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肃省中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10-25 07:34:14

浅析甘肃省中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 要:我国目前新的形势是市场大而人才短缺,发展中职教育,就需要跳出教育之外,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行业和企业需求的学生,多方面考察、挖掘教师管理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从根本上对中职教育的固有问题加以解决。本文通过梳理目前这种合作模式在甘肃省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际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校企合作这种模式的实行对于中职学校还处于探索与起步的阶段,还有存在许多问题,对我国调整产业的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都有很大的影响。政府需要发挥职能作用,从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方面予以帮助、鼓励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为我国找到一个符合国情、便于推广的制度化的规范化的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法。

一、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生在社会中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的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为教学目标,培养出的技术人才属于蓝领阶级,工作累、待遇低,是人们意识中的“打工仔”。在这种扭曲的观念下,部分家长认为读中职的孩子没前途,再者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愈演愈烈,家长重视学历,把上大学作为孩子读书的第一选择,从而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即使有读中职的孩子,绝大多数家庭经济较差、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考不上高中的孩子,造成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优质生源匮乏,就读的生源文化课成绩差,对合作培养的技术人才数量与质量造成了影响。

2.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经济发展的越快,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就越激烈,在竞争中企业自顾不暇,抽不出人力物力财力和学校一起培养技术人才。部分企业负责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对投资周期性较长的技术人才培养计划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树立校企双方合作中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理念与责任感,再加上经济利润是企业最终追求目标,所以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就把培训学生当成不愿负担的累赘。由于企业目光短浅看不到人才培养对企业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提高所带来的长远利益,所以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宁可将资金生产创造更大的利益中去,也不愿投资到双方合作中,整体上是中职学习积极性高,企业的积极性低。

3.校企合作中未能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

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总会出现“工”与“学”之间矛盾。对于学校来说:在安排学生培训实习、顶岗实习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是否避开了生产的淡旺季,时间上是不是处于学生培训的最佳时间的因素,影响了“工”与“学”的开展;在学生实习分配上,学校有些部门为省时间图方便,不了解学生在专业技能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就把学生集中分配到工作岗位,造成了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学习到实践生产经验,没有到达实习地目的;对于企业来说:毕竟不是学校,对学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规律培养学生缺乏了解,在对学生培训实习期间的指导中理论少、实践多、做的多、讲的少,造成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与学校理论知识链接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效果。

二、解决中职学校校企合作问题的策略

1.以优惠的政策鼓励校企合作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中,都是学校的积极性非常高,企业的热情度明显不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作中企业会都对学校进行财力与人力的投资,但这种投资又得不到政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的回报。所以首先政府在法律条款中明确校企合作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还应该对参与合作的企业给予鼓励与优惠政策,可以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实行倾斜,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例如: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或者企业专门为学生建立培训基地,都必须投入一些经费或者生产资料,而政府可以通过对企业减免税收或者财政补贴等方式进行补贴;对学校开办的用于学生参加实践的工厂、公司、商店等给予优惠政策;对学生实习中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以鼓励学校与企业更好的开展合作。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调查中,学校与企业双方都希望在开展合作中政府能给予一定的支持。从开展校企合作比较好的国家来说,政府在职业教育中对校企合作的双方都给予了优惠政策。如英国规定,企业和学校采用“三明治”式的校企合作,可根据企业录用学生的多少来减免教育税。有些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与开展合作的企业可以向政府的相关部门申请合作基金,有的国家则由政府全额为职业学校建立了多个实训基地。在我国,虽然政府也投资为部分学校建立了实训基地,但由于面较窄力度小,而且以高职院校为主。国家财政对中职学校则投入较少,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困难重重。因此,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我国政府应该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对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加大投入,在设施、器材、实训基地等方面给予财政补贴,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优惠的政策,提高校企合作双方的积极性。

3.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

调查中表明,影响校企双方合作开展的原因主要是难以落实的职业准入制度。发达国家里学校与企业合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有着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后,员工必须提供职业学校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的证书等职业培训证书。我国政府早在2005就为了进一步规范劳动市场,提高公司职业的素质,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做出了规定,同时教育部也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具备“双证”,职业教育的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双证”齐全后,所在学校才能为其推荐工作。但事与愿违,由于未经正规培训的劳动力与经过培训的劳动力之间存在用工价格差异过大,许多企业与公司并没有地执行该职业准入制度,聘用无证上岗的员工现象十分严重。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也阻碍了企业提高的员工素质。只有育人与用人相结合,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才可以充分的保护与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机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才可以持续发展。

4.建立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我们还从调查中发现,政府的有关部门虽然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但对这种合作没有统筹规划与整体推进,缺乏制定详细的发展纲要与发展目标,没有对合作予以通盘考虑与统一运作,造成部分学校的校企合作未能长期开展。众所周知,校企合作能很好的将学生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融合到一起,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即解决了合作企业对技术人才的引进,有可以让中职学校得到资金支持,使学校长足发展,合作对双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要使这种合作能够长远的进行下去,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体系。只有政府、企业与学校通力配合,才能使这个体系顺利的运转下去。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这种模式是中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当前还处于发展与探索阶段,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仔细研究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只有这样,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校企合作就一定可以在中职学校中得到应用与推广,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学校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佳生,孙绍荣.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J].上海高教研究,1997,(11).

[2]揭育通.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9).

[3]黄忠仁.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J].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

上一篇:碗扣式脚手架在线性高空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谈既有线车站改造信号过渡方案