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资源配置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影响

时间:2022-10-25 12:08:42

浅析土地资源配置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影响

摘要: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到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解决土地供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集约、节约城市和农村土地资源,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构建适合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框架。

关键词:土地配置 可持续利用 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土地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的问题,同时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这将对未来一个时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一、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是指土地作为人类社会经济资源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主要包括:1.土地利用多方向性。土地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可以作为农田,也可以建工厂、住宅、商场、写字楼或者作为公园、城市绿化地等。2.经济地理位置的可变性。土地的经济地理位置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周边环境的变化而改变。3.土地供给稀缺性。土地供给稀缺性主要是指某一地区的某种用途的土地供不应求,形成稀缺的经济资源,造成供求上的矛盾。4.可垄断性。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可以垄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分为全民所有即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非经国家有权部门批准,农用地不得转为非农用地。5.效益级差性。此是由于土地质量的差异性而使不同土地的生产力不同,从而在经济效益上具有级差性。

二、城镇土地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土地供应面积实现了大幅增长。以2009年的建设用地供应为例,全国建设用地供应达到31.9万公顷,较2008年增长44.2%。然而,仍然难以满足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需求。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平均地价的上升,以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重点城市为例,2001年至2010年,平均地价由1403.67元/平方米上涨到7092.33元/平方米。

现阶段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建设扩张速度远高于城镇人口增加速度,据相关机构统计,2010年国内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了约50%,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约26%。有的城镇人均综合占地已经达到110平方米,这是人均占地资源比我国多十几倍的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意味着我国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即使在一些特大城市,尽管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已经很大,但是由于城市开发迅速向周边蔓延,城镇区域的总人口密度仍然较低。一些地方为了提高城镇化程度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盲目大拆大建,进行土地开发,不切实际地建设“国际大都市”,大搞政府机构大搬家和“大学城”规模建设,到处大办工业园区建设。有些地方出现没有大学的“大学城”,没有工业项目的“工业园区”,个别“大学城”、“工业园区”的占地面积甚至达到该城镇区域面积的20%以上。这种土地开发利用的短视行为和不合理现象,致使大量的优质耕地成片被毁,造成建设用地比例和自然状态下的土地资源消耗过快,与土地资源稀缺程度高,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不相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关键时期,不同区域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现有土地资源开发强度,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包含宏微观尺度生产要素的合理比配,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结构和时空上分层次进行设计安排与组合布局,形成区域经济可持续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达到区域一定的生态经济最优目标,直接关系到推进区域经济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效果。

四、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一)完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结构体系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区域经济进入了加速工业化为特征的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借鉴国际经验,土地开发优化配置要突出都市圈和城市带建设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工业园区集中的城镇群及组团积聚效应,形成围绕都市圈近地城镇有序的分工合作经贸关系,以增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竞争实力。我国作为区域经济和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国家,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率和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建立一个完整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空间结构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低效扩张。鼓励开展旧城区、旧村庄、旧厂房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升城镇层次和品位,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经济尺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土地是财富之源,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基础和保障,利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所起的积极意义,对人民富裕国家富强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炳庚,胡贤辉.土地综合整治的六个关键[J].国土资源导刊,2009(9)

[2]吕萍等.土地城市化及其度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2008(8)

上一篇: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研究 下一篇:浅谈环保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