而其标准管理体制也是有差别的。每个省市都有制定地方标准的权利,由于产品地理位置的差异性,生产技术的差异性,因此同一种产品可能其技术要求也不一致,其地方标准也不同。企业在本地的生产行为也许是合法有效的,但是一旦在外省投资建厂,其生产行为可能会触犯当地标准化法规。一是,每个省市的标准管理规定不一致;二是,每个省市的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也可能不一致。标准管理工作本地化,非同一性现象,极易引起企业在外地投资建厂的不理解,误认为是乱收费或乱作为。另外,由于各省市都有制定地方标准的权利,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省市的地方标准的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产品的进入,构成区域壁垒,也不利于企业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整体性推进和产品的发展。

2.3由企业人才、资金方面引发的问题

人才是保障企业标准可行性的重要条件。由于企业标准的多样化,不同的产品标准也不一致,因此标准是技术专业化与标准化专业化的合成。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标准的更新速度加快、科技日新月异、大学标准化专业课程较少、人员流动等,在县级、地市级标准管理部门、中小型企业中懂标准化人才的匮乏。再加上企业标准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多数对企业产品的服务能力是有限的;而在基层的技术人员不了解标准的更新情况,以致新产品制造出来本身就存在设计缺陷;在开发新产品时忽视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以及国际通行规则,以致产品受检时不合格或受国外技术壁垒,损失巨大。标准化人才是专业人才,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有限而且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对标准管理工作是严重阻碍的,不利于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资金同样制约着企业标准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多年来,企业标准的制修订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部拨款,一直作为补助经费支出,没有形成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和预决算制度。据统计,我国制定一项国家标准得费用少则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而每年申请得标准项目都在 2500 项以上。受标准经费制度的限制,对处于当前困境中的企业而言,急需的产品标准得不到制、修订和标准化工作得不到展开,与地方标准组织联系相对减少,对企业管理、产品服务构成限制,阻碍企业经济发展的稳健步伐。

总之,某矿产企业标准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多方面的,解决目前严重的、紧缺的问题,比如提高标准管理体制的创新能力,带动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的。

3.某矿产企业标准管理体系改善的对策建议

3.1完善企业标准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上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标准化工作实施统筹安排,很有现实指导意义。当前,我国标准发展步伐非常快,标准作为产品研发的结晶,一个新的标准的诞生往往预示着一系列标准的衍生。标准只有处于良性发展阶段,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与进步[5]。

现如今标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做好标准统筹工作,协调标准发展战略,已成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新思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将形成主要标准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目标,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要加强对重要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并优先采用”。一个企业应从系统的角度上管理标准,对标准的创新工作、推进工作形成科学指导。

首先,企业应对标准实施项目管理。所谓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标准的项目管理,要求组织者或管理者在标准编制到过程中,对标准前景进行预测、编制计划、起草与协调、实施与控制、评价与创新。对标准进行项目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有利于企业节减资金和提高效率。运用项目管理,对标准编制形成系统方法,保证了编制工作的进度和有效性;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价,能对标准的发展态势予以掌握;对标准的实施予以控制、评价,及时改进标准,避免标准的闲置,保证了与社会的和谐、与市场的接轨、与产品的配套。

其次,企业应立足宏观角度,拓宽资源信息平台,加强信息管理。现有的标准资源信息平台,基本上是以各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为母体构架的,内容以查询标准为主,资料更新频率低,出错率较高,有时同一个标准在不同网站检索出两种结果。企业机关部门作为上游部门,应当建立具有信息权威的专业网站,能为标准的起草、修订、实施、查询提供最新资料,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动态提供最新资讯,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标准信息统筹,为企业标准战略发展提供理论框架。

3.2加快企业标准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服务建设

企业标准管理体系的信息服务建设,直接关系到标准工作适应市场化的需要。标准不再是藏在标准图书库里的知识,而是像畅销图书一样可以方便购买、方便查阅。企业标准管理提携信息化建设是标准体系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的综合发展,通过信息公开、信息归档、信息查询等辅助工序是整合标准资源的需要,为其提供自上而下的服务渠道,实现企业、客户自下而上的搜索目标。企业标准管理体系信息服务建设,既是标准管理工作电子化和信息化的必要补充,也是加快企业标准管理体系发展的推进器。通过实现标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加快标准制修订程序、实现标准方便查询等,进而创造标准市场价值。

企业标准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推广电子政务的实际需要。电子政务是建设和谐企业,形成依法办事、文明窗口,构建全体员工参与型的必然需要。企业标准管理部门应加强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在统一规定制约下,整合企业标准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的信息标准化数据库,推广统一的标准化数据电子模板,形成企业标准信息服务一体化的格局。

企业标准管理体系的信息服务建设,要在标准管理部门内部组建覆盖面较广的网络信息化组织体系,加强各级管理层次的技术交流、资源共建共享、创建信息服务平台;为了避免行政管理与技术服务交叉。还应要标准服务机构脱离行政部门,成为一个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中介咨询机构。

企业标准管理体系的是一项非常专业的管理科学,因此标准信息专业服务也应走公开化、透明化。企业标准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是提高标准有效性、实用型的良好举措。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各个单位熟悉标准制定的过程,及时与标准起草单位沟通,提高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可以规范企业标准主管部门的审查制度,公开办事程序,防止标准制定中的个别单位行为或个人行为。标准的信息化,还包括标准的公告制度、网络查询、网络发行等,这些都是简化行政管理的必要补充,是加速企业标准推广的必要手段,为企业与客户快速获取标准建立了必要的沟通渠道。

3.3发展企业标准化组织队伍

发展企业标准化组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既要参照国外组织模式,也要有中国实情特点,既可以是官方组建的全国性行业协会或技术委员会和地方组建的区域性组织,也可以是企业联盟和民间的草根组织,还可以是国外非营利性机构在中国设立的办事处等。企业标准化组织的发展应朝着与当地政府合作协调的方向发展,应成为政府管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工作的一个重要力量。企业应该推荐高级技术人才或专家积极参加标准化组织,选派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国内标准化活动,参与企业间事务的合作项目。企业及其相关标准管理部门应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对标准化组织建设给予支持,支持组建各种具有专业性的标准化组织,在外界具有一定特色的企业内组建标准委员会分会或矿产行业联络处,培养各种类型的标准化人才,允许其自愿加入标准化团体。根据矿产行业发展和面对国内技术垄断的特点,可以广泛发展由相关企业组成的企业联盟,建立专家论坛,针对某项高新技术共同制定合作规程和制度,共享信息、双赢互利。

4.结束语

矿企的标准管理既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发展的体现,也是全球市场交换衡量的一种工具,而作为企业经济体制变革的一部分,在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透过某矿产企业标准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运行的模式,标准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日益增多,相应的标准落后已经严重威胁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虽然管理体制正在逐步进行改革,特别是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取消了部门的条条管理,做出撤销或合并,使着企业的管理体制朝着适应市场经济的步伐前进,但是某矿产企业的标准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特别是在标准管理的办法实施的近几年来,部分规范条例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国际市场环境的市场需求相抵触。如何立足宏观角度建立标准管理体制,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才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企业标准管理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某矿产企业管理制度汇编[G].2008,148~151,152~156

[3]汤万金,房庆,杨赛等.关于我国标准管理体制转型战略的思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3,(10):7

[4]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5

[5]吴勤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适应市场经济的标准化管理运行机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3,(11):15~18

上一篇:“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专题座谈会综述 下一篇:海南旅游管理专业中青年教师“共生效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