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10-25 03:10:25

关于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整体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完善,培养形式单一等问题,文章提出了构建以高职教师研究性教学平台、科研性实践平台、科研管理平台互为融合的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基本思路。

关键词:培养体系;创新;科研

创新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选择。“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并初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这种企业的需要,对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创新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因此,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师资队伍,构建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也是顺应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高职院校在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

1.认识上不统一。目前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在思想层面认识到高职教师科研培养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依然沿用培养单一应用型人才的主导思想。高职生毕业后从事科研开发工作的几率几乎为零,所以没有必要对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出过高的要求。

2.制度建设不健全。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呈现出“虚无缥缈”,在对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上常常是只要有课题的人就被认定“科研创新能力强”,表现出明显的“虚”;而一些无实质核心的科研课题却屡屡得手入主各类高一级科研创新资助行列或获得各类大奖,让行内人士看不到任何有价值的技术所在,即“无”;高职院校一些“有能力”的人,一个课题反复更换标题可以延续几年在多个项目中“中标”,表现出极强的流动性,“缥”;做来做去,几十年过去,仍未见所谓的科研创新效果,“缈”。在这样缺乏制度规范和支撑的环境下,无法体现出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尖端性,更无法体现出培养产学研一体的专业工研型人才的高职特质,也无法让为之努力的高职真科研真创新生存下去。

3.培养形式单一,培养对象行政化。目前高职学院的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多数是“走出去,请进来”,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在走出去的人选上,更多是外派行政领导学习,特别是省外或国外学习,真正的一线专业教师机会少之又少。在请进来项目中,更多是为了完成年度考核目标而开展的一些形式上的讲座而非目前成熟的本科院校的学术研究讲座。高职院校极度缺乏建立一个与高职院校发展相适应的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4.客观上存在的问题。经费上,由于高职院校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资金偏紧;科研课题项目来源上,目前针对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创新的课题研究项目较少,申请渠道较少,选题范围较窄。

二、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1.教师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通过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在提高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的科研创新素质。高职院校的科研是需要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载体开展研究探索,这对教师是挑战,也是机遇。

2.创新高职院校教改模式。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过程就是将企业真实项目、大赛项目融合到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与专业相关的课题或大赛项目,这个过程既是教育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实验技术、前人成果等融会贯通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掌握前沿科技、增强技术能力、综合科研能力的过程。推进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3.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在我国尤其是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企业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推进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高育人者的科研水平,才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研发能力,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创新型、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同时,可以将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完成的项目成果直接服务于相关行业、企业,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更好的研发活力,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三、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根据各高职院校的自身情况,可先以工程院系为改革试点,构建以研究教学平台、科研实践平台、教师科研管理平台、信息反馈平台等多平台互为融合的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1.构建研究教学平台,培养教师的项目研发能力。研究教学是一种始于问题、基于发现、体现创造特色的教学模式,它把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结合,让教师有更多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研,对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完善专业课程体系,重视教师应用能力培养。为了使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适用于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将以企业真实项目、大赛项目、项目教学内容为基础的《课题设计》课程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培养高职教师对项目实施的组织及工程应用能力,同时,突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课程教学环节,把研究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在课程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自主研学方式,组成教师为主导,学生全程参与的研发团队,提出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带领学生进行项目研发。

2.搭建科研创新实践平台,提高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实践平台是提高高职院校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教师实验操作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体内容如下:建立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培训机构。以各系为单位成立专业研发中心,其主要职责之一是组织教师开展各项企业真实项目和科技创新活动。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应成立系级专家组,负责带年青教师从事项目和科技活动的开展,建立教师研发专修室,组建教师科研团队作为教师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以企业真实项目、大赛项目为依托,根据不同专业需要,组建专业教师科研团队,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

3.建立科研管理平台,优化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建立有关教师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使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是培养老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障。主要体现在:加大相关制度建设和管理力度。设立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专项计划,制定教师科研资助管理制度,支持教师开展自拟题目或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为教师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搭建良好平台,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制定教师科研综合考核标准,提高教师创新能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传统与实际,修订考核标准,把对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师的考核内容及工作量计算范围;把教师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纳入综合测评范围。

4.创建信息反馈平台,监控体系整体运作效能。信息反馈平台是监控体系整体运作效能的有效途径。内容如下:建立高职教师科研调查及评估系统。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创建高职教师科研调查及评估系统,将高职教师的科研情况以量化方式进行统计和评估,为年终测评和考核提供依据。建立高职学生创新及就业质量调研系统。以第三方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毕业后高职学生的技术创新状况、就业质量、企业反馈信息进行跟踪调查,及时调整体系各平台的功能和机制,提高体系整体动作效能。

加强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不仅能够收获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受益的“三赢”效益,而且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样本。将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教师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以研究教学平台、科研实践平台、科研管理平台等多平台互为融合的高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培养具有科研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耿艾莉,王岩松.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6):71-73.

[2]徐元俊.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79-81.

[3]段兆英.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81-83.

[4]陆颖.科研导师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7-39.

[5]张园,张萍.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108-109.

作者简介:沈晓春(1963-),女,黑龙江呼兰人,硕士学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建模与工程应用。

上一篇:谈高中化学教学 下一篇:河北动漫产业良性循环发展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