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不被报道的大多数

时间:2022-10-25 04:37:26

记得读过一篇美文,名叫《这条小鱼在乎》。这篇美文后来在孩子的小学课本上再一次看到: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看到这篇小文,就会想起那些几乎从未被纳入报道视野的身边的小人物,沉默的大多数人。

美国的新闻摄影教材曾介绍过这样一张照片,一群羊奔跑而去,画面一片灰色,唯有一只羊扭过头来,构成焦点。正是这个羊脸,成就了这个作品。

笔者所供职的《现代健康报》连续6年进行“抗癌明星”的系列报道和年度评选,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一些癌症患者以百般的勇气、坚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感人的细节与癌魔共舞,他们活过了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四十年,让人为之动容。每年报社会召开一次盛会,评选抗癌杰出人物,获奖者现场介绍抗癌经验,更多癌友台上载歌载舞,以强大的生命活力感染着观众。不仅如此,这些抗癌明星们还经常上医院、进病房,为新发癌症病人鼓劲加油传授经验。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系列活动。

在一次癌友的聚会上,一位在学术界颇受尊重的肿瘤专家的话给了我们提醒。她在祝福成功抗癌的病友们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更多尚在痛苦中挣扎的癌友们的悲悯之情。她说:“癌症的病因复杂,康复也受诸多因素影响,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和未知原因。乐观坚强、科学生活有利于康复,但不能过于强调这一点,不然那些康复不好的患者就会把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无端自责。我们要将更多的关注送给那些在失败中苦苦抗争的患者,甚至那些死去的患者,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专家一席话让我震动,以后抗癌明星进医院时,我们就把抗癌科普知识贴在了病房走廊上,把文艺表演改在相对偏僻的会议室,让愿意来听的病友进来,让不愿意看到自己与他人差距的病友们继续自己的清静。当以后组织抗癌明星的现场活动时,我脑子里时常会浮现出只能躺在病榻上无法到场的癌友们无助的面孔。他们才是需要被了解被关注的大多数。而以我们习惯性的价值判断,可能会觉得他们“不典型”,无法提炼出积极向上的东西。

最近,《三联生活周刊》的一则报道令人感动,这篇《对一个肿瘤科医生的观察笔记》,记者以类似长镜头的跟拍方式,跟着一位肿瘤科医生呆了两天,如实记录他与癌症患者面对面的真切情境。文中,医生这样说:“我这里来来去去这么多病人,有的人想多活半年,等到儿子结婚;有的人想多活两个月,能看到女儿生出孩子;有人孩子在国外工作,已经订好了回来的机票,他就想多撑两天见到孩子;有的人月初快不行了,可是他想等到16号再死,这样可以多拿半个月工资。生命就是这样多情,这些看起来琐碎的牵挂,往往就是一个生命哪怕多活一天的意义。”

字字句句,敲打人心。

万千世界、茫茫人海,能够被记录、被传播的总是有限的。我们不得不用一个标准来筛选。但变化也出现了,美国《华盛顿邮报》因为一位卖卷饼小摊贩的死去在头版为他刊登讣告;央视《新闻联播》为四个儿子寻找他们失踪的母亲;央视也俯身“下问”了近千路人“你幸福吗?”让芸芸众生上镜、发声。

当普通的个体也被关注时,真实的力量便呈现出来。“走转改”如火如荼,记者同行们,哪怕根据统计学抽样调查的原理,行在路上,走在村头,随机撞上一个普通人,看看他一天的生活、听听他内心的愿望、问问他的喜怒哀乐,说不定你就会找到有故事的人,也正是他们的故事,才构造出这真实的社会、多样的生态。

“活着,总有过人之处。”给那些扎人堆里就找不着的普通人也留点机会!

(作者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现代健康报副总编辑)

上一篇:刘旻 古着精髓厦门安居 下一篇: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