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36例观察和护理

时间:2022-10-25 10:56:09

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36例观察和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治疗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6例,给予细心观察,采取有的预防感染,对症治疗,有效氧疗,合理的营养、活动、生活指导等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患者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防止和减少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有效率97.23%。无效死亡1例(2.77%)。结论:对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细致的临床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结核肺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观察护理学

2009~2011年收治重症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久治不愈的肺结核都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是危害人类健、引起严重并发症并可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

临床观察

因肺功能不全所致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紫绀、心律加快及紊乱,有间歇脉,多汗、静脉瘀血、颈静脉怒张、睑结膜充血,全身水肿,肝脏肿大,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少尿、尿比重增高。严重时出现头痛、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嗜睡以致惊厥和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护理

心理护理:由于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易反复发作,重复多次的住院治疗,工作能力的丧失,经济负担的加重,以及疾病本身对患者的损害,加之家属亦对患者的痛苦习以为常而关心不够,使患者更为痛苦,容易产生自卑、忧郁、焦虑、悲观、绝望的情绪,甚至对康复失去信心。因此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解除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使他们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做好患者家属和单位领导的工作,以取得密切的配合,告诫患者家属其言行及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和治疗。

一般护理:患者应卧床休息,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以减少机体耗氧量,有利于减轻呼吸困难和心肺负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2次/日,每次30分钟,避免对流风,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保持室内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

把握输液速度:正常肺处于高容低压状态,但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时肺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使其变为低容高压状态,对液体负荷的耐受明显减弱,短时间输入较多液体,易出现肺水肿,导致上述症状加重,所以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滴速,输液速度比输液量更重要,要仔细把握。

病情观察: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在住院过程中可出现各种病情变化,因此需要密切观察: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的变化,预防肺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发生。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的改变及缺氧症状,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观察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2卧床休息:心脏功能衰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采取半卧位,昏迷患者采取侧卧位,并经常翻身更换卧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咳痰,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防止继发感染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促进排痰。应鼓励患者适量多饮水,协助其翻身拍背,有效指导其咳嗽或行引流使痰液排出;如痰液黏稠可给予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以湿化呼吸道,使痰液稀释促进痰液排出;气管痉挛者遵医嘱给予氨茶碱等药物;对神志不清、无力咳痰,若发现患者呼吸浅而快,紫绀加重,听诊痰鸣音明显,应及时吸痰,吸痰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吸引,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以防止窒息。正确掌握吸痰方法,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氧疗的护理:氧气吸入是治疗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用氧原则是:既要防止缺氧,又要防止给氧不当而致二氧化碳潴留。高流量、高浓度吸氧反而解除了缺氧对呼吸中枢的驱动作用,常导致氧疗失败,诱发肺性脑病。所以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说明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保证氧疗的正常进行。常用鼻导管法或鼻塞法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分,氧浓度24%~28%,吸入的氧气应加温湿化,有利于痰液稀薄,便于咳出,从而较好的保持呼吸道通畅。也可将75%~95%酒精注入湿化瓶内以减低肺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气体交换。待PaO2上升到8.0kpa(60mmHg)以上、PaCO2降到6.7kpa(50mmHg)以下,可间歇吸氧数日,如PaO2不再下降,PaCO2不再上升,方可停止氧疗。

氧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发绀情况:1定时检测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2观察咳嗽、咳痰、发绀、神志改变;3防治氧中毒;4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呼吸道感染。

饮食护理:合理饮食与营养是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饮食尤为重要。患者常因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功能不全,静脉瘀血而导致水肿致使消化功能降低,所以饮食方法应以食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保证营养的摄入,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

鼓励患者适量多饮水,避免呼吸道干燥及痰液黏稠。忌暴饮暴食,应少量多餐,同时限制钠盐的摄入,宜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出院指导:正确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本病的有关知识和自我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的方法,生活要有规律。深化健康教育内容,重视患者心理疏导教育工作。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戒烟、戒酒,加强营养,禁忌刺激食物;2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传染病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适当锻炼,增加抵抗力;4按医嘱用药、吸氧,定期检查,发现病情变化时及时就诊;5教给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以改善呼吸功能,延缓病情发展。

讨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正确的实施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并发肺性脑病时,患者早期记忆力和判断力明显下降,护理过程中应有专人守护;并发消化道出血为晚期肺源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迅速建立通畅的气道,防止缺氧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时吸净患者的痰液和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因吸痰可导致咳嗽反射,产生低氧血症,因此每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6例肺结核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心里护理、临床护理及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治疗信心,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姜淑霞,王凤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8):142.

2姜安丽,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9.

3古春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144-145.

4付兆国,徐元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53-154.

5石慧卿.3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141-142.

上一篇:神州泰岳寄生失效 飞信业务增速不到3% 下一篇:5厘米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