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乡下干娘情

时间:2022-09-17 01:28:03

牵挂乡下干娘情

前些时候听一个乡下来的熟人说,干娘的眼瞎了,自己一个人摸索着捡柴火做饭。我心里一阵酸痛,干娘已经八十多岁了,真无法想象这种日子怎么过。

三十多年前,我在乡下做手艺的时候,住在一户清贫的人家,并结拜了一个干娘。那是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落,穷山恶水,土地瘠薄,收成不好。然而贫穷的日子并没有改变人们淳朴厚道的本性。村里的老老少少没有谁把我当外人,他们甚至给我取绰号,亲切地叫唤着。干娘有一大群儿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却常常听到女孩儿们快乐的笑声。干爹是个剃头匠,人们叫他“刮佬”。他常年承包水东几个村庄的活,在家的时间很少,家务主要靠干娘操持。

我曾偶尔地听干娘讲述过她的一些身世。她不是本地人氏,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带她逃难出来。她只知道自己姓黄,叫黄杏花。当时逃难的人很多,挤在一条从樟树开往赣州的小火轮上,可能是为了躲避飞机的轰炸,就在吉安上了岸。那时候干爹父母双亡,在吉安学徒,也是前世的缘分,两个苦命人就这样结成了姻缘,过上了一阵子比较安稳的生活。一谈到那时,干娘总是眉飞色舞,眼睛里闪着喜悦的泪花。

我认识干娘的时候,她已是一个眯细着眼,头发枯黄,但衣衫还算整洁的老女人。她的气度,她的言谈,我敏锐地感受到很有些来历,她有一种乡下女人没有的、见过世面、为人处世豁达宽宏的胸襟。我在村里干活的第一天,因天色太晚,干娘便留我在她家住了。床铺虽然简陋,却拾掇得很干净,年轻的我很快地就悠然入梦了。

不多时日,我和干娘一家人融洽起来,以干儿子自居,不分彼此,和干娘的儿女们厮混得如同一家人。我的手艺营生后来扩展到附近所有的村子,仍然以干娘家为根据地,早出晚归。我穿脏了的衣服,随手一撂,到了晚上收工回来,已浆洗干净,折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我的床头。每当我打开这些清洗过的衣服,就有一股甜甜的温馨透进我的心房。后来干娘又将床铺收拾了一番,并特意请人给我弹了一床新棉絮,而她们自己盖的依然是那些又旧又硬的老棉被。我躺在温软的被窝里,心头热腾腾的。一个小小的手艺人出门在外竟受到如此礼遇,我想,这个世上除了母亲对儿子的恩情,还会有谁?

每年的三荒五月,我的活儿就要少些。没有手艺做,就没去处,就没钱挣没饭吃。我实际上成了流浪汉,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处找活干,实在找不到活时,就在干娘家里吃和住。干娘依然好酒好菜款待着我。干爹是手艺人,干娘知道手艺人的难处,常说“端人的碗,受人的管,手艺的钱难挣啊”。为了给我揽活,到女儿家做客时她也忘不了给我大作广告,说我手艺好,干活又肯下力气,真是难得。

乡间的日子静静地流淌,我总记得老娘亲唱的歌。在那些午后的阳光恬淡地洒落在墙跟下的时刻,白发老娘在补缀着儿女们的旧衣裳。日光轻泻,日影轻移,小猫咪在她的脚下已蜷卧好久了。不知为什么,一缕愁绪牵动了老娘亲的满腹心事,也许是苦难的身世,也许是不幸的往事,也许是拮据的日子,一起涌上了她的心头。她饱经风霜的脸上写着忧愁,泪眼婆娑,缓慢地抽针引线,轻轻地哼起了那支忧伤的民歌:

“荆柴仔花,荆柴仔花,带崽带女结亲家。亲家屋里几个女?亲家屋里三个女。把一个柘塘,把一个麻塘,把一个屋里守爹娘。守得爹娘牙齿雪雪白,半斗谷来半斗麦,着发媒人走乡下。乡下水茫茫,浸煞一个好姑丈。大鲫鱼,拍巴掌;小鲫鱼,哭老娘。虾公仔,做媒人;螃蟹仔,当新娘;欢天喜地来拜堂……”

歌声如泣如诉,老娘亲已成了一个泪人。

一晃眼,来来往往,我在干娘家一住就是十几年。一个手艺人在外,伞把儿上拴着司命爷,把家带着到处走。云游四方,何处是家?没想到我这辈子在这里还有一个“家”,还有一个关爱我的老娘亲。

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做手艺了,在县城里安了家,我仍然时刻惦念着她。每年,当我开着小车备点小物品带点零花钱去看望她时,她总是紧紧抓住我的双手,话语未出,泪已满面:“儿啊,我怎能要你的好处呀!”我心头一阵滚烫,噙着热泪,泣不成声:“娘……我这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您啊!”干娘的眼不好,牙也常疼痛。我就想把她接出来住上一段时间,到医院治疗和调养一下。干娘却说:“我是乡下人,在家生活随便惯了,脏呀。”我说:“你是我的娘,我不嫌弃你。”我终究没能说服她,深深地知道她是出于对我的爱护,不愿过多的麻烦我。平平淡淡才是真,老娘亲永远是一颗善良的心。

2005年11月18日,我在北京进修,妻打来电话,说干娘去世了。我心头一阵揪痛,远在千里之外,无法再看一眼老娘亲,这一生的恩情无以再报了。我嘱妻买香烛钱纸代我去祭奠老人家。我又登上楼顶,面对南方,再三叩拜,轻声祷告说,儿不能亲身前往吊唁,请老娘亲一路走好。言未毕,泪如雨……

与干娘的相处,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难以忘却的宝贵情缘。她没有生我,却胜似生我的亲娘。这样的恩,这样的情,今生今世怕是再也难寻觅了。

责编/何之

上一篇:花卉越冬的护理 等 下一篇:什么是老年痴呆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