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地方政府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探微

时间:2022-10-25 08:28:47

信息时代地方政府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探微

摘 要:随着网络媒介的多样化发展,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面对新兴媒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开展好网络舆情管理亦将成为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所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舆情管理;政府角色;素质培养

目前,我国网络实名制尚未得到全面实行,对网络舆情的监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言论自由在虚拟的网络平台存在着失控的风险。网民一旦受到“网络水军”的挑衅,极易把事件当事人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极易形成网络舆情导向与司法公正之间博弈较量,面对新兴媒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开展好、把控好网络舆情管理必将成为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管理对象的复杂性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与传统的社会舆论不同,首先是网络舆情存在的空间是虚拟的,民众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言论和观点是通过虚拟的网络进行传播的。网络舆情管理对象不仅包括网络舆情的主体和客体,还包括网络舆情存在的载体,即媒体本身。舆情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舆情主体的不定性

在网络空间里,民众言论自由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也就是说对特定的事件,公民个人对是否发表言论、发表何种言论、就哪一事件发表言论有其自主性。因此,就某一具体事件参与到网络舆情中的人无论在人数还是范围上并不确定。

2.网络舆情客体的复杂性

一方面,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等各种客体的类别之多,范围之广;另一方面,客体所持有的政治观点、社会认识、道德标准之杂。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网络舆情客体的纷繁复杂、多元多样性。

3.舆情载体的局限性

虚拟性和匿名性,网络的这一特点有利于人们发表意见,借助这个新的舆论空间,政府可以更真实地了解社会事件和基层民意动态,从而及时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虚拟性和匿名性同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惑,网民言论的真实性、正当性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有时使人们难以判断,虚假信息和民意失真的情况大有发生之可能。

二、管理中政府角色肩负的特殊双重性

舆情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政府是网络舆情的监督者和管理者,面对与日增的数量及无限膨胀的事件规模,网络舆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言论使得人们在网络发表的意见和看法缺乏必要的理性约束,极易导致“网络暴力”和“道德绑架”。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问题,极易诱发网民的不理性言论,产生“仇富”“仇官”心态,进而在网络这块自由天地里无拘无束地滋生蔓延。由此可见,政府必将承担起网络舆情的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职责,为网络舆情健康茁壮发展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政府也是网络舆情的参与者。面对网络舆论这片广阔的新空间,地方政府也应该克服原有体制机制的束缚羁绊,开拓进取,紧紧抓住互联网媒体带来的无限机遇,通过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三、舆情管理空间的虚拟无限跨越性

1.表现在舆情管理涉及了现实与虚拟两大空间

网络舆情发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而参与网络舆情的组织或个人存在于现实空间。因而,网络舆情的发展一般经过由线下到线上再到线下的空间转移。例如,现实中发生某一社会热点事件是为线下;从网民在网络表达观点态度开始,到网络信息的交互式传播和集聚形成社会公共热点问题,再到公共意见的发酵形成强大的网络舆情是为线上;最后从网络舆情发展到引发公众的广泛思考是为线下。

2.网络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

在这种虚拟介质中,信息能够实现迅速汇集,实现即时互动。

也正因为如此,参与到网络舆情大潮中的个人极大可能会分布在不同的现实空间领域。例如,“一带一路”“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公车改革”“油价兜底”等都引发了各地网民的热议。

3.表现在舆情管理涉及了不同虚拟平台

网络平台的多样化发展,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发展稳定,使得网络舆情从显现、发酵、形成、变化和消解都不仅局限于某个单独的网络平台,微博、论坛、微信等虚拟平台之间的信息传播变得更加频繁。大数据技术重构和网络平台本身所具有的裂变式传播特性都给网络舆情管理带来深度的挑战。

针对上述特点,地方政府要积极探索媒体引导网络舆论的模式。积极与非官方网络媒体开展沟通,增进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信,消除媒体传播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建立网络舆情日常监测机制,提高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加强政府网络平台建设,提高政府网络平台的发声能力。加强对公民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公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加强对公民网络素养的培养,推动实现公民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营造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徐金萍.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上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方式浅析 下一篇:小学数学阅读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