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读民族文学时我们在读什么

时间:2022-10-25 02:40:34

当我们读民族文学时我们在读什么

摘要:近年来的民族文学热将民族文学推到了风口浪尖,由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猎奇0理,很多文学作品矫揉造作毫无文学性可言,本文将以文学为例,浅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危害。

关键词:民族文学;文学;文化多样性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当谈到中国文学时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探讨多民族文学这样一个概念,在许多民族特征被强大的汉族文化影响和同化之后,为数不多的映入我们眼帘的民族多样性就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一直以来,文学连同它神秘的地域和民族属性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阅读享受,满足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需求。例如,以扎西达娃的《系在绳上的魂》为代表的文学体现的是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作品字里行间渗透出一种神秘感。文本中所描述的宗教、神话,传说、史实、神示、风光、仪式,皆不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之内,包括其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幻化、虚构,也超出了我们常规的想象思维能够发散到的空间。

扎西达娃这篇小说主要是讲述两个人物:和塔贝,历经苦难找寻人间理想国“香巴拉”的故事。塔贝从家乡出发,经历了传统和现代,矢志不渝地往前走,直到生命的信仰同时迷失于喀隆雪山那一面的莲花生掌纹地带。是一个很不坚定的追随者,外界的诱惑时刻动摇着她的信念。最后,他们来到了神示的掌纹地带,掌纹地的空中居然传来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气势庞大的鼓号声和大合唱,这种魔幻而匪夷所思的情节设计把塔贝的死渲染得悲壮而伟大。经过不断的求索,“我”排除外物心魔的干扰,终于找到了和塔贝。塔贝已死,而“我”却代替了塔贝,带着往回走。

这篇小说将的魅力无限的发挥和散播,充满着陌生而奇特的宗教色彩。是大多数人所不了解的世界,在雪域高原上生活的人们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生存状态中,恶劣的环境、落后的生产力和贫瘠的生活促使人们对神、菩萨,及自然和超自然力量有种虔诚的信仰和崇拜。宗教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中都浸润着浓郁的宗教思想。

这样的总是充满吸引,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近几年的民族文学热,尤其是文学,杨志军的《藏獒》、何马的《藏地密码》、姜戎的《狼图腾》、阿来的《尘埃落定》等等,无一不霸占着图书销量的前几位。那么为什么民族文学突然之间大批进入大众的主流视野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藏獒》的作者杨志军这样说:“天然具备文学表达的要素,譬如信仰、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宗教文化的认同。在那里,作家不需要很费劲的就能捕捉到这些文学表达中最重要的内容,这些东西肯定是喧嚣的都市社会所缺乏和期待的,在阅读中,读者能够获得一种悠远宁静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感。”

但是正如我前面所遇到的问题,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藏文学或者藏文化的内涵呢。生活在的作家在写作时会提供一些原生态的内容,但由于视野受到限制以及少数民族语言问题,与读者衔接、让读者接受和理解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这样的文化鸿沟,人们关心的并不是这些小说的艺术形式,而是这些小说中的另类文化景观――自然风光和特有的民俗等等。与此同时,出现了不少打着藏文学旗号、标榜藏文化却没有丝毫文化内涵的作品,希望以此来得到认同、来吸引大众的眼球、来满足大众猎奇的心理。这样的情况完全背离了大力推崇民族文学的初衷,文化的弘扬是可以通过商业化的包装和手段,但不能让他们扼住了咽喉,不能让少数民族文学走了味,成为一种肤浅的为满足一时好奇和潮流而应运而生的产物。因为只要是潮就会有退的那一天,而少数民族文学是一个有旺盛的民族生命力的文化类型,是与少数民族自身共生共存的,应到得到保护和重视。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作家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进入到主流的文化圈中,很多人选择了改变和适应,他们要用不熟悉的汉语进行创作,要考虑到汉语读者的习惯和喜好,他们要去迎合时代。与其说是少数民族作家的屈服,倒不如说这是一种社会给予他们的压迫,环境要求他们去“汉化”咱己来获得注视。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多民族文学的发展和弘扬已经得到很高的重视,因为我们很早就意识到多民族文学的重要性,我们有如此丰富的珍宝,比如,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等等,甚至我们引以为豪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少数民族。但是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要将这样的认识推广于大众才能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要让不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去了解和感受,只有被接受才能被传承,而不仅仅是商业化的旅游模式和流水线式的文化生产模具。

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其中有这样的表述:“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上一篇:芭拉蒂.穆克吉与汤亭亭创作异同浅析 下一篇:浅谈墨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