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时间:2022-10-25 01:54:12

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摘要: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政治;课堂;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39-01

1.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 政治教学承担着两种使命,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不仅是教会学习教材理论知识,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学会如何做人。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另一重要的层面,没有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各种政治现象。

2.认真备课

2.1教师在备课时要发掘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可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思想品德课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学生的生活,弄清学生关注的热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关心和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2教师要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寻找备课素材。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之一。教师如能以其特有的洞察力和敏锐性观察生活,就能捕捉到丰富而新鲜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将思想品德中抽象的理论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揭示出来,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老师应养成特有的职业习惯,留意自己的生活。第一要注意搜集、积累各种资料,如文学、历史、科学故事,名言警句、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案例,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从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第二在人际交往中积累备课材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人不可能窥透一切社会现象,不可能体验所有任何生活方式。广泛的人际交往能使自己得到充实和提高。第三要挖掘校本资源,就地取材。思想品德课老师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道理。

2.3教师要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时代信息。教师在备课中应及时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让学生在社会环境及周围事件的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在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中明辨是非,学会做人和做事。

3.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运用更好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

政治教学承担着两种使命,不仅是教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学会如何做人。许多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然而讲台下的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就是教师没有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假如连他们也没有全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那么老师再优秀也也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各种政治现象,寓教于乐,真正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人是具有思维的,经过人的探究活动,人渐渐学会了思考。人是有情感的动物,人在尝试过程中,不仅会思维,而且还能从探究活动本身得到成功的喜悦,探究的经过是一种愉悦的心理过程,是促进学习动力的重要一环。探究过程中,现成的结论教师不应该直接教授给学生,而应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首先尝试,初步的问题学会自己解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导。在探究经过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是和谐、民主的。在不断地追求中,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尝试成功中找到了对学习的信心,从而形成"处处可成功,人人能成功"的学习观念,这对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4.教与学相互依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如何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的论著中,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先生指出:"教学改革更深层面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怎么学与怎么教的问题。"在教学中,我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内容,由学生自己寻找突破口。只有充分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在上课中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地位,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学思想这一教学灵魂的指导,设定了正确教学思想的指导和最佳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优化,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同样也离不开,所以,首先必须确定现代教学思想,要优化课堂教学理念和经过,改变过去落后的思想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合而为一,"学"离不开"教","教"离不开"学"。它们是一个耦合的过程,就像两个齿轮一样,紧紧地咬合在一起。"教"和"学"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脱离对方而存在,否则,教师的教就成了自吹自擂的"独台戏",学生只能是无头苍蝇一样的"自学",学生只能是无方法的"死学"。假如教师盲目地以个人的讲替代学生的学,学生无所事事,学生就会厌学,并对所学内容感到乏味而产生厌烦以及抵触情绪。反之,教师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假如充分尊重并加以发扬,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地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极大地提高。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之有效性初探 下一篇:浅谈作文和阅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