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价值链与区域特色经济价值实现的战略途径

时间:2022-10-25 02:36:39

论产业价值链与区域特色经济价值实现的战略途径

[摘要] 特色经济要依赖区域特色资源,通过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将区域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从而完成特色经济的价值实现。本文从特色经济的价值特征和产业价值链的价值特征的分析出发,揭示了构成产业价值链的价值活动与特色经济价值实现之间所存在的密切的内在经济关系,提出以地区所拥有的某种核心价值为基础,通过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和构建,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战略途径。

[关键词] 产业价值链 特色经济 价值特征 价值实现

特色经济是指某区域依托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构建并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所形成的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体系。特色经济以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为核心内容,并由于其独占性、效益性、辐射和扩散性以及可持续性,成为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内生力量。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一个特定区域应该以怎样有效的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途径来发展特色经济的问题,仍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指导。笔者认为,在价值链的分析视角下,产业价值链理论能够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十分明确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框架。因此,本文试图探索一条新的关于上述问题的研究思路,即从产业价值链分析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价值实现的战略途径,由此寻求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特色经济价值实现战略途径的又一理论指导。

一、 特色的来源及特色经济的价值特征

产业的特色源于区域特色资源,在形态上,特色资源包括有形和无形两大类。有形特色资源主要指存在于区域的、可供人类生产和生活利用的特色自然资源;而无形特色资源主要指由人的经济社会活动创造出来、依区域而存在的文化、传统、工艺、技术等各种知识性资源。依托具有优势的特色资源,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大致依照如图1所示的流程而实现:

作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形成的特色经济,应该具有以下重要价值特征:

一是由特色的独占性使地区获得来自整个产业的差别化利益。由于特色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区中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要素禀赋,如弘扬和光大突出的民族文化特征、以独有资源为基础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这使其它地区难以模仿和学习,由此形成特色的独占性和市场竞争优势,从而为地区带来较高的差别化利益。

二是由特色而获得的价值增加蕴于提供特色产品或服务的任一环节中。无论是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其一般流程都可以看作是这样的过程,即:利用初始资源(或原材料),通过一定工艺技术、方法等进行开发、加工制作或实施服务,最后到达最终用户。特色产品或劳务的生产流程亦是如此,但是,其特色却能够体现在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如对特色资源的利用、在生产中采用的有特色的工艺、技术、方法等。无论流程中哪一个环节体现了某种特色,则最终产品或服务便能够获得由特色带来的价值增值。

三是特色产业的辐射和扩散能够带来产业价值的延伸,使地区经济获得更大发展。通过规模化和市场化的特色产业成为地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特色经济后,根据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将形成强劲的驱动力,促使特色产业的产业链不断分解细化,向上、下游延伸,影响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集聚的产业群,由此获得产业价值的延伸。

上述特色经济所显示的价值特征如图2所示。

二、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及其价值特征

在现代生产中,没有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是由一家企业完全提供。一个企业要与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形成分工合作关系,才能完成用户所需要的产品价值的创造。所以,任何企业的生产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产业链中。产业链描述的是厂商内部和厂商之间为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涵盖了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所有阶段。产业链的核心是产业价值链。

1.产业价值链的涵义

价值链是相互依存的活动构成的一个系统。它指一种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各个阶段或者是一些群体共同工作的一系列工艺过程,不断地创造价值,为顾客服务。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认为,公司通过完成一系列作业而产生价值,构成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价值活动分为两大类,即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前者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销售转移以及售后服务等各种活动;后者主要指为基本价值活动提供服务及支持的各种活动。这是从一个企业角度对价值链涵义的阐释,称为企业价值链。

事实上,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依存于一定产业,所以从一个产业角度,产业中厂商内部和厂商之间为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或服务所经历的价值增加过程,形成相应的产业价值链。所以,产业价值链是指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的、具有相互衔接和关联关系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组合。产业价值链实际上是一种在产品的加工制造、服务对象、最终用途等多方面具有上下游衔接关系,以及对上述活动形成支持和服务关系的企业的集合,这种集合并非是随意的组合,而是以某种核心价值如技术、工艺、文化或模式等为基础,并以能提供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一种效用系统为依据而整合起来的具有相互关联性的整体。在企业价值链结构图的基础上,笔者试图构造了产业价值链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2.产业价值链的价值特征

产业价值链的价值特征主要表现在:

(1)构成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环节都是由大量的同类企业构成,上游产业(环节)和下游产业(环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物质、资金方面的交换关系,是一个不断的价值传递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加和价值延伸的过程;

(2)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加工制造、服务对象、最终用途等多方面存在着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整体价值大于部分价值之和的隐性的、不易被识别的价值增值,即所谓“1+1〉2”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使地区产业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3)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拥有各不相同的资源,其效率水平和盈利能力也各具差异,因此,从经济租金角度分析,产业价值链是经济租金的储藏地。所获得的经济租金一是得自自然的属性,即对独特资源的拥有,二是得自人们有意识的行为,即对较高租金领域的追逐;

(4)有效率的价值链产生于系统之中而不是链上的某一环节或某一节点,因此只通过单个企业价值链环节的生产性的增加,并不能提高整个价值链系统的价值,有效率的产业价值链的运行必须依赖相应的治理模式。

三、基于产业价值链分析的特色经济的价值实现

通过以上关于特色经济的形成及其价值特征、以及关于产业价值链及其价值特征的分析,笔者注意到,特色产业的价值实现实际上要依托特色产业链,使链上各环节通过对特色资源的利用和相互间关联关系的实现,不断进行价值传递和价值增加,从而构造具有系统效率的特色产业价值链,并从产业价值链的分析视角,寻求特色经济价值实现的战略途径。

首先,源于特色资源的产业特色所带来的差别化利益,是有差别的核心价值通过相互衔接和关联的企业,在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环节之间不断进行价值转化、传递和增值,最终提供了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并为市场所接受而实现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并不是有特色资源就能获得差别化利益,特色的资源、文化、传统或加工技术要转变为更加隐性的、难于模仿而独占的知识或核心价值,差别化利益才有可能获得;第二,核心价值要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不断进行价值转化、传递和增值,差别化利益才能形成,否则,如果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处于“断点”状态,则核心价值无法实现传递和增值,差别化利益将难于形成;第三,所形成的特色产业要提供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效用系统才能使差别化利益最终实现,这是发展特色经济最根本的前提。

其次,尽管由特色而获得的价值增加蕴于提供特色产品或服务的任一环节中,但在众多企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企业和每一环节都是经济租金的储藏地。在激烈的竞争中,更能体现特色的异质化的产品和服务才更具竞争优势从而收获经济租金,使由特色所带来的价值增值得以实现。而这需要在价值链上实施有意识的追逐高经济租金的行为,如在对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更新理念,将特色资源进行异质化产品开发;在产品设计中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特色产品而进行产品创新;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用先进方法或加工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使特色更突出或更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等。

再次,特色产业的价值延伸,依赖于产业价值链上价值活动向上、下游及旁侧的不断延伸和扩展。只有当特色产业价值链有充分的长度,各项配套服务或中间服务活动已相对完整时,产业的价值才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扩展和延伸,并实现特色经济对地区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产业价值链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行业在生产中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追逐,组成特色产业价值链的企业集合也在不断变化,如链外的企业有可能进入到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中、链上的企业将其价值活动进行重新组合或延伸到其它价值环节、为产业链服务的人才、运输或其它中间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等更加充分和完善等,这都将使特色产业链结构以及企业集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发生不断的变化,产业价值不断延伸和扩展。

最后,从特色经济整体出发,特色产业持续竞争力的获取必须依赖于整个特色产业价值链的系统效率。因为随着价值链的分工环节越来越细致,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内隐,这就要求价值链各环节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实现更有效率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组合。价值链治理结构便关系到这些合作、配置和组合的协调运行问题,由此形成了特色产业发展的不同战略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澜张丽君:论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特色经济开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6,第117页

[2]李国平等: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J].地理研究,2002.3,第229页

[3]陈小悦译:Michael petitiveAdvantage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8第一版,第38~43页

[4]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9,第7页

[5]程新章:价值链系统分析方法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05.6,第49~50页

上一篇:从东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看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 下一篇:会展场馆的区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