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影像”改进作文教学

时间:2022-10-25 10:35:50

运用“影像”改进作文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摄像、摄影、录音等影像技术已经普及,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家庭里摄像机已经不算奢侈品了,数码相机、摄像手机几乎每个家庭都能具备,这对教学手段的丰富和运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近来,笔者把影像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搜集素材,丰富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但学生写作文时却常常无话可说。如果我们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精彩”镜头拍摄下来,一张照片、一节录像、一段录音,都会勾起他们的回忆,当时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此时,他们就不会因材料缺乏而“咬笔杆”“挤牙膏”了。

学生写《课间十分钟》前,我利用两个课间时间,拿着数码相机,拍摄学生课间的各种活动镜头,并利用相机的录像功能,把他们活动的过程拍摄了下来。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口头回忆自己课间的活动,有一部分学生竟然没什么话可说。这时,我把拍摄下来的镜头剪辑整理后播放,学生的表现异常活跃,刚才觉得没话说的同学,看到自己课间活动那么“疯狂”,那么“丰富”,“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作文自然“下笔千言”。

平常,教师可以担当摄影师,记录,捕捉需要的镜头;家长可以担当摄像师,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带着摄像设备,采集鲜活的生活素材。教学第五单元《谈谈爸爸妈妈的爱》时,小明同学的爸爸利用家里的数码相机、手机,拍摄了小明妈妈半夜为孩子盖被子、吃饭时为小明夹好菜、每天接送孩子等镜头,编辑了一个小短片。课堂上,小明同学噙着眼泪,放着短片,介绍着妈妈的爱。大家都被感动了,纷纷要求发言,介绍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作时,学生们一个个似乎有千言万语。其实,准备过程、交际过程、总结过程都可以拍摄下来,这些都是作文的好材料。

二、创设情境,激发并趣

写作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才能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情境的创设单靠语言的描述往往显得苍白,靠实际生活场景再现,又受时空所限,不太现实。影视录像可以很好地再现生活场景。借助影视录像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打破时空局限,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训练的有效性。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看看,没什么;拍成照片,觉得很不错。还有这样一句话:人在景中没有景。坡也有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比如第一单元《介绍家乡景物》,我课前要求学生通过摄影摄像,把家乡的美景拍摄下来。课堂上边播边说,或者制作成专题片,让大家都沉浸在家乡美景中。教学第六单元《我想发明机器人》时,我首先播放了大家收集来的有关机器人的录像,一下子把大家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里,结识了一个个新朋友。这时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他们的想象就更丰富、更奇特,表达则更流畅。

影视录像是动态的、立体的,可以达到形、声、图、文的完美统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充分调动起来参加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由于它容量大、节奏快,还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影音技术,灵活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影音技术越来越发达,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实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影音技术,让它在作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1.录像回放,看“图”说话。教学《美丽的校园》作文时,我带领学生参观完校园后,截取校园里有特色的景物图片,首先让大家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些图片,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特点的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能吸引自己的图片,让他们从颜色、大小、形状等不同方面细致观察并进行口头描述,最后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写完后再看图片,进行图文对照,修改自己的作文。

2.有影无声,练习“表达”。有了影音,指导不再是空口无凭。《记一件有意思的事》,写作前,录下这件事,播放时,不放声音,让学生想象当时会说些什么。

3.有声无影,练习描写。教学中,不少学生作文时不能把事情写具体。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把过程写具体。有时为了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我播放录音,让学生像演双簧一样表演,学生作文时不但要写出人物说了什么,还要注意描写人物是怎么说的,并从外表揣摩人物的内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定格特写,突破难点。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形象,往往是习作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常常利用录像的“定格”,把重点细节进行特写,让学生边观察,边回味,边想象。比如,《记一次――比赛》作文教学时,我把比赛的过程进行了录像;指导作文时,让同学们确定写作重点,抓住细节。指导“外貌描写”时,我请了一个“模特”让大家观察,并利用录像的“特写”镜头,逐一播放,非常直观,效果很好。

5.利用录音,针对练习。有些学生讲时“口若悬河”“出口成章”,但是拿起笔时却又什么也写不出。对这些学生我往往是先让他们口头“作文”,然后再动笔。不过,在他们口头作文时,我会进行录音,当他们不会写或是不想写时,播放录音便能迎刃而解了。

6.指导修改,直接直观。作文写好后,学生满足了,往往不愿意再静下心来修改。在写《记一次拔河比赛》作文之后,我让学生再一次观看录像,针对录像中的精彩镜头,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看看有没有写出当时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是怎么描写的,“图文”对照,既培养了修改的兴趣,又提高了修改能力。

四、收集录像,积累材料

影视录像可以充当“备忘录”。一段段录像,记载着孩子们成长的历程。我们收集起来,整理、保存,既是以后的教学资源,也可以让全家随时观看,享受天伦之乐。

波波是个好动的孩子,做操站队时也会不停地晃动,我用手中的相机把他在队伍中晃动的样子拍了下来,我与他对着录像,跟他讲纪律,分析原因和后果。他在作文中很坦诚:“其实我不是故意要破坏纪律,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晃动,看了录像,我感到很震惊,我怎么会这样呢?以后我一定要管住自己。”波波的家长看了孩子的作文,专程来学校把我的“录像”拷贝回去,说是要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

上一篇:儿童‘知识’社会:语文情境教学的三个维度 下一篇:课堂生成中的点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