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科研的档案意识

时间:2022-10-08 01:37:54

教师教科研的档案意识

这里的“档案”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凝结着他人或自己汗水和智慧的资料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保存乃至完善。我从事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十几年来,发现不少教师非常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如一堂公开课或研究课乃至获奖课执教下来,我请他们整理一篇课堂教学实录,一两年后甚至不到半年,他们往往会满头大汗地跑来找我,不好意思,电脑中的没了,你这里还有吗?至于学校每年举办的竞赛论文、课题研究文章、备课组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专题汇报研究文章、论坛发言稿乃至个人总结等稿件,被他们反复讨要的次数就更多了。

10年前电脑未普及时,我一旦向他们收集半年前的文稿,一般情况下都会空手而归,他们不是手抓头皮回忆不出放在什么地方,就是肯定地告诉我,一定是打扫办公室被当成废纸处理了。更滑稽的是,收编三年内全校教师在公开报刊上发表的论文,有的教师评职称时收到的样刊样报,也在搬家中遗失或被当成废纸卖了。看到他们或一本正经或诚惶诚恐或赌咒发誓地声明找了几个晚上都没找到的神情,我在苦笑的同时,也为他们早早地抹去自己的教科研印记而深感可惜。

有的教师可能会反问,我每天都站在讲台上,每天都在备课、上课、改作业,教育教学印记怎么没有留下?怎么不算延续?我个人认为,这种印记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或影像资料的保存或相关人员的证明,这只是你的职业印记,而不是你的事业印记!只有那些为事业拼搏留下来的印记,才是有意义的历史。历史是人们有意识的、有选择的记录,从而成为自身或者后来者以资借鉴的重要史料。

当你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时,你就自然会珍惜自己或他人的那些流下汗水甚至泪水的历史。比如公开课、研究课、获奖课等资料,那是你日后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而不断反思和研究的利器。缺少了它们。你只能满足于现状;缺少了它们,你无法进行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深刻思维活动,你的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等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实中有些教师天天备课、讲课,却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也很少写教学札记,进行案例分析,建立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的档案,导致他们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策略的变革、学生兴趣的激发,很少给自己出难题、压担子、提新目标。更有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长了,教育生活有规律地、机械地轮回着,没有了初上讲台时的紧张和忙乱,平添了几分自信和从容,便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职业惯性,按部就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就意味着,他的教科研印记或历史已经结束了,教育教学事业已经与他无缘了,他的教育教学人生再也难以抒写光辉的篇章了。一个不善于反思的教师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教师,当然不会赢得同事、学生乃至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才能不断促进、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名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够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要素就是反思。反思自己,反思他人;反思身边,反思远方;反思过去,反思现实。只有反思,才能改进,才能提升,才能发展。一位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再怎么丰富,如果不能把这些探索研究的印记留存下来,使之成为自己或他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梯,那么,他的经验至多只能影响周围的几个人;如果他能够将其保存下来,他的影响就有可能跨越时空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后人之所以能够“站在巨人的肩上”,就是因为有这些弥漫着真理光辉的专论专著的存在。

每一位真正与书打交道的教师,都应该有著书立说的心态,并努力付诸行动,这就是在建立自己的教科研“档案”。努力保存和丰富“档案”,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教学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明。

上一篇:灵动的体验,活力的课堂 下一篇:儿童‘知识’社会:语文情境教学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